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人这一生到底是家庭重要还是自由重要呢?

其实我真的是启火


已婚已育 性格独立 不过分依赖爱人和孩子 家里没有待嫁的姑娘 没有待娶的小伙。

能理解结婚的 也能理解单身的。

不和单身的大龄的未婚的人说自由更重要 因为我首先拥有了婚姻和家庭 尝过了爱情和亲情的味道 当然也知道了家庭里不可避免的一些剐蹭 会影响心情 但不影响生命的走向。

关键是要想清楚 你的家庭和你自己是不是传统的 如果单身 是不是能够独自承担将来的一切且不后悔 如果不是 请趁早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

我有时会很羡慕身边单身的活的衣食无忧且消费无度的同事 但也仅仅是羡慕 因为我的原生家庭不具备让我这样生活的能力 且我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 我不后悔我选择的生活 家庭重要 自由也重要 也不是说有了家庭就需要丢失自己抛弃自由 可以同时拥有。


巍丫宝贝


我认识一个年轻时很帅、很有男性魅力的人。一米八的身高,体形健美,剑眉朗目,方口高鼻,站在人堆儿里都扎眼,特别有女人缘儿。如今岁过天命,发稀眉皱,眼花腮垂,一直未婚未育,标准的孤家寡人。

他年轻时身边的女性走马灯似的换,其中有些相当不错的。据我所知,人漂亮素质也好,还死心塌地想嫁给他过日子的不下五六个,结果一个没成。他全把人拒了,弄得那些女的个个梨花带雨,悲痛欲绝,其中有找我帮忙撮合的。我问他:人这么好,工作也不错,素质也高,家庭条件也相当优越,哪点配不上你?他沉默半天回答:我还年轻,还没玩够。

转眼人近而立,他父母也急得找我。我又问他,他答:结了婚就受约束了,没自由了,再等两年。

结果一等就等了二十年。父母已经没了,自己守着一套大房子。平时离了酒过不了日子,不是出去喝,就是在家喝,人已经废了。

人生于世,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有自由的潇洒快乐,也有自由的成本和代价;家庭有家庭的束缚和压力,也有夫妻恩爱的甜蜜和天伦之乐的幸福。

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对父母对自己都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也是一份完整的人生体验。保持家庭的完整性,既是对爱人和子女的责任、承诺和担当,也是对自己负责任。

如果因为个人自由的要求选择我行我素甚至使家庭解体,那么人就更不会有自由和解脱的感受。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亲人的悲伤和难过一定会使你的内心不平静,使你不由自主的浮想联翩,因此你的内心不可能是无拘无束的,不可能是自由欢喜的。

小的时候父母和家庭是你的守护神和安全港。从中学到大学直至结婚,原生家庭是你的经济源泉,父母所有的希望就是将来你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父母在你未成年以前各自选择了自己的自由,那么你的自由就受到了伤害。

当你走入婚姻的殿堂,选择与相爱的人组成家庭,你就在原生家庭外建立了一个二人世界,在这方小天地里,你们是甜蜜欣喜,自由快乐的。当新的生命诞生在这个家庭里,这个世界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原生家庭。

这时如果你过分强调自己的自由,一个无辜的生命会因你而受到伤害,一个准备与你携手到老的人不得不重新选择生活。这样的自由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的自由是远离家庭与朋友们朝夕相处,那么你一定会在把酒言欢后感到深深的孤独,因为他们不是你的亲人,对你的喜怒哀乐无法感同身受;

如果你的自由是特立独行,独立于世,那么无论你的内心有多么的强大,你都无法抗拒困病时对亲人的思念,喜悦时与亲人分享的渴望;

如果你的自由是想与蓝颜或者红颜共度余生,那么你就抛弃了自由,重新走入了束缚。

自由与家庭不是对立的。家庭是止血疗伤的净土,重整旗鼓的靠山。家和万事兴。人在家庭中受到的羁绊和约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努力去改善和消除。

