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发现朋友的孩子是唐氏儿,我该告诉他吗?

花雨微风


一个表姐家的儿子就是唐氏宝宝。

我记得他们家这个儿子刚出生的时候,亲戚朋友都特别高兴,因为老大是女儿,带上一个儿子,凑成了好字。

我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孩子快一周岁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唐宝,仅从他的外观上也看不出。我哄孩子的时候,虽然也和我表姐夸孩子。那个时候我表姐就忧心忡忡地跟我说,你看出他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我摇了摇头说没有啊,看着挺好的。表姐说,大姨家的表哥觉得这孩子不正常,长大了可能会傻,让她去外面看看。



我大姨家的表哥是村里的医生,他对这方面是比较了解的。我这个表姐也是半信半疑,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孩子真的是唐宝。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二十出头了,我表姐这么多年一直自己带着。带大这么一个孩子很操心,才五十岁的人,看上去有60岁的样子。

所以像你朋友这个事情,关系特别好的话,还是说了比较好。如果关系一般的朋友,就不要开口了。也或者他们已经发现了呢?现在人们对唐宝的意识已经不像以前了,一般自己能够判断出来。也许他们已经知道了,只是在心里伤心着,没有和别人说而已。就像我表姐,在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唐宝之后,也从来没有和别人说过,只是别人有说起她才说。真的是不想说。

希望妈妈一定要坚持做好检查,无创DNA和羊穿是最好的防范。


冬宁


不要说,人家肯定自己知道。

婆婆邻居家有一对双胞胎,当时几个月大点,

婆婆说那个姐姐的一面腮是不是有点大?赶紧给孩子看看去!

结果人家把婆婆骂了一顿,说她眼不好使,从此见面不说话了!

现在那个姐姐的一面腮已经完全耷拉下来,

眼睛都睁不开了,面容恐怖。已经无法医治了。


检查出唐氏儿又怎样,这是先天的治不好,

没有去检查给亲人些许安慰,检查出来是唐氏儿心里会很难受,

我一个亲戚的儿子就是唐氏儿,

没去检查真的是抱着一丝希望,结果出来的时候天都要塌了!


能 不告诉他就不要告诉了,

有些人家是不愿听你说的,自己心里肯定都有数的。

有时候好心未必就办好事,所以不要说的好。


老徐说事999


我看到小区一个年轻妈妈溜孩子,孩子眼睛左右不一样,我就找机会和这妈妈一起遛娃,溜几次熟悉了之后有次我不经意的说:小宝(她家娃名)眼睛有点不一样,做过检查没?她说没有,于是我带娃去检查膝关节外翻是约了她一起去。检查结果出来她可伤心了,娃有问题的那只眼睛一千度,基本没用了,医生骂她怎么当妈的,怎么到今天才来看(娃七八个月)。那会儿小区里常和她聚在一起遛娃的有一个医生妈妈,一个儿童医院的某科护士长妈妈,都应该看出问题来了,没有说应该是觉得别人家孩子的缺陷还是避开比较有礼貌,殊不知如果早早说了早早检查那只眼睛不会发展者这样。所以我宁愿多嘴被骂一句,也会想办法探探别人是不懂还是不想为外人所知,不懂得罪人也要说呀。


Liking0315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如果你真的为他们好就告诉他们,因为唐氏儿发现的越早,治疗越早,对他的帮助越好。

说说我能这里的一个例子吧,我们在农村,我婆婆是个热心肠,而且嘴巴快。我隔壁的邻居生了个儿子,当时大概有5个多月了,然后她妈妈放他在推车里,推着出来玩。大家看到孩子很可爱,所以都上去逗他玩,我婆婆也在那里,她也很喜欢孩子,也过去逗孩子。但是我婆婆比较细心,她发现孩子两个脚伸出来了不是一样长的,她当时就把孩子的妈妈拉到一边。就跟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的脚长短不一。孩子妈妈还不信。就抱着孩子站起来,还真是有点不一样长短,用手往下拉还是短。



后来她妈妈后来带他去医院检查拍片。医生说孩子在胎位里面腿骨错位了,如果是刚出生就发现,都能把骨头拉出来重新对位接回去。现在就有点晚了。但是如果现在手术也还来得及,但是要开刀,放钢针固定,等复位了在取出钢针。为什么我婆婆如此注意他的脚呢,因为我小姑的女儿情况就是这样的。她是女儿快两岁时才发现的,因为走路老是走不稳,东倒西歪的,然后去检查医生才说孩子腿不一样长。到现在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那个男孩子情况就比我小姑的女儿好多了,不细看看不出来的。




所以那个男孩一直感谢我婆婆发现这个问题让她儿子能及早治疗。所以楼主你也该告诉你的朋友,让她早点待孩子去治疗


那棵富贵小竹


我侄女就是一个糖宝。我侄女是我哥家抱养的,抱回来的时候还小并不知道有这方面的问题,之后一直由我爸妈在老家抚养,一岁多的时候才发现不太正常去做检查,说是唐氏综合症,智力发育迟缓。虽然不是我嫂子亲生,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条命啊,我父母一直没有放弃她,积极地给她治疗调理,不知不觉现在十六七岁了,生活能自理,爱干净,会做简单的家务。说话反应慢,但是语言表达还是比较正常,症状不是很严重的那一种,就是长了一张世界统一脸。她是幸运的,爸爸妈妈对她特别好,吃喝穿用什么都不愁,还给她买她喜欢的葫芦丝,电子琴。。。。。再过两年都可以找婆家了,我父母在老家也盖了新房,主要是考虑以后她长大嫁人男方可以入赘。希望善良的她以后能找个好人家。[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子瓜雀2


