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為什麼真正的傳統功夫是小眾的

為什麼真正的傳統功夫是小眾的

“真正的傳統功夫是小眾的”,相信有人質疑有人認同,這裡與大家商榷。

一、傳統功夫的概念

我理解的傳統功夫,應該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蘊、以師帶徒為主要傳承途徑、以門派為主要存在形式,按照這個標準來分,散打、拳擊、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等都不算是中國傳統功夫,少林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心意拳等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在中國人中傳承的才算是真正的傳統功夫。這是我個人理解的概念,當然會有例外,我講的只是傳統功夫的普遍性,在此不講特殊性。

二、傳統功夫的擇徒標準

真正的傳統功夫,師父在擇徒時是很慎重的,不是你交錢我就收你為徒,而是要考驗來人的品行、恆心和吃苦精神的。為什麼要這樣呢?我的理解:如果不考驗徒弟的品行,收到了個德行較差的徒弟,將來學成之後欺師滅祖,那等於師父給自己找了個仇人;如果徒弟沒有恆心,三分鐘熱度,師父把門裡功夫教他了,等於功法外洩;如果不能吃苦,也很難堅持下來,要練武、不怕苦,任何武功,不流夠汗水是換不到的,那些想坐在空調房裡舒舒服服就能得到真功夫的人,只能是個美好的幻想罷了。

三、傳統功夫練習之難熬

練習現代的功夫也苦,練習傳統的功夫也苦,但傳統功夫練習的苦之外,還有一層難熬之苦。我一個原來練散打的徒弟, 我讓他練習門裡功法,要求每次連續不斷一小時,他練後給我說:寧願每天跑個兩萬米,也不願每天練習功法一小時。他練散打時每天是要萬米跑的,跑萬米也很苦,他的體驗是練功一小時除了苦之外,還比較難熬。我的理解,就好比中藥與西藥,都治病,但中藥入口更難些。

四、傳統功夫練法之枯燥

真正的傳統功夫,師父在徒弟入門之後,一般會要求徒弟先練三年功,我對徒弟的要求就是這樣。曾有人問我:“學拳像蓋房子,別人一上來就往上蓋,你卻要求學生向下挖,你是不是像搞建築一樣把圖紙看反了?該向上蓋樓的你看成向下挖坑了?”我說沒看錯,我讓徒弟向下挖,是為了將來蓋更高的房子;如果現在不挖坑就直接向上蓋,那最多也就蓋個平房或者二層樓房,如果想蓋一二十層的高樓,那非要向下挖坑不可,基礎不牢,是蓋不了高樓大廈的。但向下挖坑的過程是很枯燥的過程,功法動作很簡單,但心法比較複雜,每天練習這麼簡單的動作一小時,要堅持三年,一般人是堅持不下來的,練著練著,心裡就疑惑了:“這樣能練出真功夫嗎?”“這樣練的意義何在?”“都熱兵器時代了,練出真功夫有什麼用?”這樣的疑惑一出來,加上練時比較苦比較枯燥,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徒弟就會退出。我一個師弟剛開館時,收了30多個徒弟,練了三個月,跑的只剩3個了,為什麼?因為他一上來就直接教功法,而在一般人眼裡,一上來就應該學習很多套路的。

五、 傳統功夫需要悟性

武林前輩們說:太聰明的人得不到功夫,太笨的人也得不到功夫。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太聰明的人一聽就會,容易產生自滿情緒,以為師父就那麼點東西,自己已經學完了,其實功夫是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練法與心得,所以太聰明的人得不到功夫。太笨的人是悟不出來功夫的高境界,雖然師父認真教、徒弟刻苦練了,但到了較高層次後,總有一層窗戶紙是需要自己去捅破的,哪怕是師父口傳心授,那層紙也需要徒弟靠自己的悟性去頓悟、去捅破。一味地苦練當然是好的,但如果悟性不高,也難達到較高的境界。

六、傳統功夫需要實戰檢驗

平時練功夫之餘,需要門裡師兄弟之間互相切磋推手與實戰;功夫練到一定時候,就需要與門外的武友互相切磋了,以借鑑其它門派的長處。能出去與人切磋的標準有:一是三年基本功之後;二是懂勁了;三是抗擊打能力足夠強。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環境,師父提倡實戰,徒弟喜歡實戰,還有一幫能夠互相切磋的武友,條件有點高,現在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年輕人要工作養家供房供車,很難滿足這些條件。

在傳統武功過程中,當然還會有其它要求,在此不再贅述,單從以上五個方面來講,就限制了很多人練成傳統功夫,之所以說傳統功夫是小眾的,就是因為這些方面的原因,不是刻意地不收徒弟不廣泛傳承,而是傳承太難,喜歡者多多,得到者廖廖。個人拙見,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