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待疫情結束,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待疫情結束,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企業宣佈復工,一大群人從家裡蜂擁而出。雖然說現在疫情還很嚴峻,但是對比一個月前,只能和家裡人一起蹲在家裡,現在好歹能出門走走,也算是有喘口氣的機會。

週末和鄰居相約去小區隔壁公園的樹林走走,爸爸帶著孩子在外面遊玩,而我則選擇留在車裡碼字。

廣州的天氣很好,暖冬的陽光透過樹葉斑駁地撒在車上,微風款款襲來,聽著耳機裡傳來熟悉的音樂,坐在車上靜靜地享受這份清涼,靜靜碼字,自在舒服。

心底突然興起一股衝動,等疫情結束後,想一個人出去走走,不帶孩子也不帶老公。給自己留一個獨處的空間,留一個喘息的機會。


待疫情結束,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自從結婚生孩子以後,就沒多少屬於自己的空間。年前生日的時候,娃爸問我想要什麼生日禮物,想去哪裡吃約會吃晚餐。我告訴他,我沒什麼想要的,吃飯的話,只要是兩個人就行,不要帶娃不要帶你媽。

以前出門吃飯都是全家人一起出去,娃爸、我、娃還有娃的奶奶。每次出門吃飯,總是一番雞飛蛋打被旁人側目的場面。三歲的孩子,就沒有安靜如雞的時刻,不是吵著要玩這個,就是吵著要抱抱,奶奶還會在一旁絮絮叨叨,再多吃一點,不要挑食,阿妹(娃)要乖一點;娃爸也是個急性子的,孩子只要一吵吵鬧鬧就立馬呵斥。

每一次本意是犒勞全家人,尋覓美食的晚飯最後都會變成出門渡劫遭罪,久而久之,我也不願意全家人一起出門吃飯了,寧可每日日復一日的吃家裡的清淡飲食。

待疫情結束,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旅行,一個人的時候,是發現自己尋找自我的人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旅遊是增進感情,互幫互助的人生經歷。但是這個旅遊,如果加上嘮叨的老人和吵鬧的孩子,也會變成身心俱疲、累到吐血的折壽之行。

一邊是老人在絮絮叨叨,這個河這個山和我小時候生活的村裡那些山有什麼區別,說什麼不懂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來別的地方看這些山水,一旁是孩子鬧脾氣不願意走路,一定要你抱著,好不容易走到一片山清水秀,涼風襲來的舒服地,孩子又要鬧著找廁所。

看來朋友圈裡的帶娃出遊,什麼歲月靜好,什麼帶娃出門看遍大千世界,帶父母踏遍千山萬水,全都是一群忽悠局出來專門坑人遭罪的坑貨,在孩子和老人眼裡,這些山呀景呀,和隔壁公園的山水真的沒有多大區別。

待疫情結束,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女人結了婚生了孩子之後,就註定要比男人放棄更多自我空間。有了孩子之後,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總會傾向於讓女性犧牲自己的事業來成全家庭。已婚已育的女明星總會被問“你要如何平衡你的事業和家庭這種問題”這種無聊問題,職場女性的發展總要比職場男性更難,而這個難度往往都是來源於自己的家庭和社會。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做全職媽媽是不是一種放棄自我的表現,網友眾說紛紜,有人說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沒有錢就回歸家庭照顧小孩丈夫老人,久而久之,家人和社會也看不到你的價值,這樣的人生沒有絲毫的意義和價值。

人的一生有很多狀態,我鼓勵那些已經在職場中擁有成就,對自己的人生擁有清晰規劃的人可以迴歸家庭做全職媽媽,因為這些人往往都擁有他人無從替代的價值和能力。於他們而言,不管是回顧家庭還是職場衝刺,都只是一種人生的選擇,無需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動搖自己內心的決定。

只是想因為想逃避現實的壓力給你帶來的習得性無助,想躲入家庭尋求保護,那麼你總會有一天,會被家裡的“一片祥和”吞噬掉自我,你的無助和迷茫又會重新出現,這也是為什麼總會有人說全職媽媽是一種放棄自我的存在。這件事,從一開始就錯了。

待疫情結束,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怎麼可以避免這種狀況呢?在我看來,你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留給自己,你現在是一個女兒、妻子還有母親,但是同時,你也是自己。

在漫長的人生裡,陪伴我們最久的既不是父母,也不是孩子,更不是伴侶,而是那個每時每分都在和自己相處的自己。開車上班的路上,你是一個人,上樓的時候,你是一個人,就連做夢,你也是做著僅屬於自己的夢。

所以,等疫情結束,等有空有機會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得出去走走放空自己,畢竟我們這個春節,一家人在一起太久了。


待疫情結束,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