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钢琴中的强拍、弱拍,在弹奏时,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疯疯癫癫大洋葱


首先 在学习钢琴与钢琴演奏中,为什么一首曲子谱子一样,不同的人弹出不同的感觉呢?贝多芬曾在教授他学生时,他其中有个学生弹琴,弹的音符都对了,但毫无情感,我们一般说的乐感,贝多芬大师就生气的说,一首曲子不用心去弹,没有情感变化,让人听不到激情澎湃,感动不到人心,怎么叫弹好一首曲子呢?不是简单的把一首曲子弹出来就算了,毫无意义。通俗来说先感动自己再来感动别人。用心去演奏,这是对音乐艺术最大的尊重。

其二钢琴演奏中影响音色表现是有好几个方面的,不仅仅是钢琴中的强弱。钢琴中的强拍,弱拍,虽然可以表现表达丰富的音乐,但速度的快慢,呼吸,与演奏者自身的情感,手指弹奏技巧,对乐曲演奏理解处理是不同的。

其三我们要认真读谱,谱面上有强、中强、很强、非常强、弱、中弱、很弱、非常弱、渐强、渐弱。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

谱面上是几拍子的,它就有它的节奏特点。例如2/4拍子,它的节奏特点就是强弱,第一拍强,第二拍弱。当弹到2/4拍的时候,手指力度适当弹出强弱来,如果正好有重音记号在第一拍上,那不仅要弹出强弱节奏特点,还要在该第一拍弹的再重一些。3/4拍子,它的节奏特点就强弱弱,第一拍强拍,后两拍弱一点,遇到三拍子的曲子,它的特点就蹦擦擦,强弱弱,华尓兹圆舞曲的风格。同时弹奏时,身体跟着节奏的韵律来,这样才能投入到乐曲的演奏中。

其四就是实际曲目强拍与弱拍的练习。有些乐曲不是单一一种节拍,一段2/4,一段3/4最后又转到6/8拍去了,那这样的曲子就不能单一的只按2/4拍节奏特点了,应该说每一段每一乐句是什么拍子,就要体现什么节拍的特点,同时注意看音乐术语与表情术语,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乐曲。

最后个人建议:无论弹奏什么曲子,都要用心去演奏,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钢琴中的节拍,要自己去体会它的特点,它的韵律动感,在单音中注意手指尖的触键,而在和弦中演奏时,注意手臂手腕的相配合,说的是技巧,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还是要走心一点,用真心真情打动听众,艺术之路才能走得更远,细节成就成败,努力终会有收获,祝大家收获知识,音乐与你们快乐同在!


小熊音乐课堂


钢琴谱上写的f ,fff,stf意思是强奏,p ppp之类的是弱奏,你说的强拍是节奏里面才有这么个说法,混淆了两部分概念,虽然效果类似。演奏上强弱的类型很多,有的是一个三连音或者一个和弦都要强弱区别演奏,而节奏里面强拍弱拍一般单指那一拍,这就和单纯的强拍弱拍区分开了。

强弱拍在初学阶段,可能有的老师会要求,是为了控制节奏或左手音量。但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不是机械的表达,而是要根据音乐来表现,轻重可以随时不同,具体到每个音、每个乐句、每个段落上。具体的强弱如何把握和表现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曲子来决定,曲子是怎样的背景以及曲子的创作时期再去决定应该如何处理本首曲子的强弱对比。

好听的音乐一般都遵循了节拍的 轻 重 缓 急 抑 扬 顿 措,使之达到了或抒情,或热烈的音乐效果。这也涉及到个人的音乐修养水平和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的差异性。因此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演奏者的演绎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所以,一首乐曲的节奏该强的地方一定要强,改弱的地方也一定要弱,使之达到原作的本来效果


