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大清定鼎的关键战-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左右逢源,多尔衮坐收渔利

导读

山海关之战是大清

进军中原,定鼎天下的关键一战,它直接决定了明亡之后天下的归属。

在这场战役中吴三桂、李自成、多尔衮这三位主角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吴三桂的骤然叛变拉开了山海关之战的大幕,吴在这场大戏中可以说是玩弄手腕,左右逢源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尔衮似乎技高一筹,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李自成则是其中最大的输家。

这到底是怎么一场战役?它的来龙去脉又是什么?

吴三桂突然变卦,叛变李自成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朝宣告灭亡。

大顺政权进京之后,原明朝大多数官员都投降了李自成,吴三桂也不例外。此时的山海关已经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唐通接管,

吴三桂也将部队开拔前往北京接受新君的任命

大清定鼎的关键战-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左右逢源,多尔衮坐收渔利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

然而事情却起了变化,吴三桂突然叛变了,他折返了路线,对镇守山海关的唐通发起攻击,并夺取了山海关。

李自成的两手打算

闯王李自成在得知李自成叛变的信息后,迅速做出两手准备

  • 一是安抚吴三桂之父吴襄,让他以父子之情规劝吴三桂,希望吴三桂放弃叛变,回头是岸
  • 二是调兵遣将,一旦吴襄招抚失败,就以武力讨伐吴三桂,收复山海关。


大清定鼎的关键战-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左右逢源,多尔衮坐收渔利

影视剧中的李自成

可以看出此时的李自成依然对招降吴三桂抱有希望,在大顺统治集团眼中,仿佛问题的关键在于吴三桂,招降了吴三桂,拿到了山海关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大清多尔衮集团对中原的虎视眈眈做出预判

这也说明了大顺李自成等人的目光短浅,缺乏战略规划。

左右逢源的吴三桂

李自成调兵遣将的出招了,吴三桂怎么应对?叛变攻取山海关倒是不难,可后续该怎么办,直接投降清廷?

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吴三桂这个出色的政治投机客可不会像丧家之犬一样向清廷摇尾乞怜的投降,他一方面要给自己的叛变穿上一层忠孝的外衣,以平天下悠悠众口

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山海关),在清廷中谋求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

大清定鼎的关键战-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左右逢源,多尔衮坐收渔利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与多尔衮

那么吴三桂是如何操作的呢?

吴三桂先派手下大将加强对山海关的防备,稳住阵脚;然后给多尔衮写了一封求援信,注意啊,这是求援不是投降。

求援信是这么写的:我吴三桂世代受大明恩典,现在李自成兴兵作乱,大明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

我想入关讨伐李自成起义军,奈何我的实力兵力不够,所以向清廷求援。

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酧,不敢食言。

明朝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吴三桂却自诩明朝孤臣,以讨伐农民起义军为名请求和清廷合兵,真是有才啊。

除了给清廷多尔衮写信,吴三桂也给李自成传了话:吴三桂在得知李自成已经兴兵讨伐他之后,便派出使者,告诉李自成,我吴三桂仍然愿意投降大顺,请求闯王暂缓进攻

在大清和大顺之间,吴三桂始终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左右逢源

天上掉馅饼的大清

话分两头,说说此时大清的情况。

多尔衮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就决定趁大明内乱迅速出兵夺取中原


大清定鼎的关键战-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左右逢源,多尔衮坐收渔利

影视剧中的多尔衮

大清的此次出征可以说把家底子都亮出来了

,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倾我大清全国之力,一举攻克中原,定鼎天下

据史料记载,清廷此次动员的兵力前所未有

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成败之判,在此一举。

清军的进军路线是从蓟州、密云进入中原,而避开防守坚韧的山海关。多尔衮本打算稳扎稳打,徐徐图进,没想到竟遇到了“吴三桂携山海关来投”这种天上大馅饼

多尔衮很兴奋,当即决定改换行军路线,星夜兼程以一天二百里的速度赶往山海关

决定天下归属的山海关之战

多尔衮是“天上掉馅饼”,撞上了大运,李自成这边可是十分郁闷!

原来李自成又一次被吴三桂蒙骗了,吴三桂竟将大顺派遣的谈判使者抓获,所谓的“投降大顺”不过是在拖延时间麻痹自己。李自成大怒,挥师进关与吴三桂展开决战。

吴三桂虽说是明军的精锐,身经百战,但是大顺军团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毕竟是新生力量,纪律严明,且兵多将广。


大清定鼎的关键战-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左右逢源,多尔衮坐收渔利

大顺军队

吴李双方一遭遇便开始了决战

,在激战了一昼夜之后,吴三桂的部队明显力有不支,甚至有一部分吴军已经投降了李自成,吴军形势十分危急,于是吴三桂立即出关到多尔衮处请清军参战,此时的多尔衮驻扎在山海关城仅二里的威远台,名为修整,实为坐山观虎斗

多尔衮见吴军死伤甚多,李自成也消耗很大,“坐山观虎斗”的战略意图已经实现,于是便答应吴三桂的请求,率军入关。

清兵进关后,见大顺军排出了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清军开始从容布阵。这个时候天气大风不断,飞沙走石,大顺军看不清楚清军的列阵情况,使清军能够抓住时机排兵布阵。


大清定鼎的关键战-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左右逢源,多尔衮坐收渔利

战场上的清军

过了一会,好似上天帮忙,清军列阵完毕之后,大风就停下了,于是多尔衮一声令下,清军万马奔腾,呼啸出击,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是大顺军在于吴军作战了一天一夜之后早已疲惫不堪,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很快就败下阵来,大将刘宗敏负伤,闯王李自成见败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

轰轰烈烈的山海关之战,以大清的完胜而告终。

结语

山海关之战是影响全国局势的关键战役,它直接决定了明亡之后是大顺还是大清统治天下,这场战役中吴三桂表现的是左右逢源,吴是左右大顺和大清实力天平的重要筹码,他的突然叛变使大顺军失去了主动权。同时,吴对清廷也不是摇尾乞怜,而是利用山海关这个资源来进行政治交换

而大清通过

此战一举多得,一是拿下了山海关,入主中原、定鼎天下就在眼前;二是收获了以吴三桂为代表的汉族士绅的“降清派”,为后续的打天下与坐天下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李自成则是最悲剧的一方,可以说大顺军队的失败与李在大战中所显露出的战略失策、目光短浅都有很大的关联


参考:

《清史稿》《吴三桂纪略》《清史列传》《南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