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感觉现在老是有人拿平平仄仄来说事,多提倡些新诗不好吗?

冬雪皑皑寒意加


发问者应知道什么样文字组成才叫诗,《诗经》是采集民间唱读的短语,唐诗是有固定格式和韵律的语句,唐诗的成就影响了后人对诗的理解,非固定平仄便不认为是诗,特别是那些老学究。诗的平仄韵律是声调,对于唱读或叫朗诵发出声韵高低起伏,让人感情产生共鸣。语句与诗词的区别,在于诗词能朗朗上口,就是诗有平仄变化的音韵,现在很多新诗,如梨花体,其实不是诗,只是有意境的语句,读起来抝口不顺畅,根源在于引入和翻译西方的诗,只用字句来翻译出该诗的大意,如同翻译出说明文一样,造成大多新诗无声无韵。一个好的诗歌翻译者,是有深厚的文学功力,是会用本国的诗歌风格来翻译的,从而不失原诗音韵之美,就如我们将外语歌,若用翻译大意来用我国语言来唱,就难听了,要把外语歌词除了翻译大意外还要灌入我国的歌词的音韵。没有自然流畅平仄韵律的诗,便不成诗,只是不能硬性平仄的安排,硬性规定平仄安排,除了因韵害意外,还有的是造成只有这几种调子,唐诗到宋词到现代歌词,就是诗歌平仄韵律从有规格到无规格,不过都是离不开声调韵律的。


广少1571


个人拙见:你要写古体诗词,那就必须遵守平仄格律的规则。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愿意受约束,那你可以写新诗。新诗要想写好也是不容易的。

下面献丑了,发一篇2018年11月16日我写的散文诗,欢迎高人指点:

散 文 诗

巴林湖 天鹅眷恋的地方

作者/孙继东

一、巴林湖

在草原小城大板镇

东南十一公里的地方

有一座水库遐迩名扬

人们称她为巴林湖

亲切的名字多么响亮

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

十八平方公里的水面

蓄积着水体半个多亿立方

数千孔喷涌的清泉

汇成了百余条小溪轻轻吟唱

潺潺的水流在欢笑中

一路奔跑溅起细浪

又形成数十条小漍

潨流到同一个河床

那就是查干沐沦河

昼夜不停地流淌

川流不息的查干沐沦河

为巴林湖泓灏水面

源源不断地补充着能量

美丽湖泊也通过地下管道

为巴林右旗的工业、电力

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营养

也让来草原观光旅游的客人

到巴林湖荡轻舟品美食尽情徜徉

二、天鹅眷恋的地方

春分过后的暖阳

让时光走向上夜短昼长

美丽的天鹅已经早早返回

它们朝思暮想的北方

望着半冰半水的巴林湖

祈盼着日日变暖的阳光

清明过后春风浩荡

融化了湖泊的残冰

美鹄们成群结队飘在水中央

时尔展翅低飞

时尔随波踔浪

嬉戏在万顷波涛上

夏季到来鸟语花香

大天鹅又对对双双

飞向那草原深处

较为隐蔽的地方

在那里产卵三五枚

孵化出你们自已的儿郎

秋天大鹄鸟又领着雏鹅

在巴林湖训练它们的翅膀

为的是躲避北方的寒冷

去南方寻觅温暖水塘

数千里的漫漫迁徙长路

要靠自已的有力的翅膀丈量

今年初冬的草原仍有暖阳

巴林湖好似南方温水塘

也许是这里食物充足

两代天鹅们都在增加营养

啊!水草丰美的巴林湖

是你们不愿飞走岁岁眷恋的地方

2018年11月16日








孙继东877


之所以老有人拿平仄说事,以此作为评价他人诗歌作品的标准,是因为这是评论诗歌最简单的方法,又或者评论者本身只会这个。换句话说,老拿平仄格律诗韵说事的人,以为这就是诗的全部,却不知道诗的本质是诗咏志,歌咏言。平仄格律诗韵全对,没有好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准确的用词,也全是白搭,没有人要看那中东西。当然,前提是,写诗的人也别授人以柄,别号称自己写的是格律诗。



性命幽观


为什么感觉现在老是有人拿平平仄仄来说事,多提倡些新诗不好吗?


