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父女同為北大教授,學術跨代傳承,女兒的老師是父親的學生

歷史學家鄧廣銘教授是國內唐宋遼金史領域的泰斗級學者,生前長期在北大任教授。

巧合的是,他的小女兒鄧小南多年也繼承父業,走上了史學研究的道路。

鄧小南真正接觸歷史學不是在家裡耳濡目染,而是在上大學以後。


父女同為北大教授,學術跨代傳承,女兒的老師是父親的學生


28歲那年,她考進父親工作的北京大學歷史系,成為78級學生。而直接授業她的老師,卻都是她父親鄧廣銘先生的學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和父親在學術代際上是存在隔層的傳承。

儘管沒有直接受教於父親,鄧小南卻在接觸歷史研究後發覺一個現象:秦漢期史料不足,明清期史料繁雜,周圍人攻讀中古段的宋史的較少。於是她考慮到精力有限,就選擇了宋史作為主攻方向,而宋史也是她父親治學有成的領域之一。

35歲時,她讀完碩士研究生後,留在北大任教,一直以北大為工作家園。


父女同為北大教授,學術跨代傳承,女兒的老師是父親的學生


通過自己的努力,她抓住任何求學的機會,孜孜不倦地在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科研方面上下求索,終於在宋史、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婦女史等領域取得豐碩的成果。

多年之後,這位北大歷史系老主任的女兒不僅成為了北大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導,曾任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而且也由於其卓越的教學成就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

後來,66歲時,她還出任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併兼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等職。

從父親那感受到的是前輩大師嚴謹的治學精神,而從時代汲取的機遇與養分,正是鄧教授迎難而上,不斷向前的動力。


父女同為北大教授,學術跨代傳承,女兒的老師是父親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