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伊比利亚半岛被阿拉伯人统治八个世纪,为何没有变成伊斯兰国家?

文|过春天

公元七世纪中叶的地中海世界,正处在一场剧烈的震动当中,这一时期,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的努力下,重新统一,并与当时的拜占庭、波斯等分庭抗礼。统一后的阿拉伯帝国,受限于家乡贫瘠的土地,决定将这种生存压力,转化为对外扩张的动力,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扩张运动开始了。阿拉伯军队先后灭掉了波斯等强敌,之后更是将北非的贝都因部落拉上了自己的战车,一路西进,然后渡海攻打当时的西哥特王国。

西哥特王国,位于今天的伊比利亚半岛,当时的西哥特王国,在西欧强国拜占庭和法兰克等王国的崛起过程中,因地势险要与处在欧陆边缘地带,而避免了被吞并的命运。但是,外部环境的安定,并没有使王国内政受惠,反而加剧了其内讧,就在此时,阿拉伯军队开到,所向披靡,这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化的蛮族王国,就在阿拉伯人弯刀的攻击下顷刻瓦解。残余的封建主力量将自己的部队撤退到了北部山区,徐图东山再起。此时的阿拉伯军队试图再接再厉,彻底歼灭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势力,但由于其内部也发生了内讧,所以未能成功。双方就这样对峙起来。

伊比利亚半岛被阿拉伯人统治八个世纪,为何没有变成伊斯兰国家?

(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极其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之时,他们就开始有计划地积极搜罗地中海世界的各种文化典籍,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经典,都得到了他们很大的恢复与保护。在当时的西班牙境内,许多图书馆与研究经典的学院纷纷设立。

除此以外,阿拉伯人对于仍旧处在其统治下的基督教、犹太教信徒等,也采取了宗教宽容政策,工商业者与农民各安其分,只需要上交少量赋税,即可以保留自己的信仰,而改宗伊斯兰教者,则可以免除人头税。这对于当时受尽了封建剥削之苦的中下层平民来说,充满着不小的诱惑。所以当时改宗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者也大有人在。

这样的一种盛世局面,从阿拉伯人进入半岛后不久,就随着普瓦提埃战役中败给法兰克军队而受到了冲击,后来,倭玛亚王朝覆灭后,其宗室力量带领自己的亲信逃奔半岛,建立起后倭玛亚王朝,他们疯狂聚敛财富,更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无论是帝国上层,还是底层当中,矛盾都在不断积累着。

之前改宗伊斯兰教的平民,本以为自己可以融入到阿拉伯军事贵族的群体当中,成为既得利益者,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阿拉伯帝国旧贵族的联合抵制,这种同化没能成功。同时,由于对外战争的消耗,统治半岛的穆斯林高层恢复了不少税目,无疑,这些都压在了被征服者肩膀上。

此时,盘踞在半岛北部山区的基督教王国,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样一种风向的变化,当时,这些王国中较大的一支卡斯提尔王国,迅速扫平了其他诸侯,成为了对抗穆斯林军事集团的前锋,卡斯提尔方面得到了西欧其他封建主与骑士的支持,他们纷纷前来投效,参与到他的统一战争中。公元14世纪,在卡斯提尔的频繁打击下,后倭玛亚王朝的领土迅速萎缩,他们试图雇佣北非的柏柏尔人来助战,一开始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随着外来者与军事贵族之间围绕利益争夺的矛盾升级,这种防御的力度也逐渐减弱。

伊比利亚半岛被阿拉伯人统治八个世纪,为何没有变成伊斯兰国家?

卡斯提尔的军队在进攻中曾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但当发现对手力量被削弱后,继续加强攻势,除此以外,就在卡斯提尔与阿拉伯军队死磕的时候,在半岛的东北部与西部,基督教王国阿拉冈与葡萄牙也走上了反抗穆斯林统治的道路。多股力量并肩作战,这阿拉伯贵族怎么受得了?终于,在维持了八个世纪的统治后,阿拉伯军队心不甘情不愿的退出了战场。而阿拉冈与卡斯提尔两个王国则以联姻的方式完成了统一,并在15世纪末攻陷了穆斯林在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那达,至此,伊比利亚半岛重新回归到了基督教世界当中。

事实上,伊比利亚半岛之所以在八个世纪的穆斯林统治中没有被伊斯兰化,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基督教王国在北部山区的奋战,说明了强大的阿拉伯骑兵,也有其扩张的极限,这是由其实力决定的。至于在漫长的统治中排斥地方土著势力,在税收等关乎利益分配方面偏向于征服者方面,以致于帝国内部离心离德,这些都是西班牙没有变成第二个伊朗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广阔的乡村地区,阿拉伯军事贵族也没能确立起有效地统治,而是将自己有限的力量收缩在零星城镇当中,无暇顾及周围星罗棋布的庄园。这些乡土地带,正是日后反抗阿拉伯帝国统治,响应卡斯提尔等最积极的部分。日后叱咤风云的拿破仑试图将西班牙收入囊中,也是被西班牙广大农村的消极抵抗消耗了超过三十万法军主力,敲响了其帝国的丧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