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何有些50岁以上农民,仍要硬着头皮继续打工?

新大风歌


首先,请让我致敬50岁以上的农民工,因为这个年龄段农民工,才是最能吃苦的一代人,也是对中国城市化贡献最大的一群人。

50岁的农民工,多属于六零后的一群人。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土地责任承包,农村大量劳力开始涌入城市。而六零后的农民工,正是最中坚的一股力量。

城市里,无论是建筑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只需要基础劳力的企业,都有60后农民工的身影和贡献。不夸张的说,六零后的农民工,撑起了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脊梁。

时代在发展,发展的速度让人瞠目,高科技迅速渗入到各行各业,冲击着手工为主的六零后。有些学习度高的,在与时俱进。而更多的,则是在坚守传统。

拿装修行业说明,传统泥工还在凭积累和经验贴地砖时 ,年轻人已经在用水平仪、卡子等常用工具来规范操作。而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六零后五十以上的农民工,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但他们不敢退!五十多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是儿女成群,计划生育政策刚好在他们生育的边缘线。上有父母,下有几个子女,生活的压力非常大。打工日久,家中薄田或其它资源,早已陌生,无法承担生活之重。

我家隔壁邻居有一租户,夫妻二人农民工,丈夫64年生人属龙,从事装修行业最苦的挑工。帮公司搬运建材入户。五十多的人,差不多面貌近七十。聊天时,满满的自豪,一个儿子研究生在读,另一个女儿大三,小儿子大一。

三个孩子培养的很成功,但学费生活费很纠心。夫妻二人日以继夜,打工回来的路上,顺带还捡几个矿泉水瓶换钱,两人的工资早已经超过大多城市的普通人,但依然努力不停。

闲聊时,问他们的愿景,回答说:赚够孩子读书的钱,娶亲的彩礼和出嫁的嫁妆,等孩子们都成家了,就回到村里,种几亩薄田,守家中祖宅,和幼时玩伴,共嬉同乐度晚年。

莫名的,觉得场景美妙,人生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