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馮玉祥歷次討伐蔣介石,以這次的決心最大,用勁最足,誰勸都不聽


馮玉祥歷次討伐蔣介石,以這次的決心最大,用勁最足,誰勸都不聽

(電影《吉鴻昌》)


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發動中原大戰的前夕。此時,孫連仲的部隊分駐於甘肅、寧夏和青海,孫連仲本人也不太願意與中央軍作戰。接到馮玉祥要求全軍東下的命令後,孫連仲起初還想留下一些兵力以控制西北局面,馮玉祥堅決要求他把全部兵力調出來,在電令中甚至還說出了“勝則到江南組織政府,敗則不惜同歸於盡”這樣的話。

孫連仲見狀,不敢違令,只好將兵力全部東調。

什麼時候得用力氣,就是這時候得用力氣,而且是全力。歷次反蔣,以這一次老馮下的決心最大,卯的勁最足。西北軍的總兵力一共二十六萬餘,被他一個不少地動員到了前線,真正是到了砸鍋賣鐵,破釜沉舟的地步。

對此時的馮玉祥來說,打蔣就是一切,誰擋著這條道,誰該死。


馮玉祥歷次討伐蔣介石,以這次的決心最大,用勁最足,誰勸都不聽

(電影《吉鴻昌》)


早在蔣馮戰爭時,謀士張鈁因多次進言,堅持休養生息,反對倉促討蔣,從而引起了馮玉祥的不滿和猜忌,遂被冷落一旁。直到韓復榘、石友三倒戈,馮玉祥有所感悟,對張鈁的態度才有所緩和。

從山西回到潼關後,張鈁從馮玉祥那裡接到一個差使,讓他勸韓、石及地方有關方面參加討蔣。如果是鹿鍾麟那樣的乖覺之輩,幕主說煤是白的,他不說是黑的,幕主說太陽從西邊出,他絕不說從東邊出。抑或是薛篤弼、鄧哲熙之類純靠嘴皮子混飯吃的說客,替幕主拉人乃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既然幕主吩咐下來,豈有不去之理。

偏偏張鈁是個有頭腦有見識的,且秉性忠直,無論自身處於何種境地,都不會認同太陽從西邊出這樣的謬論。他從大局出發,不顧馮玉祥已對自己產生了成見和看法,再次去電勸諫:“去春西去,今春東來,旌旗所指,民心惶惑,意若大戰將臨,大難即至,人心如此,公意若何?”

說完真實的民心民意,張鈁又提到了退處西北的計劃:“公如登隴,我願追隨,否則不敢苟同。公如不察,與閻合作,必貽後悔。”


馮玉祥歷次討伐蔣介石,以這次的決心最大,用勁最足,誰勸都不聽

(電影《吉鴻昌》)


勸馮玉祥休養生息的幕僚並不是只有張鈁一人,另一位謀士張文穆也提出過相同的意見,但張文穆不敢犯顏,在憋寶似地憋了幾句大實話之後,一看馮玉祥神色不對,馬上就知難而退,轉而祝馮玉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了。

張鈁的話最直接、最坦率也最容易得罪人,他甚至還在電文中寫道:“秦豫荒旱為災,民不聊生,軍食何來?”馮玉祥看到這些話後,認為張鈁是在有意動搖軍心,不僅不聽忠諫,反而勃然大怒。

張鈁體察民情,也願意幫著百姓說話。馮玉祥派孫良誠率部乘車前往河南作戰,部隊與難民爭車,以致發生衝突。張鈁見此情景,連忙致電馮玉祥,讓他約束軍隊,以恤災黎。

馮玉祥一收到電報便跳了起來:這是在敗壞我的軍譽,阻撓我到河南的大計,殺!

一說殺,馬上就有人頭落地。馮玉祥的軍法官蕭楚材支持張鈁的見解,並且對馮玉祥的舉動也曾有所批評。馮玉祥派人將蕭楚材予以逮捕,未經審訊,即活埋於開封。


馮玉祥歷次討伐蔣介石,以這次的決心最大,用勁最足,誰勸都不聽

(電影《吉鴻昌》)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