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銀河娛樂:線下娛樂的尷尬

銀河娛樂:線下娛樂的尷尬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澳門娛樂場運營商銀河娛樂(00027-HK)公佈了差強人意得符合預期的2019年第4季及全年業績。

2019年第4季,三項主要設施“澳門銀河TM”、“澳門星際酒店”以及“澳門百老匯TM”投注額明顯下降,貴賓轉碼數、中場博彩投注額和角子機博彩投注額分別按年下降35.1%、3.1%和1.1%,季度博彩收益同比下滑15.2%,至144.49億港元(筆者根據公司數據估算)。經調整EBITDA(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同比下降6%,至41億港元。

受下半年博彩收入進一步大幅下滑拖累,銀娛的全年業績令人失望。

2019年,貴賓轉碼數同比下滑35.1%,至7159.9億元(單位港元,下同),而2018年錄得增幅20.9%;中場博彩投注額同比增長1.9%,至1218.79億港元,而2018年的增幅達到19.4%;角子機博彩投注額同比下降6.2%,至679.42億港元,而2018年的增幅為17.2%。由此可見,其博彩業務顯著轉差。

受投注額下滑影響,銀娛的全年博彩經營業務收益總額按年下降12.3%,至572.05億元,但非博彩收入,即酒店、購物中心業務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3.56%,至54.87億元;建築材料銷售貢獻收入28.34億元,同比下降1.88%。

從收入構成來看,由於博彩收入下滑,非博彩收入的佔比有所提升。2019年,非博彩收入(即酒店、購物中心業務)佔合計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9.6%提高至10.57%。

全年經調整EBITDA同比下降2.24%,至164.79億港元,經調整EBITDA利潤率提高了1.22個百分點,至31.75%,或主要得益於佣金開支的下降。博彩營收與佣金之比由2018年的3.58提高至4.20,反映每一佣金的投入獲得更高的博彩收入。

股東應占淨利潤按年下降3.45%,至130.42億元。銀娛建議不派末期息,與去年一樣。不過宣派特別股息每股0.45港元。全年特別股息每股0.91港元。

表現跑輸同行

博彩收入下滑的不僅僅是銀娛,整個澳門博彩業都呈下行走勢,尤其去年第四季,主要因為全球資金流動性收緊,以及細分領域的結構性調整——貴賓廳收入下滑,被中場博彩收入迎頭趕上。

只不過,銀娛的表現更差。從整體來看,銀娛的市場份額由2018年的22.86%,進一步下降至20.9%。


銀河娛樂:線下娛樂的尷尬


從結構上來看,銀娛的貴賓廳博彩收入跌幅顯著高於澳門博彩市場,市場份額由2018年的23.1%,下跌至21.01%。


銀河娛樂:線下娛樂的尷尬


中場博彩方面,銀娛2019年保持收入增長,但是增幅明顯低於澳門博彩市場。從下圖可見,自澳門其他同行陸續推出專注於中場的新設施以來,銀娛的中場表現持續跑輸,到2019年,與行業的分化進一步擴大。銀娛中場博彩的市場份額由2018年的23.26%,進一步下降至21.21%。


銀河娛樂:線下娛樂的尷尬


角子機業務方面,銀娛2019年的表現大致跟得上市場。

綜上所述,澳門博彩市場2019年,尤其第四季度,幸運博彩毛收入整體下降,主要受到貴賓廳毛收入減少的拖累,第四季貴賓廳博彩毛收入同比下滑23.1%,而更具可持續性增長而且利潤更高的中場博彩仍維持9.4%的增長。由此可見,除了外圍環境影響外,澳門博彩毛收入的增長受到結構調整的影響,目前中場博彩收入已超越貴賓廳博彩收入,這對於娛樂場營運商的可持續發展更加有利。

但是,銀娛的兩大業務均跑輸澳門博彩市場,這或主要受大環境以及同行競爭的影響,所以市場份額不斷受壓。

銀娛的前景

銀娛的短期展望取決於兩個因素:疫情、競爭。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令澳門娛樂場停業十五天。停業期結束後,博彩設施的人流量遠低於平時,然而娛樂場仍需要支付高額成本以維持營運和保障就業,可以預見得到娛樂場營運商2020年第1季業績不會好看,銀娛亦然。

即使疫情在三月份緩和,遊客逐漸恢復,銀娛仍需面對新競爭的問題——澳博(00880-HK)的“上葡京”將可能在2020年開業,衝擊現有的娛樂場。

所以銀娛的2020年可能不好過。

從中長期來看,銀娛的發展取決於博彩牌照、業務佈局和區外擴張。

澳門的博彩牌照即將於2022年到期,新的發牌機制和規則仍未知,但是從監管的角度和從澳門的長遠發展來說,可能會將著眼點放在多元化、非博彩旅遊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的政策方向。這將可能影響到娛樂場運營商的業績,畢竟這些運營商主要依靠博彩業務獲利。

銀娛將完成“澳門銀河TM”和“澳門星際酒店”的提升工程計劃,並且將繼續推進聚焦於非博彩業務的路氹第三、四期發展。這在未來兩年或可為其現有業務帶來一些新進展。

不過銀娛已經將視野放得更遠,銀娛正在優化興建橫琴時尚度假城計劃,與其澳門的娛樂項目形成互補,並且在海外市場發掘發展機遇,包括日本。

總結

疫情期間,澳門娛樂場的生意明顯受到衝擊,這與線上火熱的娛樂節目形成鮮明對比。娛樂場運營商投入巨資打造夢幻般線下娛樂生態,體驗無疑比線上更佳,但是疫情面前卻顯得束手無策。新生代消費者,對於聲色娛樂已經形成自己的品味和消費習慣。疫情過後,不斷演變的娛樂服務消費習慣,是否會對線下設施構成影響?逐漸形成主要消費群體的九零後對於博彩娛樂的需求是否有新的主張?或許,澳門博彩業運營商也可以考慮一下構建線上虛擬服務體驗,以規避這類無可奈何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