唐寅点音乐


1、 力量的概念与内涵力量是音乐中的一种听觉属性,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它表现在声音的强度和音量上。在音乐中,力量指的是声音的力量和在乐谱或音乐表演中表现的力量。也就是说,强度应该是指音乐中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不能完全描述其强度。说它是声音的强度是不准确的。力量的概念是相对的。没有要测量的特定值。在演奏时,每个声音的强度没有绝对的标准。表现力的变化可以表现出豪迈、悲壮、豪放等丰富的情感,也可以表现出低语、连续低语、亲切慰藉等细腻的情感,既可以表现山水的自然美,又可以表现梁祝的感伤故事。力量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是音乐不可缺少的元素。对于MIDI音乐,协议中的强度是指键的速度,分为八个级别,值从0到127。在MIDI中,十六进制00-7f强制值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关于力量标记的详细规定,通常是意大利语。在乐谱中,力量是详细标明的。从实力到实力,一般分为十级以上,极弱、弱、强、相当强、极强等,这里的实力是一个相对值。

2、 控制表演强度的因素弹钢琴时,力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强迫关节。接头强度是决定接头强度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关节有不同的力。掌关节电位最小,其次是腕关节和肘关节,肩关节电位最大。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控制好弱音,大电位的关节也可以弹奏弱音,小电位的关节也可以弹奏强音。

3身体部分的重量。在比赛中,身体各部位的重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手指最轻,掌骨关节稍重,然后是前臂、上臂、上身,最后是全身。特别是,虽然身体各部位的重量不同,但由于速度和关节的因素,较重的部位也会发出微弱的声音,较轻的部位也可以利用速度来弹出压力。三。播放速度。弹奏速度是指触键的速度,速度的增长力相应地增加。当速度最慢时,声音最弱。当速度太慢时,声音就听不见了。当速度增加时,力量会更强。

4、 教学与表演中的力量控制动态变化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表达了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使音乐得以发展。音乐家对武力的使用非常谨慎,所以演奏者应该注意对各种力量的控制。在音乐中,强度的变化是非常详细和复杂的。表演者不可能标记所有更改。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一般会根据作曲家的提示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做出具体的变化。一。强节奏表演与教学一般来说,表演越强,音乐气氛就越紧张;表演越弱,气氛就越轻松委婉。比如在胜利庆典的演出中,要用一个大乐队来进行整场演出,让整对新人都能参与到演出中来,这样才能表现出更加全面的喜怒哀乐的气氛和热情。

① 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音乐作品中,需要运用超强的表现力来表现作品的澎湃气势,但学生往往无法做到这种超强的表现力,无法投入到表演中,因此作品的感染力大大降低。通过观察,学生不称职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按重量降低按键,没有使用大手臂的力量,所以表演时手臂没有挥动,手腕和手指关节也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撑,所以表演的力量不尽如人意。比如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开始的和弦演奏需要很强的力量来展现它的气势,所以当教室交给学生演奏这首作品时,就要引导学生从腰部或全身开始练习,使声音饱满厚重,从而充分表达作品的意境。

② 它强调整个音乐和音乐的氛围。在强悍的表演中,很多学生往往认为强悍是为了演奏出很强的声音,而忽略了整体强悍的环境和整体音乐氛围的作品。在强表现上,要设计强范围,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做出不同的变化,用变化来表达作者的原意。因此,我们必须在比赛中掌握力量。以默克尔的蝴蝶为例,作品一般都是柔美的,就像许多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作品第五部分中出现的“SF”不能用太强的力度来演奏,否则会破坏作品的柔美意境。。弱节奏表演与教学 . 注意速度和力量的结合。一些学生在弹奏一些快音符时,往往习惯性地快速弹奏强音,但如果音符又快又弱,就会忽略弱音,或者注意弱音,就会忽略速度。针对这种现象,学生可以先通过慢慢降低按键来练习,尽量避免忽略因手指松开惯性而造成的弱音。因此,无论声音有多轻,都应该勾住指尖,并训练像粘钥匙这样的低触键。同时,注意手腕的搭配,以便进行反复练习,然后在有手感后逐渐加速,知道自己能以轻快的节奏流畅地弹奏。

注意手的姿势。在弹奏同一和弦和较弱的和弦时,学生喜欢在弹奏完一次后举手,或者让手离开钢琴键,这样在弹奏时很难控制力度,造成力度不均。例如,在一些接近尾声的音乐作品中,同样的强度在演奏时需要越来越轻,所以他应该双手放在身上,以掌握逐渐减弱的强度。三。节奏越来越弱力量是音乐中的一种听觉属性,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它表现在声音的强度和音量上。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用数值来衡量。正因为如此,逐渐强弱的节奏很难掌握,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1不过分的,突然加强或减弱的。当学生们演奏音乐时,当他们越来越强或越来越弱时,他们往往演奏时没有过多的力量。突然,两只手力量增强,一起大声玩耍,或者突然变得虚弱,没有任何声音。没有逐渐增加或减少的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指尖力量控制不够,没有把握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产生了流行音乐的发音,是因为观众没有心理准备,或者是流行音乐的声音是空的,所以音乐没有质量。

