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一線人員如何為自己“心理解壓”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無數的“逆行者”衝鋒在第一線,他們是警察、是“白衣天使”、是“基建狂魔”、是“民間英雄”,他們保護著我們的生命與健康。

但是,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家庭、會受傷、會疲憊的普通人,他們也會承受著壓力,他們需要保護好自己。保衛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這也是我們中醫人的職責。


疫情一線人員如何為自己“心理解壓”


一則,正確認識疫病

從中醫來分析,只有正確認識疫病,才能正確對待疫情,並且能積極防護,不會產生恐慌

首先,不要被有關專家所謂的“沒有特效藥”所迷惑。在中醫看來,疫病並非絕症,也並非沒有特效藥,中醫就有辦法治癒。而且,中醫的辨證論治即是真正的“特效藥”。為什麼這樣說?中醫關注的不是病毒,而是病人陰陽臟腑氣血平衡狀態。中醫能讓人體陰陽平衡,臟腑調和,經絡疏通,氣血和暢,神志安志,達到這個狀態,一方面人自然健康,另一方面病毒也會感覺不適應而自動離開人體。於是,疫病就治癒了。

再者,正氣為本。關注正氣遠比關注病毒更有價值,也更不會產生恐慌。中醫以正為本,以邪為標。若能正氣健旺則陰邪自退,反之,若正氣不足,則疫毒容易侵襲為患。關注正氣是治本,關注病毒是治標。治標遠不如治本,而且,治本的過程心理會淡定平和,

不用焦慮、恐慌、悲觀

二則,用感恩的心來緩解壓力

防疫一線的工作是高強度、高負荷的,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體力、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出現對自身防護的懈怠。一方面我們多多休息,短暫的放鬆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另一方面,用心懷感恩,感恩最能放鬆身心。我自己深有體會,當心懷感恩時,心情非常淡然,沒有怨恨惱怒煩,也沒有苦惱,沒有壓力,只是平和。

感恩是正能量,感恩不但是利益他人,更是有利益促進自己的身心和諧。我們知道,病由心生。要想健康,先要安心。比如,很多時候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得了絕症,首先打敗他的或許不是病魔,而是心魔。心魔如何降服?用醫藥嗎?肯定不行。要用文化!以我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才是對抗心魔的大智慧。大病患者之所以死亡,心生絕望是原因之一。若能心存感恩,即是正心之法。治病如此,防病亦如此,預防疫毒感染也要感恩。

為什麼感恩?感恩誰呢?我們生在天地之間,當然要感恩天地滋養了我們的生命;我們得到了祖國的保護,成長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當然要感恩祖國;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當然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有同學,有同事,我們需要感恩他們的幫助;我們每天有飯吃,但我們不生產糧食,所以要感恩農夫;我們生活在世上,很多人為我們服務,幫我們造房子,造衣服,造各種工具,讓我們生活工作方便,當然需要感恩;世上萬物都陪伴著我們,有情的,無情的,都讓我們的生命不再孤獨,我們當然要感恩。正如我的女兒在幼兒園裡學到的:“感謝天地,化育之恩。感謝祖國,保護之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教誨之恩。感謝同學(同事),幫助之恩。感謝農夫,辛勞之恩。感謝大眾,付出之恩。感謝萬物,共存之恩。”當女兒每天飯前背誦感恩辭時,我也跟著背誦,我感覺很放鬆,很怡然。

三則,常做腹式深呼吸。

腹式呼吸是指呼吸時胸部保持不動,通過膈肌的升降來控制呼吸。它要求呼吸時保持深而慢,吸氣時橫膈肌下移,腹部明顯隆起:呼氣時腹部回縮。腹式深呼吸非常有益於放鬆。

特別是悠深而漫長的呼吸可以幫助我們舒緩緊繃的精神,減少焦慮情緒,並緩解恐慌。選擇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處於舒適、溫暖的“安全島”,嘗試著放慢自己的呼吸,讓呼吸變得如潮水般漲落,而負面情緒隨著退潮被海水帶走,帶去很遠的地方,只剩下“乾淨、祥和、平靜”的自己。

現代研究證明,腹式呼吸有心理調整和臟器功能調整的作用:能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改善肺通氣,並有良好的放鬆效果;對大學生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後,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分數、抑鬱、焦慮分數顯著下降;腹式呼吸能夠有效地降低了面對壓力時的緊張程度;腹式呼吸還具有穩定情緒、鎮靜的效果。

從中醫來分析,腹式呼吸有利於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則火不上浮。之所以腹式呼吸能緩解壓力,根本原因在於元氣歸根,火不上擾,則心神清靜。平時常做腹式呼吸,有養生保健之功。

四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正能量,其中有安養身心的大智慧。特別是面對壓力時,《內經》講“恬淡虛無、精神內守”,這即是緩解壓力的至高境界。


疫情一線人員如何為自己“心理解壓”


再如,懺悔、改過、“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擴大心量、無私、無慾、無求、助人為樂、厚德載物等等,都是修養身心的好方法。這些方法當然可以緩解壓力。

我學習並實踐中國傳統文化,我的體會是,我們都在追求人生快樂與幸福,那麼如何得到快樂與幸福呢?答案就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我是中醫人,通過中醫而進入中國傳統文化。我自己體會,越是深入其中,就越開心,越幸福。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成就我們人生快樂與幸福的智慧。人人都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以消滅自私自利的“人心”,展現無私無慾的“道心”。雖然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後慾望減少了,但幸福指數卻升高了,而且,更恬淡,更怡然,更享受。

《內經》明確強調: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臟腑精氣任心所使。只要心能安和,則五臟六腑皆能歸於平衡。由此,我主張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正心,通過正心來修心,來養心,最終達到心和而臟腑皆和的健康境界。

當然,在防疫工作之餘,不妨做些能讓自己感覺更舒適的事情,比如聽音樂、運動、做家務、讀書、玩遊戲等等,都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也可以寫文章,特別是寫日記;也要保持對未來的憧憬,疫情是短暫的,未來的生活是美好的;同時也要關注當下,關注身邊美好的人和事物。


疫情一線人員如何為自己“心理解壓”


在文章的最後,我要再說一句:感謝所有疫情中的“逆行者”們,向你們致以我最誠摯的崇敬。感謝你們!你們是國家的棟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美的人!(董洪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