这个问题带有一点抱怨性质的偏见。

想起以前打的一个比方,旧体诗就好像中餐,新诗呢,就等于西餐。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天天可乐汉堡,但是大人们就不行。还是得炒个菜,吃碗米饭,北方的来碗面条或者饺子,心里才踏实。

这是上千年的生活习惯。我们没必要争论对错,很多事情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当有大人批评西式快餐是垃圾食品时,小年轻们就会跳出来:为什么要拿老一套的方式方法来限定我们,多向世界接轨不好吗?

其实都是最终转变成能量和排泄物,没有什么不同。

写诗也一样。

诗言志抒情,是古诗的定义。而现代诗没有了古诗的各种限制,剥离了传统那一套诗歌规则,最终也是落到感情表达这条路子上。只是因为其他方面的无限制,感情表达对于现代诗来说就特别重要,表现出来就是特别热血、特别冲动或者特别悲伤、特别哀怨。即使是静态地、深邃的感情,也必须要特别浓厚。

所以无论古诗、新诗,最终都是诗人感情的产出,或者说宣泄。

在超越了平仄格律的人眼中,就会看到这一点。

新诗、旧诗,古体诗、近体诗,词牌、散曲,散文、散文诗,这些都只是体裁的不同,功用和目的其实殊途同归。

而平平仄仄仅仅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关于近体诗的一些规则,是中国文化创作中极小的一部分,近体格律诗的入门规则。与古体诗、现代诗是一个共存的、没有冲突的存在。

平仄格律和新诗这两者之间没有对立关系。

其实新诗也可以讲格律,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新格律派”,但是当代诗人早就把这些视作仇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讲清楚了上面这些,我们现在再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为什么感觉现在老是有人拿平平仄仄来说事?

因为新诗太容易上手,对汉字文化系统有追求的人慢慢开始发现古诗的音律性要明显强于现代诗。有一大部分人到了一定的层次反过来开始对古诗感兴趣,投入了近体格律诗的学习和创作。吃多了西餐,到了一定的年纪,发现还是中餐才对口味,自然要回来学习拿筷子。

而平仄格律正是近体诗入门的筷子。不管吃炒菜还是火锅,只要是中餐,筷子是不能少的。你必须懂得平仄,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可能是近体诗。

所以老有人拿平仄说事,那是因为学的人越来越多了。

而现代诗是没有这种入门规则学习的。并不是现在的人不喜欢现代诗,只是属于盲人摸象、边写边自以为是诗的状态,关键是不管写出来是什么,只要自称是新诗,别人就不能反驳。

那还有谁拿新诗说事呢?反正怎么说你都不会听,因为没有对错。一个字都可以成诗,随便分几行也可以成诗,那又有谁有资格来拿新诗说事,说了又有谁听呢?

这正是毫无规则的自由带来的恶果——垃圾与珍珠泥沙俱下。

人都是讨厌规则的,所以新诗才会这么受欢迎。但是对部分缺乏浓烈感情的人来说,创作的现代诗不过是白话分行,寡然无味。又因为毫无规则,初学者基本上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就好像一拳打在棉花里,反而失了主张。而讨论古诗的时候,虽然规则多,但是一拳打在钢板上还是肚皮上,至少自己有了反馈,知道下一步该如何作,才能变得更好。

多提倡些新诗不好吗?

提倡啊。从来没有断绝过地提倡,不过都是希望大家踊跃投稿之类的。从哪个方面具体地去提倡呢?学音律?诗意的镣铐!不学!那还有什么好提倡的呢?

剩下的就是诗人个人感情的表达,以及中小学生都学过的各种修辞方式的加强,以及你在任何人那里都学不到的独有的思维结构(灵感)。这些东西要么过于浅显,止步于通识教育,要么过于自我,无法言传身教。

不是简单得要死,就是讲不清楚,那请问要怎么提倡呢?