很好的兄弟孩子就是唐氏,做了筛查,千分之一,可是就是中了,我一岁左右就看出来了,看破不说破,别人肯定知道,新生儿体检就肯定知道了,两夫妻感情很好,也没有埋怨!积极治疗和教育,现在孩子五六岁了,朋友能干,生意一年能够赚个几十万,家里也拆迁了,补了一两百万,家里把孩子所有保险都买齐了,就算父母不在,也不会没人照顾!说实话在他们夫妻面前,兄弟们很少提孩子,怕他们不高兴,也尽量一起玩的时候不带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谁不心疼呢?我另外一个兄弟说:其实这娃也很幸福,父母能干,他没有遭罪,他永远一颗童心,就不会像我们一样感受这人间悲欢离合!他比我们幸福!


手机用户62513528464


如果关系一般,我建议不要说为好,如果关系特别,那你就委婉的说吧!

给大家说个身边的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

我喜欢带孩子到公园玩耍,公园几个老乡每天都会带着孩子一起玩耍,有一个老乡属于直肠子,看见什么就说心,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那种。



有次我们一起玩耍,另外一个小孩就和我们孩子玩耍,这个孩子都已经快五岁了,但是说话还不清楚,于是这个老乡就心直口快地对孩子妈妈说:我觉得你孩子嘴巴有问题,是不是舌头的线连在一起呀!要去医院检查。结果这个孩子妈妈就不高兴啦!和这个老乡吵起来,骂她孩子才有问题,矮矮小小肯定是发育不良。两个人就差点打起架来,幸好我们把她们分开了。



其实这个小孩的舌头真的有点小问题,后来她妈妈带去医院检查,真的是舌头的线连在一起,专门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手术。

最后这个两个妈妈,老死不相往来,谁都不会理谁。

所以,如果你和别人关系一般般,千万不要说别人家孩子有问题,孩子都是人家的心肝宝贝,不管是不是有问题,人家都会不高兴的。

第二个故事。

我自己家的孩子也是三岁了,说话不清楚,我亲姐委婉的提醒我,让我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亲姐嘛!关系好,她也是觉得孩子说话不清楚,最后我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没有问题,大点说话就清楚了。



总结:

如果关系好,你委婉提醒别人,她不会生气的。如果关系一般般真的不建议去提醒,她自己是孩子的父母,有问题她肯定比谁都清楚,你去提醒反而让人家心里不舒服。


一月爱八月


不能说,吃过亏。小姑的孙子很小的时候,一圈人都说不对劲,一岁多不会说话,不认识人,吃东西光吃那几样。所有人给小姑讲,叫她家得把孩子送医院看看,很可能是自闭症,可小姑丶姑父丶表弟都不承认孩子不正常。然后孩子一天天长大,她们家一天天盼孩子正常………结果直到现在快十岁了,依然不认识人,不会说话,不懂丁点事,天天放院内锁着!这几年谁劝她们都算得罪她们了,死都不承认孩子有问题,坚持认为有一天会好起来了。真不明白,怎么一家人都这么糊涂?平常办事说话好像也都明白的很呀!这家人为什么岀现这样现像?谁能解释?我个人理解为: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


yijiang春水向东流


我建议以委婉一点的方式告诉朋友。虽然结果让人难以接受,但总比后知后觉的要好好多。及时相关专科的干预治疗,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的,虽然收获甚微。

我家宝宝4个月的时候,我回娘家。我爸爸抱着孩子说,你儿子的手不够灵活,不自然,你要带孩子去看看医生。后经医生确诊为由黄疸引起运动发育迟缓。我小孩当时的问题挺多的,斜颈、飞机手、不会翻身、手不会抓握等等。听了这诊断,当时头嗡一声,整个人都懵了,几乎难以置信、很难接受这个结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整宿整宿地睡不着,生怕孩子是脑瘫儿的。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我宝宝逐步恢复正常轨道来。如果当时我家人没有告诉我宝宝哪里不一样,需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我宝宝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了。

真相很残酷,但总比蒙在鼓里的要好。

一路走来,很感激家人以及那些素昧平生的人给予我的帮助。我小孩一岁三个月的时候还没开口说话,当时医生建议我自己引导孩子说话,如果超过一岁半还没开口说话,那就要进行干预治疗了。现在我小孩2岁了,这两天终于开口叫我妈妈了,听到这迟到一声的“妈妈”很感动,我泪流满面。往后的日子里,需要付出会很多很多,但是我会继续努力加油。


晓晴育儿


这个一定要告诉他,真的她自己不一定知道。我刚刚上班的时候,同事生了孩子,大家去看望,那孩子在母体内发育不好,后天喂养不当,像非洲难民孩子一样。肚子大大的吓人啊!我注意到孩子的眼睛不对,有一只没有感觉的样子。当时没说。回来跟年龄大的阿姨说了,这个女人特别有意思,说人家孩子那都好。眼睛好看等等一堆听起来就特别假的话。

后来这事就忘记等到孩子八九岁的时候他自己玩视力表游戏,她目前发现孩子一只眼睛基本无视力,去检查,医生告诉他这种先天不足造成的越早治疗约好,八九岁了基本没办法了。我知道后非常非常后悔。真的现在还后悔呢!所以告诉她吧!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耽误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