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說謊,春天在不遠的未來。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熱鬧的中國馬拉松還在等待重啟。在等待的這段時間,也終於有時間梳理一番這個熱鬧市場裡很多有趣的、吸引人的話題了。


一個馬拉松選手能賺多少錢?


這從來都是一個極其吸引人的話題。畢竟,在中國馬拉松看似熱鬧的這幾年,有些圈內人嚐到甜頭,賺了不少。有些人靠著辛苦也把自己養活得不錯。


那真正靠雙腳參與這項運動的主角們呢?他們的收入如何?是從心底裡感謝中國馬拉松這幾年的熱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還是苦苦掙扎,奔跑在路上,為生計,為生活。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獎金只是收入一部分


跑者公會馬拉松市場研究室最近接連發布了重磅榜單《2019中國馬拉松市場運動員創富榜(中國籍男子/女子)》。馬拉松參賽選手向來是極其龐大的群體,即使專業選手也是如此。因此,榜單針對的入圍門檻設定在三線以上城市參加過馬拉松,且取得過國內前三名的選手。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不管男生,還是女生,在這份榜單上,佔據頭名一個是體制外的自由人,一個是從體制外被收編的女將。而且,梁晶和姚妙其實都更專注于越野賽。而倆人之所以能佔據鰲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都是中國赤水河谷超級長跑黃金大獎賽的1公斤金磚的擁有者。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因為獎金收入都是稅前,所以梁晶的37萬和姚妙的50.9萬都要扣掉20%的稅。梁晶的獎金收入約為30萬左右。姚妙則接近40萬,自給自足。


對梁晶、管油勝這些體制外選手大多支出,都要從自己腰包裡出。路費、住宿各種明細…一旦沒有比賽,就意味著徹底斷掉了收入來源。這是他們為何會狠狠地逼自己參賽的原因。不是誰都有魄力辭掉安穩、按時發薪水的工作。靠獎金養活自己的現實就是,“不敢有半刻鬆懈,不敢有絲毫的偷懶”。


對這些參賽個體戶而言,最要命的不是所有支出要自己來負擔,而是“拖欠”。在去年,梁晶就曾在各大平臺曝光某賽事公司拖欠其獎金一年之久。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一年光有獎金十萬餘元入賬,怎麼維持生活?要說明的是,《2019中國馬拉松市場運動員創富榜(中國籍男子/女選手)》只是統計選手的全年獎金收入。這並非運動員的全部收入。而這些榜單上的選手,由於成績還不錯,在熱鬧的中國馬拉松市場大多都不僅僅一份收入。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提升黑人參賽門檻並非最佳設想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過去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中,跑在最前面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非洲軍團。非洲軍團有著不可比擬的天賦,有著不停奔跑的習慣,也有著靠跑步獲取獎金來維持生計的強烈願望。因此,在中國大大小小的比賽中,他們才會出發後就甩開大部隊,在內戰中算計著名次,算計著獎金。


有些人會嘀咕,中國自己的比賽,為何喊一幫非洲人來搶風頭。也有些人為中國馬拉松選手抱不平:我們是否該提高黑人選手的參賽門檻,來給更多的中國馬拉松選手創造更好的參賽環境?


畢竟,中國人費勁巴拉搭臺,別人熱熱鬧鬧唱戲,並不是我們搞活中國馬拉松市場的初衷。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讓這個舞臺湧現更多的”國人”,讓他們在競速中整體提升中國馬拉松的水平。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吳向東,此次男榜排名第十五。

將此設想拋給吳向東時,這位體制內的選手卻是有著自己的看法,他並不十分認同要提升黑人選手的參賽門檻,也覺得跟他們同場競技並不存在“不公平”,“一樣的賽道,只要不用興奮劑,沒什麼不公平的。現在技不如人也沒辦法,日本也從來不限制非籍運動員參賽的吧。如果限制國外運動員參賽,給國內運動員創造完美環境,天天泡在蜜罐裡,更成長不了。”


