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徐福東渡究竟到了什麼地方,無疑是諸謎中最惹人矚目的一個。

我們知道徐福等人出海的初始目的,是為了到渤海中尋覓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向山上的神仙求取長生不老之藥但是,古代渤海的海域概念與今天所指大為不同,它不僅包括了今天的渤海,還包括由黃海乃至東海。而我國東面的大海中,由今朝鮮半島、我國臺灣島、菲律賓的呂宋島,日本群島等。徐福究竟到了哪個島?針對這一疑問,也有多種不同的看法。<strong>有人說,徐福東渡到了朝鮮半島。還有人認為,徐福到了舟山島或者臺灣或者呂宋島。五代後周的義楚和尚在所著《義楚六帖》中記載了公元927年渡海來到中國洛陽的日本僧人昌弘大師所說情況。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於此國。他還說,日本有座富士山,又稱蓬萊山,徐福定居於此,其子孫至今皆稱秦世。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近代的中日學者最初也都肯定了此說法。至今,日本九州半島的佐賀縣還有徐福上陸地紀念碑以及徐福的石冢和祠堂等遺蹟。徐福還被當地人尊為司農耕、蠶桑和醫藥的大神,並長時間被大規模的祭祀。在該縣金立山神社供奉的主神就是徐福。在日本的史籍文獻中,關於徐福東渡日本的記載更是多得不勝枚舉。日本學者奧耶利雄先生還考證,徐福東渡後主要活動地域在日本九州、熊野一帶,這些觀點無疑都認為徐福當年確實到了日本。

1950年,臺灣學者衛挺生在專著《徐福入日本建國考》一書中,進一步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認為徐福與日本傳說中的神武天皇是同一個人,就是說日本的開國天皇就是徐福。這一觀點提出後,在日本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日本學者於當年便自發組成了日本民族頭骨指數測定會,由文部省補助經費,讓日本各地的大學的解剖系教授對各大學男女生的考古進行測量,測量的總人數多達六七萬人。五年後,這些集中代表了全國280個縣市居民的頭骨測量數據,由日本體質人類學權威長谷部言人博士進行整理分析,並同日本週圍民族的頭骨指數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現代日本人大多數的頭骨指數,與中國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省人的頭骨指數完全相同。與上述省份外的居民部分相異,並由此得出了日本史前時代的祖先曾經留駐在中國的東海沿岸的結論。這一結果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徐福東渡日本的可能性。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對徐福研究者的興起,對徐福是否東渡日本的研究更加深入。臺灣學者彭雙松於1975年到1981年間先後八次赴日本實地考察,在取得大量調查資料的基礎上,他於1982年六月發表了《徐福即神武天皇考》一百文,進一步論證了衛挺生的觀點,認為昔日中國的徐福就是日本開國第一代神武天皇。1980年4月29日,九州島佐賀縣在日本天皇誕生日舉行了隆重的徐福大祭。祭歌中有這樣的詞句:兩千餘年悠久的歷史啊,歡欣慶祝神社的祭典,放到秦皇的命令,率領童男和童女,徐福一行在明海的寺井灣登陸,劈開茂密的蘆葦向前邁進。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此外,據考證在認為最有可能是徐福登陸地點的日本歌山縣熊野河口,至今還有秦住秦須浦的稱謂。相傳為徐福實相沿至今,這裡還有被認為是當時徐福等人住過的草屋模型。新宮市還遍佈著一種叫天台烏藥的老草藥,相傳就是徐福要找的長生不老之藥。一些學者還考證認為,在日本除秦姓外,羽田、鈿、波多等姓氏的讀音也與秦的讀音相同,而這些姓氏多為徐福後代,或者至少與徐福有一定的關係。比如前日本首相羽田就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據說當時與徐福一起東渡蓬萊的人為了免於秦始皇的追殺,才改了這麼多姓氏的。但是故土難忘,都帶著秦的讀音。另外,新宮市內還有不少姓東、西、南、北的居民,據當地人傳說,這些姓氏也為徐福的後裔。日本民間流傳徐福帶領三千童男女倉促到達日本後,由於這些童男女都是被秦始皇強行徵調的,並不知道他們的姓名,只能問出他們是住在哪一個方向的,住在東邊的就讓他們姓東、住在西邊的就讓他們姓西的。這些人的後代也就順其自然姓東、南、西、北了。

目前住在新宮市的居民中,有大量這類姓氏的人。雖然沒有人直接承認他們是徐福所率童男童女的後代,但都奇怪地聚集在徐福登陸的新宮市一帶。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總體來說,中日的學者大多傾向於徐福,確實到達了日本。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史料過簡,加之論者所處角度不同以及對史料理解的歧義,使得這一問題在許多方面都產生了激烈的爭論。也因此,對於徐福東渡是否到達日本,註定還要在不斷的論證和反駁中繼續下去。