2忽略强度标记而不加强或削弱。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学生不掌握变强变弱的技巧,在演奏时忽略了力度的标志,不加强或减弱,保持原有的力度,使音乐不波动,不能表达作者的感受。例如,在肖邦的马祖卡音乐的许多地方,在一个小的部分内,力量应该迅速加强和减弱。这样一来,学生在演奏时很容易忽略力度标记,而不会弱化,这样本应欢快活泼的音乐就可以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来描述,而不会流露出他们的情感。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力量的标记,让他们多听音乐,体验马祖卡的快乐活泼的情感,加强手指的练习,达到理想的效果。

3 没有根据音乐加强或减弱。在音乐表演中,当它应该加强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只是死板地加强它,两手配合,没有根据音乐的实际情况,比如肖邦的即兴幻想曲。如果硬性强化,就不能表现出幻想和跌宕起伏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右手应该逐渐加强,此时左手应该加强,用右手换位,保持稳定。

4、 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一。提高听力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人们的音乐能力很容易被唤醒。因为体验音乐情感的能力是每个人的能力。但是,对音色、音质和音高的敏感度只能通过听来锻炼,所以它可以有相当的敏感度。但对声音的敏感并不等同于对音乐的敏感。音乐是人类大脑中社会生活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因此,有必要提高音乐感。这样,声音感就可以和音乐感结合起来,提高演奏者的听觉能力。

5。提高节奏能力节奏是音乐表演的灵魂。它不仅展示了音乐的存在,也展示了音乐的生命力。加强钢琴演奏中的节奏教学是钢琴教学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力,使学生了解节奏的力度和长度,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表演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版本标记的强度,合理调整表演速度。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往往有不同的音乐背景,所以要根据背景使用适当的播放速度。比如,在演奏古典音乐时,要符合古典音乐的严格节奏,采用严格的节奏;而浪漫抒情音乐则可以采用更自由的节奏来表现对作品的理解。演奏时要听节奏的均匀性、弹性、力量性、惰性(逐渐快、逐渐慢、自由节奏)、重音、节奏的各种特点,把握节奏的特点,合理演奏。在练习演奏时,要学会运用动静对比等多种技巧,训练声音的长短、作品的风格和作品的节奏特点。实现音乐节奏与身体的通感,实现演奏节奏与音乐作品审美的和谐统一。总之,对于每个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掌握演奏的力度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难掌握的技能。因为掌握弹奏的力度是学校钢琴演奏的开始,并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要学好这一基本功,必须坚持长期艰苦训练,体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表情哥爱音乐


很高兴能答题;

编制的问题不是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这个问题得等你懂得五线谱了后再说你才能明白!音乐中的强拍就是要求演奏时将音突显出来,弱拍当然就是相对于强拍来说不突显出来了!(但不是要求小声或是轻声演奏哦)我们通常听人所说的“有板有眼”这里的板就是指强拍,眼就是指弱拍。强弱之分只是相对来说的。在没有特殊标识情况下一般每小节的第一个音为强拍,其它音为次强拍和弱拍。分音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比如说绝大多数物体在振动时,振动的不仅是整个物体,它的各个部分也分别在同时振动,这种振动叫复合振动。复合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复合音。其中整体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基音,各个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叫泛音,统称为分音。把分音按照音的高低从低到高排列起来,就叫做分音列。从基音开始,分别叫做一分音、二分音、三分音等等。把分音列去掉基音,就叫做泛音列,二分音就是第一泛音、三分音就是第二泛音等等。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指人耳对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其客观评价尺度是声音的振幅大小。这种感受源自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压力,即声压。物体振动通过不同的介质,将其振动能量传导开去。人们为了对声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监测的指标,就把声压分成“级”——声压级,以便能客观的表示声音的强弱,其单位称为“分贝”