有人從市場的角度看,有人從競爭的角度看,有人從推動中國馬拉松長遠發展的角度看。每個人帶著不同的出發點,有著不同的構想,於是就有了不同的聲音。市場大浪淘金,適者生存。我們當然不願意看到只有一眾黑旋風從我們面前刮過。


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提高黑人選手的參賽門檻,並不是能讓中國馬拉松選手創造更好成績的充分條件。沒有了非洲軍團的排頭兵,中國選手未必就一定能在內戰中迅速提升成績和積累信心。也許反而會讓他們在一片吹捧中忘卻了該加倍努力的使命。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很多圈內人收入多元化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圖片來自賈俄仁加微博,他近幾年都是勞模。


多元化的市場,有實力的都是多棲發展。單靠一份收入續命略單薄。奇葩說的辯手接起了廣告,最紅的主持人邊出書,邊走穴。而馬拉松圈子也是如此。


雖然作為選手來說,多棲的空間還略小。而對馬拉松教練來說,收入就要相對多元化了。


今年廈馬期間,筆者偶遇一位馬拉松教練,在廈馬開跑前客串下訓練營的指導。閒暇之餘聊起了收入,這個讓人好奇的話題。


平日裡,在兩個省份的地方田協負責馬拉松隊伍的培訓。這可不是全部工作。閒暇之餘,“還做點經紀”。年收入?教練雲淡風輕道,50萬還是有的。


這就說明熱鬧的馬拉松市場還終究是讓一部分人富了起來。放在以前,如果沒有這塊蛋糕,大夥也只能靠著當教練賺份工資。但如今,賺錢的渠道多了。


對體制內的運動員來說,就沒這麼幸運了。之前採訪今年的廈馬國內男子組亞軍吳向東時,他就曾透露,自己的收入一部分靠工資補貼,一部分靠獎金,還有些贊助收入等等。橫向對比,其實已經比熱鬧起來的前幾年收入翻了好幾倍,但比起那些賺得流油的大拿,隊員還是小蝦米。


不過,也有成功的。比如李子成,在告別了2018年的巔峰後,2019年看似只有15.8萬的稅前獎金。但作為361°的品牌代言人,以及“李子成享跑營”和“李子成田徑俱樂部”的主理人,這位被看做是“國內轉型最成功的馬拉松運動員”的“體制外一哥”已算靠馬拉松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那一小撥人士。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重賞之下願有勇夫


馬拉松運動員靠腳吃飯的能掙多少錢?不敢有半刻鬆懈和絲毫偷懶


中國馬拉松競技水平低迷了很多年。儘管2019年董國建在柏林跑出中國選手歷史第二好成績,但還不足以讓人驕傲。畢竟,跟鄰國日本比,中國馬拉松始終難逃追趕者的角色。


始終在有人想各種辦法來激勵中國選手,比如廈門馬拉松自2018年開始設立的“中國籍運動員特別獎”,比如無錫馬拉松也是在那一年,開出針對國內選手的好成績獎勵6萬元,這個數目和那一年的無錫馬拉松冠軍獎金持平。


比如去年特步正式啟動的“國人競速”戰略計劃:在2020年內,無論男女運動員,只要打破馬拉松全國紀錄,獎勵100萬元;男子運動員跑進2小時10分以內,獎勵10萬元,女子運動員跑進2小時26分,同樣獎勵10萬元……


很顯然,用口號、用精神的刺激,遠不如真金白銀對運動員的刺激更強烈。作為中國田協的好夥伴,特步的這項獎勵不僅僅是針對備戰奧運會的專業馬拉松跑者,而是整個中國跑圈。


接連的重拳,只為中國馬拉松能在奧運年真正揚國威,爭口氣。重賞之下,是否會有勇士讓中國馬拉松跑進一個新時代?但願,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說謊,春天在不遠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