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作家周芳深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做义工,写出《重症监护室》:“为了活着,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世间只有一件无价之宝,既非金子,亦非爱情,而是时间。在这个男孩的生命流程中,我们用了二十天的时间,等到他从死亡里逃逸出来。那些煎熬的每分每秒都变得珍贵,因为生命蛰伏在里面,慢慢复活。”

作家周芳深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做义工,写出《重症监护室》:“为了活着,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这是作家周芳作品《重症监护室》中的文字。周芳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冰心散文奖,现为护士学校教师。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周芳深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做义工,然后写出此书,2019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周芳通过一天一天的目击,一件一件事的记录,去“认识生命的犹疑与不确定”,直面痛苦与死亡、纠结与痛楚、无奈与尽力,并因此懂得更加珍惜人生的一份真切记录。全书聚焦于这样的感动:“为了‘活着’,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当周芳在重症监护室这个天天面对生命的脆弱、死亡近在咫尺的逼仄场所,去关注“那些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在疾病和死亡逼近时,用他们的医术、爱心、信念,如何挽救一个个濒危的生命”的一个个场景,去面对一个个痛苦的人、绝望的人与死神搏斗的呻吟或者哀嚎,同时也完成了从一个晕血症患者在司空见惯的痛苦中转变成一个“女汉子”的过程,她由此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活着的“实在不易”。

关注医生、关注患者,关注生命。周芳的《重症监护室》用作家的笔触,书写义工经历,迸发着扣动人心的力量。

以下选自本书《决定去做义工》

生和死,繁复交错。

我开始关注我的同事,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医术、爱心和信念,直面疾病,挽救生命。一台开颅手术做下来,医生整整做了八个小时。我的护士姐妹,脚上全是老茧。那是成年累月奔走在几十张病床间累积下来的。为了“活着”,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当我衣香鬓影、觥筹交错时,我以为“活着”是如此理所当然,轻而易举。我是习惯了“活着”的人:“活着”恋爱,评职称,“活着”锱铢必较,蝇头微利,“活着”上街买小白菜,看美国大片。

“活着”,如此司空见惯,我麻木了。

我感到羞愧。为我曾经有过的隔膜和逃避。

2013年10月15日,我申请到医院重症监护室做义工。我渴望成为生死边缘里,和病人,和家属,和医护人员站在一起的那个人。

我不知道我即将面临着什么——尽管毫无疑问,它会是个新生活。

作家周芳深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做义工,写出《重症监护室》:“为了活着,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从上海文艺出版社了解到:周芳现在湖北孝感家中,向上海朋友报来平安——“目前我们还好,正全心抗疫!大家的挂念给了我们最大的力量和慰藉。致敬平凡而坚强的人们,保重!”“和我的学生们上网课,网上点名,我说周芳在,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说在。忽然泪水落了一脸。我们不会投降。”

(叶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