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孩子動畫片看多了習慣性打人,媽媽的正確處理方式是什麼

有研究指出,小朋友的暴力指數和攻擊性行為和動畫片裡面的暴力情節有關聯。所以"影視分級""內容優選""熒幕時間控制"都很重要。但是,孩子畢竟會天然模仿,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呢?

孩子動畫片看多了習慣性打人,媽媽的正確處理方式是什麼


在育兒這件事上,我們常常過高估計外界對孩子的影響,過低估計自己對孩子的影響。過高估計外界對孩子的影響容易讓我們產生焦慮,過低估計自己對孩子的影響讓我們忽略引導。

孩子動畫片看多了習慣性打人,媽媽的正確處理方式是什麼

孩子善於模仿,看多了動畫片固然有可能會有對暴力動作的模仿,但如果家長在平時有良好的行為示範,孩子的所謂"暴力傾向"一定很快就會煙消雲散,孩子不過嘗試一下搞笑一下而已。

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接納她的感受,但是可以告訴她行為是不妥當的。然後幫助她找到替代方案。


善於引領,就可以避免問題的產生,所謂上醫治未病,所謂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孩子動畫片看多了習慣性打人,媽媽的正確處理方式是什麼


我們對孩子"暴力傾向"的定義需要謹慎。對於幼兒來說,由於語言能力尚未充分發展,其需求、情感、情緒的表達可能會藉助動作,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將孩子的這種行為定義為"暴力傾向"再次強調,學齡前幼兒的打人、咬人、推人、撞人等所謂"攻擊行為"極有可能是幼兒觸覺能力發展不足導致的觸覺防禦行為,或者是本體能力發育不足導致的身體協調控制不力。

孩子動畫片看多了習慣性打人,媽媽的正確處理方式是什麼


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尤其是在1-3歲,並沒有邊界概念,也就是說,有一些我們成人理所當然明白和理解的"度",在孩子的世界裡還不存在的,不懂得哪些適合做哪些不能做,於是就會做出一些沒輕沒重的事。比如在大人身上打鬧、拿硬東西打媽媽等,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覺得好玩,但是這樣的行為確實不合適。這時,建議以下這樣做:1、儘量在孩子動手之前就制止,轉移注意力。 我們要仔細觀察孩子,每當發現孩子開始要在大人身上玩,或者是要拿東西打媽媽的時候,可以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或者抓住孩子的手和腳,跟他說:"你的小手和小腳放錯了地方,打到人是會痛的,如果你想要玩,我們一起來學小兔子跳(或者其他遊戲)好嗎?"通過這些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

在打人之前就制止,是為了給孩子一個"中止"信號,久而久之,他會在又想打人的當下,反應過來這樣做不對。

孩子動畫片看多了習慣性打人,媽媽的正確處理方式是什麼

2、與他覆盤打人的原因,日常灌輸正確的方法。記得,覆盤要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進行,並且要站在孩子的一方,而不要以否定的語氣。 問問孩子為什麼產生這些暴力動作,那麼平時可以玩球、踢球,或者玩一些敲打樂器。如果是想跟媽媽玩,或者溝通交流,可以用語言,比如:"嘿!媽媽!"如果媽媽沒有聽到或沒有反應,可以用手輕輕碰下或者拉拉媽媽的衣服,注意手的用力方法和尺度,需要你來教孩子把控,並花時間訓練孩子,幫助孩子練習溫柔地撫摸家人或者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