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江西吉安有哪些著名的古村落?

狗尾巴羊腿子


作為一個本地人,對於一些傳統建築還是有些瞭解的。吉安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至今吉安地區還保留了不少古村落,其大部分都有上千年的歷史。

“廬陵文明第一村”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位於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鎮,渼陂古村東至棟頭貞節坊,南至青東公路,西至地藏閣(養源書院),北至梁仕階墓。始建於南宋初年,已有近千年歷史。

渼陂古村是一座江右民系古村,佔地一平方公里,位於青原區文陂鎮鎮中心南側,薌峰東立,象嶺西護,瑤山南聳,富水北流、山環水抱,天然形勝,八卦巷通,水塘環繞,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贛派建築有367棟,有民居、祠堂、書院、義倉、牌坊、樓閣、店鋪、碼頭、教堂、革命舊居舊址等。

渼陂古村保留有“二七”會議會址、紅四軍軍部舊址、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毛澤東舊居、朱德舊居、曾山舊居等多處江西省、吉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閃閃的紅星》、《決裂》、《山重水複》、《井岡山》等多部影視劇都在村內取景拍攝。因此,渼陂村被譽為“將軍村”和“電影村”。



“紅色革命聖地”陂下古村

陂下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隅富田鎮,地處富水河畔。陂下古村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是紅色革命聖地之一,自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陂下古村保存了大量明清贛派建築,包括牌坊、祠堂、古井,及宋朝仁宗皇帝所賜的千年歷史鑾架45件。陂下古村保留了古代村落抵禦強敵入侵的戰略防禦設施體系,集聚積、沉澱、淨化、排洩四大功能的“五水朝東”排水系統,陂下古村贛派建築特點蘊含明清江右文化的內涵。

陂下古村包括陂下書院、敦仁堂、崇孝堂、文丞相祠等明清贛派建築,有革命舊址。陂下古村鵝卵石巷道縱橫,連結著180多棟祠宇民宅等明清建築,有36座祠堂,總祠“敦仁堂”牌坊“朝天門”。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燕坊古村

燕坊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金灘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燕坊古村是一個明清贛派建築群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名村,現存明清贛派建築160餘處,包括宗祠、學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建築,以及古樟、古楓、古井、古池塘等。

燕坊古村具有代表性的宅院為:大夫第、州司馬第、麟鳳院、三槐第等。宅院門樓“水木清華”、“青陽絢彩”等牌坊挑角飛簷,建造考究。室內描金繪彩、精雕細刻,堂上有匾額,柱上有楹聯,室內有字畫,門宇、傢俱有木雕和石雕。村後的古樟、古楓和村前的古井、古池塘與古村融為一體,具有深厚的廬陵文化底蘊。

“歷史文化名人村”釣源古村

釣源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村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同宗後裔聚居地,為獨居江右特色的八卦造型古村。古村文化底蘊豐厚,先後有五人進士(其中明代一門四進士,兄弟連科,出任巡撫、布政使司等)。現存贛派建築190棟,江右祠堂8個,書院7處,別墅1棟,江右民居170餘棟。

主要景點有釣源歐陽氏總祠、明善祖祠、文章世家古牌坊、八老爺別墅、文忠公祠、禮派宗祠。釣源村幾乎彙集了我國南方古代民間建築的主要基本類型,譽為濃縮我國古村建築風韻的瑰寶。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對該村的古建築讚不絕口。

“江南贛商第一村”江畔古村

江畔古村,古稱浮潭,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沿溪鎮,肇始於北宋,興盛於明清,歷經千年,為千年古村,也被稱為“廬陵文化古村”、“江南贛商第一村”。江畔古村江水環繞,綠樹掩映,村前有千畝草甸,村後青山為屏,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一個錯落有致、有山有水的贛派建築村莊。

主要特點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具有獨特的中國村落風水文化;具有深厚的贛商文化;具有自然的古梯田和贛江觀光景觀。


蕭塵


泰山鄉有羊獅幕和武功山,還有漂流和溫泉酒店


小小仙女在這裡


去安福縣農村發現大型墓地。大小村莊都是微派建築群。歷史上的情況就不明瞭。給人感覺吉安過去的農村人。家家戶戶住青磚瓦房,十分富裕。


五官科x


廬陵高沙花園,明清兩朝文武官宦一數十人,明有大理寺卿劉英,中書舍人劉利等,清有賞二品花翎,金陵製造局(現晨光集團),上海槍炮局(現江南造船廠)總辦等


能開懷處且開懷


渼陂,釣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