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明天會更好

早晨起床站在陽臺上,望著外面晴朗的天空,初升的太陽,那麼誘人。如往日,此時早已在晨練之中。今天是七九的第五天,雖已立春,仍屬冬季,打開窗戶,冷風裡卻都是春的味道,撲面而來,倍覺清爽。深吸一口,閉眸回味,似有清泉從心間蕩過。撫一下臉龐,更是多了許多的期盼,心底便有柔軟處塌陷。

疫情,何時結束?

我佇立窗前可以仰望藍天白雲,而那些一線的醫護人員只能在隔離室裡,穿著沉重的隔離衣,戴著厚厚的護目鏡,在病房、工作室、休息間,三點一線地穿梭,他們看不見陽光,眼裡只有病人、藥品、食物。

宅家之久,許多人盼著疫情快點兒結束,春遊、踏青、賞花,與親朋好友相聚;老百姓,盼著疫情快點兒結束,春耕夏種秋收,有一個好收成;而他們,一線的工作人員,只盼望疫情快點兒結束,給國人一個健康,讓自己與親人團聚,吃上一頓飽飯,睡上一個安穩覺。

曾經,忙碌的工作有時讓人疲憊,每天早起、擠公交、按手印、考核,總想著哪天能偷個懶兒多睡會兒,而今,更多的人嚮往工作,忙忙碌碌,那才是年輕人應該有的朝氣,才是生活的本真!曾經,厭煩了繁重的學業,厭煩了父母的絮叨,總想著哪天可以找個理由不去上課,而今,想念校園裡的朗朗讀書聲,想念老師生氣的模樣......

如今,那些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他們的希望卻很簡單---早日康復,早點兒出院,而那些無法救治的患者就連這麼簡單的要求都實現不了。在此次疫情當中,全家確診相繼去世的情況不止一例兩例,三千多名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因公殉職。面對疫情,儘管我們在竭盡全力,有時卻也無奈、無助,而此情此景,又是多麼令人悲痛!

生與死之間,不可逾越,也不可選擇,我們,唯有珍惜!

疫情之下,我們能做什麼?

宅家,充電,提升自己!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在國家危難之際,敢於挺身而出,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知識的力量!而此時,能救我們的也只能是知識!疫苗的早日研發成功,病毒的早日去除,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此時,最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大國的風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十四億人民齊心協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傾盡全力,沒有怨言。你在前線打仗,我在後方不添亂,大到一個城市,小到一個村莊一個社區,大家自覺維護,就像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宅在家也是做貢獻”。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是的,不管風浪再大,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祖國這個強大的後盾,有十四億人的共同努力,雖然暫臨風雨,我們不能隨波浮沉,各行各業已蓄勢待發,“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網絡上課、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現代化大數據彰顯威力;外賣小哥、環衛工人、快遞人員,風裡雨裡依然堅守;電力、食品、醫藥,基礎性行業正常保障.......各行各業,爆發著前所未有的戰鬥力,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人人都是戰士,隨時聽黨的召喚。

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給我們做出了榜樣,醫護人員、軍人、警察、老百姓,每個人都不可或缺;醫院、學校、機關、工廠、村莊,每一個場所都是戰場。我們有義務更有責任,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有一根火柴的微光,便不會有黑暗。每一個人都發揮自己的微光,做一些有能量的事情,人人獻出一點愛,整個世界將會充滿愛,微光必將鑄燦爛!

避免絕望,培養希望。疫情讓我們隔離,而上天正好給了我們修行的機會,少了往日的喧囂,讓心靈迴歸,靜下心來,理一理思緒,填補一下自己的空白。珍惜當下,莫負時光。疫情終過,山河無恙。國泰民安,需一個更加充盈、朝氣、奮鬥的你!

青春是美麗的,奮鬥的青春更美麗。青春時時在,無關乎年齡,只要有一顆年輕的心,都會奮鬥出青春的精彩!明天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