<strong>說道徐福東渡,人們難免會問徐福東渡的啟航港在哪?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這一問題其實也是徐福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從各方學者所列舉的起航地點來看,幾乎包括了整個中國海域。不過,中心大致圍繞在山東半島所在的渤海、黃海地區。有人說,徐福是從江蘇贛榆啟航的、有人說是從山東黃縣啟航的、有人說是從徐山啟航、也有人說是從河北饒安啟航的、還有人說是從山東琅玡啟航的。除此之外,我國臺灣學者還提出來從浙江沿海啟航的說法。日本學者提出,廣東沿海啟航的主張。不過經過論證,這兩種說法的可能性極小。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江蘇贛榆啟航說:這一說法是建立在認定贛榆的徐福村就是徐福故里的基礎之上。這一觀點為我國地理學家最早撰文提出的。他們認為,徐福第二次出海東渡的起航點,據實地考察,是在離徐福故鄉徐福村不遠的海州灣沿岸的嵐山或連雲港附近,並斷言秦始皇三道琅玡有兩次到過贛榆,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由江南渡江並海上北至琅玡時,徐福在他的家鄉一帶又一次見到秦始皇,並再次受命出海。另外,據贛榆的《徐福故里古遺蹟考察材料》稱:在幹贛榆大王坊村附近古河中,曾發現一廠距今兩千年的造船木材,認為是徐福造船遺留,繼而論證徐福在這裡造船,以荻水口入海東渡,是有根據的。並肯定地指出,在始皇37年,秦始皇出遊五六月間來到秦東門,為秦東門建成和徐福東渡舉行盛大海祭,徐福率隊出荻水口進行東渡,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山東黃縣啟航說也主要是基於黃縣可能是徐福故里的論證。龍口市徐福研究專家曾撰文認為:徐福東渡從琅玡徐山和黃縣北海岸,這兩個海港起航,不僅從實際中可以找出根據,後來也有許多古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並指出徐福第二次東渡是從黃縣家鄉起航。徐福從黃縣北海岸東渡,這裡就是後來的登州灣。還論證說,秦始皇37年,秦始皇再次相信徐福的謊言為徐福第二次東渡配備了射手。他還親自在芝罘射死一條大魚,象徵為徐福東渡掃清道路。徐福第二次東渡即在這一海域的黃縣北海岸啟航。

河北饒安啟航說的主要依據是這裡有千童縣。據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記載:饒安縣北至州九十里,本漢千童城既秦千童城,始皇遣徐福江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至此城以居集故名漢以為縣屬渤海郡,靈帝至饒安縣,以其地豐饒可以安人。有的學者據此認為,徐福當年在鹽山縣一帶招募童男童女,並百工、水手、弓箭手等人,最後乘船經無棣溝入海,輾轉漂泊,最後到了日本。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徐福至徐山啟航說是流傳最久,史書記載最多的少數入海地點之一影響極大,其主要依據為北宋《太平寰宇記》引《三齊記》雲:始皇令術士徐福入海,求不死藥於蓬萊方丈山福將童男童女兩千人於此山集會而去,因曰徐山,元人於欽所撰《齊乘》也記載有又東徐山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兩千人,會此入海採藥不返。民國年間成書的《增修膠志》轉引《三齊記》也說:小珠山又東徐山,方士徐福江童男童女兩千會此,入還採藥不返。這些記載均證明徐山為徐福入海求仙之地。從位置看,徐山位於膠州灣南側,距徐福活動中心琅玡不遠,從此招募童男童女、百工、神射手等啟航東渡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從自然條件看,這裡有茂密的山林和優良的港灣,也具備製造和停泊船隻的條件。

先秦時期徐福有可能真的到了日本

琅玡是目前多數學者認可的徐福東渡啟航港。首先,琅玡在當時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在春秋時期,狼牙就一度是強大的越國的國都。戰國時,琅玡更是齊國大邑,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是少有的富饒之地。秦統一後,琅玡仍為當時全國少數政治、經濟、文化發達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26郡中唯一濱海的郡治所在。因此,琅玡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人口資源豐富。而這些條件對費以鉅萬計的徐福東渡物資的籌集,人員的招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次,除琅玡山外附近還有徐山以及大小珠山等,山上有著大量的優質木材,具備打造木船的充足條件。再者,琅玡自春秋以來就是優良港灣和海軍基地。

秦統一後,琅玡港北接齊、燕,南連吳、越,附近屬花崗岩侵蝕性海岸地貌,水深港闊起航條件極佳。因此,徐福就是在琅玡第二次出海東渡的,這一觀點為多數學者所認可。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仍有待進一步論證,以取得一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