谢健single


节拍:有重音(强音)和无重音(弱音)的相等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节拍在音乐中的意义,是用强弱关系组织音乐。每一个完整的节拍就构成一个音乐的小节。重音上的叫强拍,无重音上的叫弱拍。构成节拍的每一个时间片段就是一个单位拍。要注意节拍并不是拍子。而是拍子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是一种音乐上的规定。规定强、弱、组织音乐的一个定义。一般人往往把节拍当拍子用,是错误的。节拍是产生拍子的前提,拍子在节拍的定义里产生。节拍是个大概念,大范围,拍子是个小概念,具体到音乐中就是该音乐的节拍是什么样的拍子。

拍子:单位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拍子。用分数来表示。分子表示小节里的单位数,就是有几拍,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是二分音符还是四分音符。

通俗的说,节拍就是重音与弱音,以一定的规律交替出现,于是就有了2拍子、3拍子。我们规定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是四分音符,这样才有了拍子。于是2/4和3/4拍子就成了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个符号就叫拍号。

拍号不但表示了,节奏里强弱出现的规律,还规定了单位拍的时值。这样一小节里就有了2拍或者3拍的强弱交替规律出现,这是节拍的范畴,再规定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就成了音乐的节拍。

音乐的节拍和拍子分单节拍和单拍子,就是每小节有2个或3个单位拍的节拍和拍子。在单节拍和单拍子里,重音只出现一次。弱音出现一次和两次。两个弱音出现时,是连在一起的,为的是延迟重音循环的时间。让2/4的铿锵音乐(强弱)能在3/4的音乐(强弱弱)里多点柔和的成分!

但2/4和3/4的强弱不一样,因为3/4的两个弱音连在一起出现,这样音乐就整个因为节拍的改变而改变了,3/4节拍的音乐还是不能替代2/4节拍来表现2/4要表现的一强一弱的柔和,所以2/4拍子的柔和性还是得不到音乐上的释放,而3/4拍子的柔和性也不能更深一层的加强,这样就出现了复合拍子!

相同的单节拍(但拍子)合成在一起,有两个以上重音的节拍(拍子),叫复节拍(拍子)。

这样2/4拍子就有了4/4拍子,3/4有了6/8拍子(3拍子合成以后使用8分音符,是音乐习惯)。

4/4拍子跟2/4拍子的强弱规律一样,只是第二个强拍,成了次强。这样原来进行曲风格浓郁的2/4就有了4/4的变化,柔和了很多,但又不丢失2拍子强弱交替的节拍性质。现在很多流行音乐都是4/4拍子的。

而6/8拍子,在原来的柔和基础上就更加柔和,为了不削弱音乐的本性,6/8的速度一般都得到了有意识的加强。


红尘音乐汇


Hello!很高兴来参与。

1.演奏的时候在没有强弱的记号(如p,f,mf等)的情况下是不是每个小节的节拍都要充分的用强弱表示出来?

如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就要把在的第一拍内的音符弹强些,而二三拍的音符弹弱些?

2.这种强弱的对比怎么把握?

是稍微弹的强些和弱些还是将这种强弱表现的很明显?(我弹的时候表现的就很明显,所以听起来总感觉不连贯,而且有一惊一乍的感觉,弹四四拍这种感觉更明显)

3.还是说节拍的这种强弱规律只是针对打击乐器配以节奏用的,弹的时候不必在意?(因为我看好多大师和弹的好的人弹速度很快的乐曲,每小节的强弱拍的感觉不是特别明显, 而且自己也有点畏难情绪,觉得速度快了很难做到)





XLD乐坊


你好,强拍,弱拍都是通过力度表现出来的。





声音守望者


单独的表现那自然是强重弱轻!

但换在乐句里就要找对比!如果不能特别的强,就把弱做到极致并有颗粒感!但如果弱也做不出极致,只能证明功力不到得好好练琴!


弹钢琴的张老师


面对您的问题,看了下面的回答,我竟然不知所措!

思考片刻,决定回答如下:强拍就强弹,弱拍就弱弹!

回答完毕!

回答正确加十分!


梦港玩乐器


没有节拍强弱规律感和节奏的强弱感,手指控制不自如,音乐的强弱是弹奏不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