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強攻“最後一公里”,記者多路探訪生活物資如何送到居民手中

強攻“最後一公里”,記者多路探訪生活物資如何送到居民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後勤保障戰。總書記強調,要密切監測市場供需動態,積極組織蔬菜和畜禽等生產,增加肉蛋奶等供給,暢通運輸通道和物流配送,著重解決好生活必需品供應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連日來,各地支援的生活物資,由軍隊、物流公司等組織負責,在航空公司及鐵路部門支持下,通過專機、專列運入武漢。同時,高速公路也開闢“綠色通道”,方便運送醫療救災物資、群眾生活物資等相關物資的車輛駛入武漢,運抵各大商超倉庫、批發市場等地。

接下來的路徑,就是從倉庫到社區、從社區到家庭的關鍵“最後一公里”。27日,長江日報記者趕赴不同點位,見證生活物資尤其是日常菜品如何抵達市民家中的過程,見證人們如何強攻保供“最後一公里”。

國有商超——

成立送貨小分隊,收銀員身兼搬運工

強攻“最後一公里”,記者多路探訪生活物資如何送到居民手中

(圖為27日,武商量販超市龍庭店10多名員工用接龍的方式將居民購買的蔬菜裝上公交車 記者李永剛 攝)

連日來,武商超市龍庭店為及時將居民生活物資送到社區,成立了送貨小分隊。27日,記者現場看到,武商超市60多名員工連軸轉,分揀、稱重、裝袋、打印小票,不停忙碌。

14時30分,送往社區的第三批物資開始裝車,他們將一袋袋蔬菜、水果、肉類提到叉車上,然後將叉車推到馬路邊距離約100米處的公交車旁,途中要經過一個小斜坡,超市工作人員一個人負責推,一個人扶著。11部叉車,293份生活物資,全部轉駁到公交車上,持續了約1個小時。

15時50分,小分隊8名成員跟隨公交車,趕到百步亭社區百合苑,與社區志願者一道,卸下179份物資。之後,又跟隨公交車,將其餘生活物資送到另外幾個小區。

17時整,原本到了超市下班時間,但還有一批物資未送出,武商超市龍庭店店長嚴曉紅說:“今天我們加班加點,無論如何要把當天承諾的生活物資,送到發來訂貨單的社區。”

“為了將生活物資及時送到社區,超市每名工作人員都成了全能員工。”嚴曉紅介紹,他們的收銀員孫文娟,這幾天不僅要將同事分揀好的蔬菜、水果打印小票,自己還投入到搬運生活物資的行列中。

嚴曉紅透露,他們超市每天往附近社區要運送三四趟生活物資,每趟載重3-5噸。“增加了分送小區的環節,人手比較緊張。但是不管如何,我們都要想辦法,提效率,保障生活物資每日送達各個小區。”嚴曉紅說。

民營商超——

多種交通工具齊上陣,爭分奪秒將物資送到小區

強攻“最後一公里”,記者多路探訪生活物資如何送到居民手中

(圖為27日上午,礄口居仁社區工作人員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送去生活物資 記者郭良朔 攝)

27日,記者跟隨民營商超盒馬鮮生超市配送車輛,見證兩個小區的團購配送過程。

下午2時,記者來到盒馬鮮生龍嶺店,在團購打包區域,工作人員正在忙著下午的團購打包工作。他們說,當天這一趟團購數量為150份,屬於比較多的。

店鋪負責人介紹,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難處是運送工具比較緊張。為了滿足配送需求,他們採取了4種運送方式:騎手電瓶車、員工私家車、店鋪面包車以及公交車。“會根據團購單量由適當車輛進行配送,團購一般都是當晚成團,第二天送達。”這位負責人說。

記者看到,40分鐘後,一輛公交車完成消毒工作,所有團購物資已搬運完畢,正式出發。7分鐘後,車輛抵達目的地金地格林小城美茵區。“我們小區現在有800戶在住居民,對團購需求量大,這樣的大型公交車配送,正好解決了難題。”小區物業負責人說。

“這是今天第四趟跑小區團購配送。”有20年公交車駕齡的高師傅說,早上天不亮開始做配送準備,這趟運完還會將車開回站點進行消毒工作。“大家都在努力,讓居民們在家裡團購的物品,更快更順利送到他們手中!”

居民自取——

確保安全距離有序排隊,居民快速拿到自家貨品

27日下午3時,記者在武昌區東亭花園小區門口看到,一些居民步出樓棟,在小區門口排起隊伍,準備“取貨”。他們都戴著口罩,有的在口罩之外還戴著護目用的塑料片,有的還披上雨衣。門口站著3名志願者,他們負責維持秩序,讓排隊的居民保持安全距離。社區門口停了一輛商超開來的送貨車,一位“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一手拿著本子,一手把貨品從車上取下,放到地上,排上來的居民報上自家手機號後四位數以及姓名,就可以取走屬於自己的物資。

記者看到,由於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居民排起的隊伍長約50米,秩序井然。

市民肖女士告訴記者,她家“囤”的葷菜吃得差不多了,昨日上網“團了好幾家,最終下單成功”。小區志願者告訴記者,居民排隊自取時,他們都會在現場維持秩序,時刻提醒,確保安全。

擺渡中轉——

物品按住址打包好,志願者轉送到居民樓棟

強攻“最後一公里”,記者多路探訪生活物資如何送到居民手中

(圖為27日,礄口區易家街工農社區, 志願者對居民團購的蔬菜包裝進行集中消毒後,再送往居民家 記者陳亮 攝)

27日,記者在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探訪發現,這裡的業主既可以通過幾大商超團購下單,也可通過小區內合作的兩家小超市,單點購買;並且由這個小區的43名志願者負責“擺渡”配送,業主彼此不接觸。

超市老闆張順暢原本在小區門口賣菜,小區封控後,徵得社區同意,主動向社區提出到白沙洲大市場採購貨品,辦起了這個專供社區居民的封閉超市。

記者注意到,接到業主訂單需求後,分揀員按樓棟住址打包好,幾分鐘內送到另一間屋內的中轉站。然後交給43名小區志願者,由他們轉運到16棟小高層,根據業主意願,或放到一樓大堂,或送貨上門。

“一瓶醬油也可單獨下單,不加價,也無任何搭售。”7棟603居民張女士說,一般上午下單,下午就送到樓下了。不論是配送速度,還是蔬菜品種、新鮮程度、價格,她覺得都可以接受。

上門服務——

行動不便特殊人群,社區組織人力送菜入戶

處於老城區的礄口居仁社區,實際住戶1285戶,是個典型的老舊社區,三分之一的居民是老年人,光獨居老人就有100多戶。社區老舊加上沒有物業協助,如何在小區封閉管理的情況下滿足這些老人的買菜和吃藥需求,是擺在居仁社區工作人員面前的難題。

“楊爺爺,肖奶奶,我們給您送菜來了……”27日上午10時左右,社區網格員郭銳和社區書記彭浩一起將一袋米、一袋麵粉、醬油調料等用品,送到2棟2單元201室。

從肖奶奶家出來,郭銳轉身又爬到旁邊3棟5樓天台,去送一件“特需品”。天台上居住著60多歲的獨居老人易志發,老人尿道做過手術,常年插尿管,兩個月一換。採集到這個特別需求信息後,幾名志願者跑了好多藥店,最後終於買到尿管。

記者注意到,像郭銳一樣,活躍在居仁社區的5名網格員和20多名下沉人員,除了留固定人員值守卡點,其餘全部通過微信組織普通居民團購外,100多名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成了他們的重點服務對象。(記者尹勤兵 唐煜 趙歆 統稿:邢帆 劉功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