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之下,在家如何正確的閒著,才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考驗

近日,一則萌翻了的視頻在網上爆紅。


疫情期間,一位在家憋得發慌的小朋友,在陽臺上大喊:“我想出去玩!”


這一喊不得了,驚動了樓下的另一位萌娃。


樓下的小朋友神回覆說:“出去玩會si人的呀~”


場面一下子逗樂了許多同樣宅在家不能出門的網友~


前一陣子,還有一個小朋友聲嘶力竭的哭喊著,太難受了,在家待不住,想要出去。


疫情之下,在家如何正確的閒著,才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考驗


近期,播播老師也接到很多家長的留言,說現在孩子一整天干啥都沒勁,飯也不肯多吃,學習也沒啥效率,還喜歡莫名其妙發脾氣。


為什麼孩子在家閒不住呢?


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孩子沒有獨處的能力。


當一個孩子習慣了生活塞滿各種補習班、訓練、競賽等活動時,閒下來的時光會讓他不知所措,沒辦法與自己獨處。


而一個沒辦法獨處的孩子,也很難面對長大成人之後的生活。


這場疫情,是無奈,但也是一種考驗。

我們教會孩子各種技能,唯獨忘了教會孩子獨處的能力。


01 獨處,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考驗


前一段時間,很火的紀錄片《零零後》用十年時間拍攝了幾個孩子的成長軌跡。


其中有一個叫一一的小女孩,她最大的特點是喜歡獨處。


疫情之下,在家如何正確的閒著,才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考驗


當被問到為什麼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一一回答:“我喜歡一個人玩,我有權利這樣。”


一一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想法很尊重,當孩子想要獨自一人時,他們從不多加干涉。


十年之後,一一長大了,她並沒有成為一個孤僻的人,相反她有很多要好的朋友,但她也像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在接受採訪時,這個長大後的十多歲女孩說,“如果朋友是用來接收這個世界的信息,那麼獨處就是用來整理這個世界的信息。”


在談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睿智、有主見、有想法的孩子。她比同齡人身上多了一份沉穩、冷靜、從容。


適當的獨處,是一個人成長中的獨特滋養。


在綜藝節目《了不起的孩子》中,一位來自貴州的四歲小女孩的獨處能力,也同樣讓人驚訝。


疫情之下,在家如何正確的閒著,才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考驗


在節目中,這位四歲小女孩用三天時間完成了500塊巨型梵高星空拼圖,每天需要花將近10小時,其專注力和耐力真的是讓人驚歎。除了拼圖,她還會游泳、畫畫、騎車等。


我想,這樣的孩子一定不會害怕獨處,因為他們內心足夠豐富,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做什麼,有足夠的能力享受獨處。


叔本華在《獨處的藝術》中告訴我們: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


成長除了向外,更是一種內在的自我成長。而獨處,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考驗。


一個懂得獨處的孩子,才會懂得如何與自處,如此獨立冷靜的思考,以及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


02 善於獨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


1999年德國曾經開展過一個名為“無玩具幼兒園”計劃,就是將小朋友的玩具收起來,讓他們獨自玩耍。


第一天,沒有玩具,孩子們很無聊不知道怎麼辦。

第二天,實在無聊,孩子用桌子、椅子推來推出打發時間。

第三天,孩子開始用桌椅、毛毯搭建房子,玩的很開心。

此後的三個多月,孩子們總能從教室裡設備中,找到可以用來娛樂的項目。


在觀察中,研究員發現越是讓孩子閒著,越是無聊,越是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這大概就是獨處的力量,它能讓孩子不被外界干擾,天馬行空的去想象,去創造。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曾說,他是一個非常享受獨處的人,那樣能夠讓他有充分的時間思考,並認識自己。


瞭解村上春樹的人都知道,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長跑,在長跑的過程中他享受獨處時光,很多寫作靈感也往往來自獨處時的靈光一現,更重要的是村上春樹是一個超級自律的跑步者和寫作者。


獨處,能讓一個人更加自律,也更懂得時間管理。


疫情之下,在家如何正確的閒著,才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考驗


曾經有100位科學家通過實踐發現:


如果能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沉澱下來做做深呼吸和冥想,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事實上,很多人生錯誤的決定,往往都是因為沒有經過冷靜的思考,為自己的衝動買單。


獨處,能夠讓一個人時刻保持冷靜思考,充滿智慧。


如果說,想要看一個孩子有多優秀,那麼就要看他如何處理一個人的時光。


只有當孩子能夠恰如其分的獨處時,他才能真正學會認識自己,更加直觀獨立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03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獨處就是一個人與自己融洽相處的能力。尤其是在沒有外界其他人的存在時,如何正確應對自己內心的需求與衝動的一種能力。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不斷鍛鍊孩子的獨處能力。


①適度放手,給孩子獨處的機會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邀請你,請不要打擾他。


每個孩子都需要獨處的時間和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感受到專注於一件事件帶來的內心滿足感。這個時候,父母的打擾,會妨礙孩子對事物的專注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獨處能力。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小天地,讓孩子自由自在享受獨處時光。


疫情之下,在家如何正確的閒著,才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考驗


②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豐富精神世界


胡適曾說,一個人的精神的財富越豐富,留給無聊的空間就越小。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除了提供優越的物質,也要注重對孩子精神層面的培養。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些興趣愛好,比如鋼琴、繪畫、舞蹈、武術、游泳、擊劍等。


在多種多樣的興趣愛好中,孩子會發現一個更加寬廣的世界,思維和視野也會越來越開闊,會更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享受獨處。


③給孩子足夠的愛,讓他們有安全感


很多時候,孩子害怕獨處,往往是內心沒有安全感。


在孩子童年時期,安全感的建立至關重要。父母可以每天花一點時間,對孩子進行高質量的陪伴,比如睡前故事,陪孩子做遊戲,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等。讓孩子感覺到,即便父母不在身邊,也依然愛著他。


成長,註定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父母不可能無時無刻陪伴在孩子時間,教會孩子獨處,實際上是教會孩子如何在這個世界中自洽的生活。


獨處,是孩子精神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學會獨處的孩子,內心才不會空乏無力,才能夠更從容淡定地面對未來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