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讀《楊絳傳》與偉人交朋友。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一個好友。”

陪讀的美好時光,拜讀《楊絳傳》對我而言收穫多多,今日借頭條平臺與大家分享。

讀《楊絳傳》與偉人交朋友。

――――關於家產和遺產――――

世間有多少家長一輩子為了孩子,為了家庭沒日沒夜的奔波忙碌著,設計著孩子的以後,憧憬著家庭的未來,認為只有這樣才算是愛孩子,愛家庭,可是結果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楊絳的父親是怎樣做得。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反對置家買產的,他有一套原則:“對本人來說,經營地產耗費精力,甚至把自己降為家產的奴隸;對子女來說,家產是大害。”他常說:某家少爺假如沒有資產,可以有所作為,現成可“吃家當”,使他成了廢物,也使他不圖上進。所以楊蔭杭對楊絳等人明明白白的說過:“我的子女沒有遺產,我只教他們能夠自立。”

讀《楊絳傳》與偉人交朋友。

――――關於愛國――――

楊絳在接受訪談時,針對“你們這一代知識分子,在一九四九年完全可以離開內地的,為什麼留下了呢?”

她這樣回答:“很奇怪,現在的人連這一點都不能理解。因為我們愛我們的祖國。當時離開有三個選擇,一是去臺灣,二是去香港,三是去國外。我們當然不肯和一個不爭氣的統治者去臺灣;香港是個商業碼頭,我們是文化人,不願去。”“當時我們都年近半百了,就算是我們短命死了,就死在本國吧。”

“我們愛中國的文化,我們是文化人。中國的語言是我們喝奶時喝下去的,我們是怎麼也不肯放棄的。”

讀《楊絳傳》與偉人交朋友。

――――關於學習――――

在這個補課氾濫的時代,多少父母盲目跟風,多少孩子放學不是回家而是轉場補習班,他們不是在補課就是在去補課的路上。家長的工資、孩子的精力都耗費在了補課上。對於孩子的學習,只是一個勁的求助別人,卻忘了求助自己鼓勵孩子。

正如我的筆友“梓杉媽媽”所說的:“當多少家在找關係花大錢把孩子往所謂好學校送時,他忘了最好的學校是家,最好的老師是父母。”

楊絳不光是自己喜歡學習,對孩子的培養更是用心。《楊絳傳》裡有這樣一段:“這時錢瑗不上學了,楊絳買了初中二三年級的課本,教她數學、化學、物理、英文文法等。錢鍾書每週末為她改中、英文作文。代數愈做愈繁,楊絳想偷懶,就對錢瑗說:‘媽媽跟不上了,你自己做下去,能嗎?’”錢瑗很聽話,就無師自通。錢瑗於一九五一年秋考上高中,代數得了滿分。

楊絳自己學習更是刻苦,她嗜書如命,楊絳說:“我當初學習西班牙語的時候,是沒有老師教的。但是隻要刻苦和努力就會學好的。”

讀《楊絳傳》與偉人交朋友。

――――關於讀書――――

“楊絳和錢鍾書白天除了上課,晚上一般都回到公寓,不改舊習,發憤讀書,青燈黃卷長相伴,不亦樂乎。”溫馨的畫面,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對孩子的影響那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

讀書的環境非常重要,楊絳錢鍾書經常一起讀書,女兒錢瑗自然也就學他們開始讀書,有這樣一段描寫:“楊絳覺得圓圓看書識字,與她父親翻書一個式樣。她什麼時候學來的呀?”“圓圓翻書像她爸爸,使楊絳很驚奇也覺得很有趣。”這就是真正的言傳身教,任何事情父母做到了、做好了,孩子就能學會,學好。

讀《楊絳傳》與偉人交朋友。

――――關於選科――――

家有高中學子,面對文理科的劃分,家長和孩子都要面臨一次選科的困惑。那麼當初的你是怎樣幫助孩子選擇的?讀過《楊絳傳》會給困惑的家長們給出一個參考的答案。

或許面對選科,楊絳頗費躊躇,只好帶著問題回家求教。她的父親楊蔭杭開導她:“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楊絳終究不顧老師的惋惜和勸導,最終選擇了文科。

讀《楊絳傳》與偉人交朋友。

閱讀一本好書,我們總能汲取許多知識充實我們的大腦,仔細閱讀品味字裡行間的道理,能給人無窮的啟發,進而總結經驗,終能不斷破除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煩惱,引導自己邁進正確的生活軌道。

(圖片1-5來自網絡)

讀《楊絳傳》與偉人交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