其实真正现代诗的高峰就是在它刚刚出现的民国时期,究其原因不外乎意识西化的开拓性和旧文字的音律性。那一辈文人都是接受了传统教育,具有对平仄、音律的概念之后,才在寻求突破的路上,有意识叛逆却无意识遵守音律地创立了现代诗这种形式。

而这种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看法和探索开拓精神,早已在文化断代和光怪陆离的当代诗坛遗失殆尽。

沧海横流,方显诗人本色

现在诗坛的这种状态,其实和诗人、写古诗还是新诗、写家国情怀还是小资情调都没什么关系。

复古也好(平仄说事),倡新也好(提倡新诗),在如今的环境下,很难走出什么不同的路子来。

作为当代诗人,真想要重拾盛唐飞歌状态或者民国时期新诗辉煌,唯有等待。

等待的时候不妨学习一下平仄格律,反正也不难。真正知道古人是如何写诗,音律之间如何和谐,对写新诗的加成绝对是1+1>2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什么叫“老是有人拿平平仄仄来说事”?如果你写的是“格律诗”,而“格律诗”的基本要素就是格律,就是在格律这个框架里描述景物,抒发情感的诗作,不拿平平仄仄来说事,拿什么说事?

没有人要求你一定写“格律诗”,愿意写打油诗,你当然就可以写打油诗;愿意写顺口溜,你当然就可以写顺口溜;愿意写现代诗(自由诗),你也当然可以写现代诗(自由诗);谁能管得着,谁能拦得住?

问题在于,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格律诗”,也不打算了解什么是“格律诗”(其实一点都不难了解);却认为自己写的就是“格律诗”,于是,当有人以格律诗的标准指出哪里该平声写成仄声了,哪里该仄声的写成平声了,应该怎么怎么改,他就急了,就指责别人不允许创新了,就指责别人死抱着传统不放了;殊不知格律诗的美感和韵味,以及美感和韵味之中所表达的意境,所具有的魅力,就在千百年来逐步形成,并且成熟了的“平仄”之中?

有人以“意境优先”来为自己不能熟练地掌握平仄来辩解,殊不知体操里的平衡木的魅力就在那条木头上,不在那条木头上翻腾跳跃而在平地上折腾,还是平衡木吗?那是自由操了吧?


杜新1


因为现代诗太容易上手,写诗时言至抒情,是古诗的定义,而现在是没有了古诗的各种限制,剥离了传统的那一套诗歌规律,最终也是落到感情表达这条路子上。只是因为其他方面的无限制的感情表达,对于现代诗来说就特别重要,表现出来的就是特别热血,特别冲动,或者特别悲伤,或者特别哀怨,即使是静态的,深邃的感情也必须要特别浓厚。对汉字文化系统有追求的人慢慢开始发现古诗的音律性要明显强于现在。是有一大部分人到了一定的层次,反过来开始对古诗感兴趣,投入了近体格律诗的学习和创作,吃多了西餐到了一定的年纪,发现还是中餐才对口味。自然要回来学习拿筷子,

而平仄格律正是近体诗人入门的筷子。不管是炒菜还是火锅,只要是中餐,筷子是不能少的,你必须懂得平仄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可能是近体诗。

所以老有人拿平仄说事,那是因为学的人越来越多了。

而现代诗是没有这种入门规则学习的,并不是现在的人不喜欢,现代诗只是属于盲人摸象,边写边自以为是,是诗的状态,关键是不管写出来是什么,只要自己承认新诗别人就不能反驳。

也正是毫无规矩的自由带来的恶果一一垃圾与珍珠沙泥俱下的时候虽然规则多,但是拳打在钢板上还是肚皮上,至少自己有了反馈,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变得更好。

多提倡一些新诗不好吗?

提倡啊,从来没有断绝过的提倡,不过都是希望大家踊跃投稿之类的。从哪个方面具体的去提倡呢?学音律,诗意的镣铐!不学,那还有什么好提倡的呢?

剩下的就是诗人个人感情的表达,以及中小学生都学过的各种修辞方式的加强,以及你在任何人那里都学不到的独有的思维结构(灵感)。这些东西要么过于浅显,止步于从事教育,要么过于自我,无法言传身教,不是简单的要死,就是讲不清楚,那请问要怎么提倡呢?

