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就是命令醫院就是戰場,致敬一線醫護人員,你們是最可愛的人


疫情就是命令醫院就是戰場,致敬一線醫護人員,你們是最可愛的人

  雨夜,微冷。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7樓的ICU科室,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各種儀器設備發出的聲音清晰可辨,各類指示燈不停閃爍,在這裡,與生命的賽跑時刻進行著。

  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2月25日晚,本報記者走進金銀潭醫院ICU病房,進行採訪。

  遇到危險的情況得往前衝

  晚上10點,醫院新收治了一位80多歲的新冠肺炎患者,手術後住進了ICU負壓一床。剛剛接班的護士梁順正在為他做檢查護理。給予氧氣吸入看氣道是否通暢,吸痰清除氣道分泌物……儘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雙層手套,每一步操作,他依然精準到位。

  “有位氣管切開的患者?好的,我來負責。”一個小時前,梁順接到值班組長的電話,便立刻從醫院統一安排的賓館出發。梁順說:“氣管切開傳染性更強,這屬於比較危險的情況,我們不能讓外院來支援的護士衝在前面。”

  “經氣管切開處給氧5L/分,建立靜脈通道以備搶救需要……”病房裡,“全副武裝”的梁順拿著對講機跟值班醫生溝通。他認真地記錄、反饋著患者的症狀,定時為病人翻身、吸痰,一直守到第二天凌晨4點交班。

  梁順剛滿21歲,是金銀潭醫院南7樓ICU科室中年齡最小的護士,也是整個金銀潭醫院最小的。他告訴記者,兩年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次來到醫院,進門前都會深呼吸一下,然後憋著氣一直跑到工作間,“因為這是一家傳染病醫院啊。”而此時此刻,在最危險的工作環境中,他從容得像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兵。

  “還記得去年12月29日傍晚,一下子轉來七八個新冠肺炎患者,放在以往有一兩個病人大家就非常忙了,當時真不知道怎麼撐過來的。”梁順說,“現在有了支援,壓力小多了。”

  “進ICU的患者不允許親屬陪護,所以需要更多心理安慰。”梁順說,有名50多歲的患者因為插上氣管無法說話,在紙上寫出“家人”二字,他看到後立刻幫著聯繫了患者的家人。離開ICU時,患者不住地向他道謝。

  2019年12月29日,金銀潭醫院收治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從那天起,梁順和這裡的醫護人員,守護著一批又一批感染者生的希望。如今,金銀潭醫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超過2000人。

  提醒自己做病房的“110”

  這天,ICU護士長瞿昭輝像往常一樣跟著醫療隊的教授查房,和輪班護士一起為病人做治療,和清醒的病患聊天做心理護理……忙到晚上8點多才回去。記者到達ICU時,沒能見到她。但ICU的醫護人員樂於看到這一幕,“護士長終於不用熬夜了,從醫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起,她沒休息過一天吶。”

  兩個月,瞿昭輝吃飯睡覺都在科室裡,每天休息不超過5個小時,中間還熬了好幾個通宵。“我要帶好科室這群孩子們,不斷提醒自己要做病房的‘110’。”電話那頭,瞿昭輝這樣“定義”自己,聲音爽朗陽光。瞿昭輝剛做了兩年護士長,但護士們生活上、工作上很依賴她,“護士長在就有安全感。”

  一個月前,醫療“國家隊”前來支援,物資保障也跟上了。“每天都有一點好消息,有的病人能開口說話了,有的眼睛能睜開了,連著幾天有病人轉到普通病房然後出院,這種開心的感覺什麼都比不上。”瞿昭輝說。

  “連續兩天為兩例患者氣管插管拔管。”這是瞿昭輝更新於2月24日的一條微信朋友圈。還有一則配圖是她和科室護士們的聊天記錄:“已經連續上班兩個月,身體太累想休息的跟我提”,科室的小夥伴紛紛表示,“疫情不結束,我們不撤退。”

  康復背後是醫護人員的傾情付出

  深夜1點多,護士站的電話鈴再次響起。“患者的檔案請快點傳來,人命關天。”值班醫生張巍的語氣有些急促。

  ICU夜班一組10人,7名護士、3名醫生。其中,護士負責衛生消毒、標本統計、執行醫囑等,還要隨時觀察病房需要;醫生則根據病人情況實時研判,調整診療方案。

  值班醫生要一直待到早上8點半,趁回清潔區喝水的間隙,記者和值班醫生張巍聊了幾句。“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過去了就好。”張巍今年40歲出頭,從正月初一忙到現在,還沒回過家。他說:“很想念老婆孩子。”

  護士文媛說,有一次患者情況危急,張醫生來不及做好全套防護就衝進了病房。張巍說:“我小時候3000米跑得特快,身體底子好,我這樣‘百毒不侵’的人就該衝在前面。”

  對自己“寬鬆”,對別人卻很“嚴苛”。在ICU採訪的時候,張巍幾次催促:“你們記者在ICU待著太危險,快點回清潔區吧,我們不放心。”

  每一位重症病人的康復背後,是醫護人員的傾情付出。金銀潭醫院已累計出院近1200人,治癒率穩步提高。

  當晚臨近12點,記者見到一位穿著綠色格紋衣服的老年患者,他面帶笑容做了一個勝利的手勢。“剛來時王老病情很重,一說話就喘。”負責照顧的護士說,近來他的狀況有所好轉,能開玩笑了。

  凌晨3點多,下一班護士們正準備進病房。雨聲仍急,燈火通明,看不清他們的面龐,只聽到一句齊聲的“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