02.25 骨哥说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别走偏,年龄不是禁忌症

导语:在临床诊疗中,骨哥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他们表示髋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正常的生活被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给扰乱。比如,行走受限、攀爬楼梯困难、坐立不安、长期卧床等等,这些无疑让患者失去了许多生理功能,包括影响正常的工作。这些情况给患者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甚至有部分患者可能形成强烈的愧疚感,这些种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骨哥说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别走偏,年龄不是禁忌症

骨哥认为,治疗股骨头坏死提高生活质量应该是王道,而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能否采取正确的、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接下来,骨哥就跟大家探讨下如何选择治疗方式这一问题,让大家能更清晰地了解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

首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时,应当遵从以下的原则:

综合考虑患者的分期、分型、坏死体积、关节功能等因素来进行选择,其中年龄因素也是影响决策的重要一环。青壮年患者活动量较大,应选择既能保留股骨头又不会对将来的人工关节置换术造成不利影响的治疗方案,一般建议优先药物治疗,如采用针对坏死骨修复及增加骨密度功效的恒古骨伤愈合剂进行治疗。若中年患者处于较早期阶段(无塌陷),应尽最大努力保留股骨头,也推荐优先药物治疗;若处于中晚期,则应结合患者意愿及技术条件选择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方式亦或是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建议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大于75岁的患者应视原日常活动状况、髋部骨质情况、寿命长短的预期等因素而定。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虽然一般来说,对于中年、青年患者我们倾向选择保髋治疗,而对于老年患者我们则建议行髋关节置换术,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骨哥认为,治疗的目标就是提高我们患者的生活质量。

举个例子来进行说明:一位老年患者,分期为4期,影像学上已经可见股骨头的明显塌陷,关节间隙也出现狭窄,按标准来说应该给该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但如果该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是特别明显,没有出现剧烈的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不显著,患者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步行、爬楼梯等活动,生活质量尚可,那么我们也可以考虑不进行髋关节置换术,而行其他治疗,因为髋关节置换术可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收益不是特别明显。

而且,大部分老年患者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下降,加之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贫血等基础疾病的存在,更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其中术后并发症(感染、肺栓塞等)是需要患者谨慎思考的。

骨哥说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别走偏,年龄不是禁忌症

老年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包括:

①身体有急慢性感染灶者;

②局部骨量不足,不能适应假体固定者;

③有严重基础疾病,相关科室大夫会诊后不同意手术者;

④身体状况不佳不能耐受手术者。

总而言之,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需要理性对待,不能单一、片面地看待问题。选择治疗方式时应该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再行决定。股骨头坏死本身并不可怕,得了股骨头坏死不要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也不要病急乱投医,只要经过恰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可以达到一个很理想的治疗结果,还可以干一些体力活,重返职场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