能为家人创造尽量自由的生活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自内心感受到自由的喜悦。


为知践行


现在的我,已经一个小女孩的爸爸,一个小女人的老公,家庭和自由,在我看来并不矛盾。家庭没有束缚你的自由,家庭会让你懂得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更容易让你看清你自己,去寻找属于你们的自由,就拿我来说吧,以前的我一个人开个不是大的门市,每天家里店里取货点,三点一线的生活着,觉得这辈子应该就这样过,累了一天关门也不想去哪,回到家躺床上看会书,玩会手机,一日复一日的过着,直到前年遇到我婆娘,她教会了很多,告诉我应该把生活和工作分开,应该给自己一些自由,去享受生活,慢慢我们一起去看电影,跑步,旅游。对的人在一起,会有一个好的家庭,爱人双方只是更加自由。



翩虹流年


面对题主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人这一生还是家庭更重要。人生因为追求才有意义,而自由可能是人这辈子最大的追求,如果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你追求的自由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只要你的家庭幸福美满,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互理解,那么你的家庭对你来说就不是束缚,只要你不去做一些恶贯满盈抑或十恶不赦的事情,你的家庭都会支持你,严格意义来讲,家庭与自由是递进的关系,只要你尽到责任让家庭完美,你就拥有一份自由。

不切实际的自由总是让人痛苦不堪,控制自由就是控制你自己的心,让你回归家庭,所以在自由面前能够控制自己,知道哪些是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正常自由,哪些是不切实际的自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味地去追求无限的自由,在外面花天酒地,不顾家里妻儿老小,不承担家庭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自由会葬送他的家庭,严重的会吞噬他的生命。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由,而是一种放荡不羁。因此,他也愧为人父,愧为人子,愧为人夫。

有一个小故事,男人本来有一个好的家庭,妻子在企事业单位上班,待遇也不错。他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生意红火。可是他不思进取,手上有两个钱就去打牌。不管晚上几点,只要有人约他,随叫随到,决不缺席。有时候他妻子堵在门口给她下跪不让他出去,他充耳不闻,仍然我行我素。想打牌就打牌,想去按摩就去按摩,想去喝酒就去喝酒,家里谁说他跟谁急。最后,她妻子实在拿他没法,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秋,发了一条微信给他:你去追逐你的自由吧,这些年来你天不管地不管,我即要上班还要带小孩,操持一切家务,有男人跟没有是一样,我带小孩走了,你不要找我……第二天,当他失魂落魄地从牌桌上回到空荡荡的家里,才发现妻子留在手机上的信息,他的头脑一片晕眩,窗外大片大片凉意的风入侵这座荒凉的城市,树叶黄了,大雁也走了。一切都晚了,这种把家庭作赌注的自由玩到最后让他掉入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深渊……


综上案例所述:一个人对自由的感受与向往程度往往来源于家庭,所以家庭更重要。你只有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同时,你才能去关注自由,维护自由,获得自由!这样的自由才是完美的自由。希望你们看到我的问答,有所启发与帮助!


危新


家庭?自由?看似这是一道选择题,其实未必有什么选择空间,在个人面临选择之前,大多数已经被选择了。

裴多菲有首著名的诗,他把“自由”摆在了“生命与爱情”之前。这在中国人看来,也许会有些不理解:自由真有那么重要,甚至超过了生命的价值?

这位裴大诗人战死于1849年。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马上就会发生太平天国之乱。我相信,如果当时有人翻译这首诗,一定不会得到多少中国人的认可与共鸣。查了一下,果不其然,这首诗被翻译于1928年左右。翻译者笔名殷夫,是一位左翼青年,1931年1月被捕牺牲,年仅22岁。

我想说的是,诗的作者死于十九世纪中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诗的翻译者死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在水深火热中,中原大战、国共内战,马上九一八事变就要开始。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自由的那种渴望,估计今天的我们未必能完全体会得到。

生命、爱情、家庭、自由……我们把这些东西一一排列开来,要从中选择一项最最重要,这是什么?这就是价值观判断!这样的价值判断,是临时起意就能突然决定的吗?我估计,应该不是的。