文人都是结束了传统教育,具有对平仄音律概率的概念之,后,才能在寻求突破的路上有意识叛逆,却无意识遵守音律创立了现代诗这种形式。

而这种立足传统面对未来的看法,和探索开拓精神,早已在文化断代和光怪陆离的当代诗坛遗失殆尽。

沧海横流,方显诗人本色。

现在试探的这种状态,其实和诗人写的古诗,还有些写家国情怀,还有小资情调都没什么关系。

复古也好,(平仄说事)创新也好,(提倡新诗),在如今的环境下很难走出现在的诗坛这种状态,其实和诗人写古诗,还有些写家国情怀,还有小资情调都没什么关系,复古也好(平仄说事),提倡也好(提倡新诗),在如今的环境下,很难走出什么不同的路子来

作为当代诗人,真想要重拾盛唐时的飞歌状态,或者民国时期的新诗辉煌,唯有等待。

等待的时候不妨学习一下平仄格律,反正也不难,真正知道古人是如何写诗,音律之间如何和谐,对写新诗的成长绝对是1十1>2的。

所以无论古诗,新诗,最终都是诗人感情产出,或者说宣泄。

在超过了平仄格律的人眼中就会看到这一点。

新诗、古体诗、近体诗、词牌、散曲、散文,散文诗这些都只是题材的不同,功用和目的其实殊途同归。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学习古诗的写法,把格律、平仄、韵律搞清楚!

而平平仄仄仅仅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关于近体诗的一些规则,是中国文化创作中极小的一部分,近体格律诗的入门规则,与古体诗、现代诗是一个共存的,没有冲突的存在,

平仄格律和新诗这两者之间没有对立关系。

其实新诗也可以讲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的“新格律派”,但是当代诗人早就把这些视为愁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五子龙女


对于诗的概念只局限于平平仄仄显然是一

知半解。就古诗词来讲也不全是需平平仄

仄的。只有唐宋以来确立的近体诗和宋词

才讲究平平仄仄的。另外古诗中的古风只

需押韵,完全不讲究平仄,当然必须得是

以文言文为载体的。

至于说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不完全

因为是讲究平仄格律的缘故。另外一个重

要原因是因为用了精炼而浓缩的文言体裁

作基本载体的缘故。只要内容浓缩语句精

炼,无论是以白话为载体还是以文言文为

载体,读起来自然就有一定的节奏。

至于多提倡新诗(应该是指以白话为载体

的现代诗)当然是好的,也是未来定会走

向成熟和真正繁荣的。问题是当下主流和

盛行的新诗(现代诗)并不是真正的诗!

1、其中一类完全是白话文分行,只是所谓

的“内容感人吸引人,给人感觉新奇”即称之

为“新诗”了。既不押韵也没有内容浓缩语句

精炼的特征性,读起来毫无节奏和韵味。

完完全全平滑松散的白话文章语句。只是

凭着个人名气或以所谓“内容感人新鲜”,

在大众不懂没有真正新诗的概念下而流行

获宠,因为这些是完全的白话文能看懂!

2、有一类也不押韵,专门以一些“碎片状

情感语句,稀奇古怪的用词手法”东一脚西

一耙,给人造成一种“天马行空式的想象”

感觉而获得推宠赞赏!这主要是因为语句

完全是白话文句式,单读一句或几句人们

读得懂。另因为有一定程度“感人”的个人

的小情小感注入。虽做到了“内容浓缩”,

但这不是新诗所具有的正确浓缩。而是缺

少必要的情节铺垫,内容巨幅省略给人造

成一定的新奇朦胧而“取悦人”!(譬如大部

分的“徐诗”类型)

3、还有一类也是不押韵,只是内容具有所

谓的“哲味、道理,用词险怪新奇,情节跌

荡”,给人的感觉时而明晰有理,时而一片

云里雾里,让你觉得深沉朦胧。此类也是

内容情节巨幅缺失,而不是新诗真正的“内

容浓缩语句精炼具有一定的跳跃性”特性。

(此类主要以官方主流“新诗”和“著名诗人、

名家”为主)

☞最后说几句,平仄规范的古典诗词要继

承发扬。没有平仄、粘对、联对的古风也

要提倡写作。而押韵,阅读具有节奏的真

正新诗(现代诗)更要积极提倡,探索发

扬光大。

☞附:真正的新诗(现代诗)概念是“以白话

为载体,内容浓缩语句精炼而使阅读具有

一定节奏的押韵分行文体”。

凡内容浓缩语句精炼,即具有张力,有琢

磨想象延伸空间。单内容浓缩即具有诗的

跳跃性和一定的朦胧性。语句精炼即具有

一定的阅读节奏感。(这些均为个人感悟

经验)

所以诗的阅读节奏并不完全由平仄决定的!

