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左宗棠和李鴻章的諡號,誰的級別更高呢?

1885年,左宗棠病逝於福建福州,享年73歲。左宗棠病逝後,朝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1901年,李鴻章病逝於北京賢良寺,享年79歲。李鴻章病逝後,朝廷追贈太傅,諡號“文忠”,併入祀賢良祠。由於昭忠祠的主殿在1900年被八國聯軍炮火轟毀,因此李鴻章沒有享受到入祀昭忠祠的待遇。

那麼,左宗棠的“文襄”諡號和李鴻章的“文忠”諡號,誰的規格更高?

左宗棠和李鴻章的諡號,誰的級別更高呢?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諡號。

中國人有“重死輕生”的文化傳統,對於死後的名聲非常重視。因此,當一個人死後,要“蓋棺論定”,對他的一生進行總結評價。諡號,就是這種總結評價的簡潔概括。

當然,諡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在古代,通常是皇帝、后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才有資格被賜予諡號。

絕大多數諡號,這種諡號都是褒義詞。但有時候,比如改朝換代自己,就會出現貶義的諡號。比如,隋朝滅亡後,唐高祖李淵就給隋朝最後一個皇帝楊廣賜予了一個諡號“煬”。“煬”的意思是“昏暴”,屬於“惡諡”。

左宗棠和李鴻章的諡號,誰的級別更高呢?

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也對去世的文臣武將賜予諡號。而且,清朝的諡號是分開使用,文臣一般使用文字開頭,武將一般使用武字開頭。另外,還有以忠字開頭的諡號,屬於文武大臣通用。

諡號有等級之分。對於文臣來說,最高等級的諡號是“文正”。正因為“文正”是一種極高的榮譽,統治者很少將這個諡號賜予給大臣。明朝內閣首輔大臣李東陽在即將去世之際,得知自己死後將得到“文正”諡號,竟然喜極而泣。清朝在近300年時間裡,總共只發出了8個“文正”諡號,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nài)。

左宗棠和李鴻章的諡號,誰的級別更高呢?

在“文正”之後,依次是“文貞”和“文成”。這兩個諡號也相當難得。

在宋仁宗以前,“文貞”為最高等級的諡號。因為宋仁宗叫趙禎,為了避諱,“文貞”改為了“文正”。後來,“文貞”得以恢復,成為僅次於“文正”的諡號。清朝名臣陳廷敬、李光地、張玉書等,都獲得過“文貞”的諡號。

“文成”諡號又次於“文貞”。明朝開國功臣劉基死後得到了“文成”的諡號。因此,他的家鄉被稱為“文成縣”。清朝時期的名將阿桂,在81歲高齡病逝時,得到了“文成”的諡號。

左宗棠和李鴻章的諡號,誰的級別更高呢?

在“文成”之後的諡號,就是“文忠”。“文忠”在諡號體系裡排名第四。

清朝時期,能夠得到“文忠”諡號的大臣並不多。我們比較熟悉的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李鴻章外,還有索尼、傅恆、林則徐、文祥、周天爵、駱秉章、胡林翼、沈兆霖、榮祿、梁鼎芬等人,獲得過“文忠”的諡號。

在“文忠”之後的諡號,還有“文獻”“文端”“文定”“文簡”“文懿”“文肅”“文毅”“文憲”“文莊”“文敬”“文裕”“文節”“文義”“文靖”“文穆”“文昭”“文恪”“文恭”“文襄”“文清”“文修”等幾十個諡號。在這裡,左宗棠的“文襄”諡號已經排到了第二十三位,在級別上遠遠不及李鴻章所獲得的“文忠”諡號。

左宗棠和李鴻章的諡號,誰的級別更高呢?

對於左宗棠來說,能夠獲得“文襄”諡號,已經很不容易了。

清朝時期,一般非翰林出身者(或進士出身者)),不得不授以“文”字諡號。左宗棠三次進京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終生沒有考中進士,照說是得不到“文”字諡號,更別說“文襄”了。好在慈禧太后看在左宗棠勞苦功高的份上,賜予他同進士出身,這才有機會獲得“文襄”諡號。

綜上所述,李鴻章的“文忠”諡號高於左宗棠的“文襄”諡號。

【參考資料:《諡號》《大清會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