人们的价值观绝非突然形成的,也绝非可以临时改变的,决定你价值观念的,是更深层的东西,有人叫做世界观,我习惯称为底层文化思想。

十九世纪中,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裴多菲这种知识青年,接受了新思想,义无反顾走上战场,为夺取封建制度所压制的自由精神,可以舍死忘生。所以,他才把对“自由”的渴望,当做一种精神信仰来顶礼膜拜。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连年军阀混战,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虽然已经“民国”了快二十年,可我们的国家,哪里有什么民之国象?有良心、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大多都心急如焚,那种急切之情可想而知。所以这首诗一经翻译,立刻得到热情的回应与共鸣。

回望今天的中国,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冲击力量越来越被强,甚至就连家庭形式也已经支离破碎,出现大量不婚、丁克之类,就算是已婚的,也大量纠结于要不要二胎的问题?不要二胎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无力支持养育子女的费用,甚至有人大声宣布:不能给孩子最好的,就不配生孩子。

前几年流行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算最终没有成行,想来内心的渴望,也是不言而喻的吧!

显然,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正在接受着极为强烈的冲突。以家族为单位的中国文化基础基本已经不复存在,残存的以家庭为主的观念,也濒临崩溃。

能出现在“家庭和自由间选择”的讨论,并得到不少人的回应,已经充分说明,这种选择已经完成,力求用家庭责任压制内心躁动,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定会越来越无法阻止人们去追逐放纵情绪的肆意发泄,心理天平早已倾斜向自由一边。


何处是家乡


家庭和自由都很重要,如果非要说哪个更重要,我认为是家庭。

因为家庭是人生活的根本,自由是源于这个根本的给养而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只要有根本,花可以再开,果可以再结。

第一,离开家庭去追求自由,所谓的无拘无束其实是自私的。

抛开家庭去追求自由,其实就是在逃避一个人作为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的责任,这种行为或想法都是在曲解自由的内涵,打着“追求自由”的幌子,追求自我的安逸和舒适,是责任心缺失、自私、懦弱的表现。

第二,有美好的家庭作为前提,你追求的自由才是一场美丽的自我飞翔。

人通过自己的奋斗,给了家人幸福美满的生活,有了这个基础,再去追求自由和梦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建立在爱与责任基础上的一种自我飞翔,无可厚非,而且值得倡导。

所以,家庭和自由都是人应有的追求,两者兼具的人生是圆满的,如果非要取舍,我认为取家庭这个“根本”。


风动雨中山


放弃“自由”,融入家庭,付出爱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而我们每一个人,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寄身之所,是每个人的生活港湾,也是每个人的精神寄托的地方。

因此家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最为重要,没有了家庭就没了归宿。

在一个大家庭里,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他们不仅赋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哺育我们成长,而且培养我们成成才。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他们是世界上对我们最无私、最关爱的人。

兄弟姐妹和我们血脉相连,犹如手足,也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我们的另一半,则是我们生活的伴侣,和我们风雨同舟,形影不离。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儿女,则是我们的影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是家庭、家族生生不息的传承!

如此,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完整的家庭,如果充满了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那么生活即使有酸甜苦辣,我们同样能够感到幸福美满。

当然,家庭有大有小,家庭的成员,也有多有少。但只要我们热爱家庭,为家庭担责,与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我们依然能够享受快乐的生活。

以上说的是家庭的重要,家庭的美好。

当然,作为家庭成员,有共建家庭的那份责任,有与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应该具备的爱心、耐心,有为家庭成员付出的使命。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更要有职责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守规矩、讲原则、多付出、爱奉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有不自由的地方,要受到道义、规矩、法律上的束缚。

如果说,一个人崇尚自由,为了自由,在家庭当中不讲付出、不讲原则,追求纯粹的自由,那他的生活就会一塌糊涂,人生也就毫无意义。

如果说,一个人为了追求自由,而不去组建家庭,或者不能很好的融入家庭,那他的生活就不是完整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庭与自由相比,家庭最为重要。如果为了自由,不顾及家庭,不能很好的尽职尽责于家庭,或者干脆不去组建家庭,那么这个人最终的所谓的自由,也一定是充满了心酸和痛苦的自由,不是真的自由。实事告诉我们,纯粹的自由并不存在。