(以上均为看到问题随即应手写就的内容,

没有具体作槁,可能有所误漏)





胡子风诗词


我喜欢诗。上学时对唐诗宋词很感兴趣。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都能背几首。后来自已学写诗。将生活中的感受,旅行中看到的美景,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讲究平仄的是格律诗词,不讲究平仄的是现代诗。到底写哪种诗体好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的感受:格律诗限制较多,炼字炼词,不但要求平仄而且讲究对仗,难度较大。但一阙好的格律诗词,读起来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意境深远,令人掩卷深思,甚至久久不忘。像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有王维的《相思》,《谓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等等。现代诗不要求平仄,对仗,张口即来,立马成诗,大家都能写。我认为,不论哪种诗体。首先必须有内容,有感而发,不能空洞。其次,必须让别人能看懂。不能因为平仄,对仗而造词,使别人看不懂。三是,惜字如金。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不能搞成王奶奶裹脚布,又臭又长。个人浅见,不知对否。附我近期写的二首诗歌,请指教。

1,五绝(仄起平收式)

《秋后的蚂蚱》

         金星

口罩挡容颜,

黑衣显暴残。

需知秋快尽,

尔等蹦三天?

2019.11.1

2,五律,平起仄收式。

   《秋旱》

              金星

秋来没下雨,

抗旱救灾情。

怎奈无心赏,

深秋五彩云。

2019.11.2

3,《下象棋》

搬来車馬炮,

调遣将相兵,

你攻我守捉对杀,

兵来将挡車馬拚。

眼睛定了神,

实在伤脑筋,

可恶对面老李头,

让我一步都不行。

2020.1.3

4,《捉迷藏》

"点兵点将,

点到谁,谁先上"。

爷爷被点中,

躲在门后不声响。

孙儿拿着小手枪,

喳喳呼呼往里闯,

"爷爷我已看到你,

举起手来快投降”。

2020.1.4


金星753


就这个问题我发了朋友圈,过半的回复是新体诗感觉不到是诗,我呢,不尽苟同。

之所以有新体诗感觉不到是诗,问题可能出在把什么是诗,潜意识里给定位了,格式化了,从小老师叫我们“背诗”了,一般指的是格律古诗,如唐诗等,后来也就认为诗的格式就应该是这些平平仄仄,读来抑扬顿挫的古诗。

新体诗(现代诗)没有格式上的限制,讲求更加自然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现代诗里的一些好作品是毫不逊色于格律古诗的。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感于事而发,不管是古诗或现代诗都是心灵的映射,只要能用最精炼美妙的文字把情怀舒展出来,就是好诗。

再说,古时平仄的实际教义也是为了让诗词读起来或抑扬顿挫,或琅琅上口,并把意境表达出来。如果现代诗的语句也能做到读起来有韵律感,不拘于平仄的格式而有着平仄的原始意义,不是也很好么。

喜欢写格律诗,就按照平仄格律写呗,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但文化也需要推陈出新的,所以喜欢写现代诗就用现代诗的笔触来写吧。

复古可以是美,时尚你能说不美吗?平仄与不拘平仄之争已有千年之久,我想这真的是没必要。

 



为乐趣而读书


各行有各行的规矩!诗的种类很多:格律诗词、古体诗、现代诗、自由诗、打油诗等等,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诗品写作。但你若要选择格律诗词(包括对联),就必须遵守其规则,学习、掌握并遵守其平仄格律(古韵或新韵)!否则,你干脆去写其他诗就好了。

有些人,既想写作格律诗词和对联,又不想学习和遵守规则,还要打着所谓的“创新”“意境”等名号自行其是,那只能落得个贻笑大方……

当然,你非要不按套路出牌,也不犯法 ,你完全有自以为是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