竹林幽听雨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身处幸福和谐的家庭中依然如海水中的鱼儿一般自由游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拥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却如囚徒般置身囹圄。这样的生活方式足矣让人窒息,就像美丽的鲜花没有阳光的照耀,久而久之,日渐枯萎。正常的家庭环境,言论自由,互敬互爱,一家人融洽和谐,共度时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有力,健康活泼;老人晚年顺遂,精神饱满,大多长寿延年,无病无忧。

二、拥有自由身,却没有自己的家庭。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造成太过悬殊的变化。作为人生规划的整个历程而言,则有不完美之嫌。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辛苦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那个唯一给我们留光照的房间,彻底放下疲惫而重新披挂整齐,在下一个太阳升起的清晨,带着满腔昂扬斗志,继续前行拼搏的地方。有了家庭,人心就有了归属,前行的目标就愈发清晰。

三、家庭中的自由身。这是每一个人所迫切希望并拥有的理想状态。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处事坦然,对个人甚至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有百益而无一害。一个幸福的家庭离不开彼此的理解和包容,而相对环境舒适的家庭,都能以心灵感知事物,来自内心的美好的感触会增加家庭的融洽度,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但有益于家人的共同成长,而且对未来人生规划必然是成竹在胸。

综上所述,每个人的一生拥有家庭和自由同等重要。要运用理性思维,生活中满腔热忱,工作上努力争取,同时拥有家庭和自由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重要的是两者能并驾齐驱才是赢得了人生的一把好牌!


心语FM


为什么不能二者兼得呢?

人生来就是一种群居动物,家庭和睦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基础,如果连家人之间都不能好好的相处,那你又怎能好好的与别人相处?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向往自由,有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杜甫“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王安石“云徐无心澹无滓,史君恬静亦如此”……可是谁又能真正得到自由呢?自由如果做的事跟本能重合是不能叫自由的,自由是人特有的属性,简单地说是自制力,可谓摆脱本能束缚(或者叫摆脱自私的束缚)所体现出的自由意志--自由源自道德。这个定义来自康德。从这个定义就能很容易看出“人为什么要追求自由”:这是人的本质,如果不去追求这种自由,那就跟动物没两样。



a梦浮生


题主的预设家庭和自由这两我都不选,如果非要把自由和家庭搭上关系捆绑在一起,那我选择第三种: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两者兼顾。个人骨子里其实是崇尚自由的,所以就不按题主的套路作答了。

.选择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可以家庭自由二者兼顾,可以倍增家庭幸福感又不失去自由,甚好!

其实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算理想状态,大多达不到。好在人是互补的,选择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伴侣也是暖阳如初,幸福满满的。因为相互兴趣爱好相似相同,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争吵麻烦。如果具有共同价值观,就更好了,根本不必担心家庭和自由互怼。常常听一邻居抱怨,说和媳妇聊天说事就像鸡同鸭讲,两个人根本说不到一块,这就是毫无共同爱好兴趣带来的恶果。这样的家庭,若是彼此在小气一点,猜忌一些,哪有自由可言,估计鸡毛蒜皮的事儿经常把俩脑袋搞炸。反之,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择友不能仅仅看外表的美丽漂亮,共同的爱好兴趣对未来具有方方面面影响,家庭和谐,彼此幸福感决定性因素就是它。

选择志同道合的人,是一生中自己的益友,良师。这样的人作为伴侣,会更凸显彼此灵犀,会更容易彼此相互了解,理解。若有事业,更可以是彼此事业上最好的助推器,因为了解,因为合二为一。和这样的人在一起,都是海阔天空,都是心海爱海,还会害怕没有自由吗?所以我的看法:

决定家庭和自由的不是谁谁重要,而是主宰家庭与自由的人,人才是本质,核心!若是想找女朋友的友们千万记得啊,不能仅仅只盯着外貌,还要看内涵!看特质,看兴趣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