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青銅化玉 仿古青銅器玉雕藝術

青銅文化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玉文化有八千多年的歷史,這兩種文化融合了中華民族最原始的思想、道德、智慧、信仰、追求、理解與個性,不管從哪個角度都可以挖掘、發揚。

青铜化玉 仿古青铜器玉雕艺术

中國古代青銅器文化十分發達,並以製作精良、氣魄雄偉、技術高超而著稱於世,被譽為青銅時代。特別是夏末至秦漢時期,用銅、錫鉛的合金鑄造的各種青銅器物,是王侯貴族宴享和祭祀的禮器,它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作為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而流傳於世。古代青銅器並非百姓日常普通用品,也不可能在市面上進行買賣。將青銅器用玉雕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不但難度大,而且是一個挑戰。

歷史與現代的結合體

馬洪偉的青銅器玉雕藝術作品不僅紋飾細膩新穎,而且結構複雜、造型靈動、形神俱佳,工藝精湛,富於寫實感。特別是將青銅器的器形由厚重變得輕靈,造型由威嚴變得精巧,手法由神秘而趨於寫實,裝飾紋樣也變得易於理解和更接近於生活,融清新活潑和凝重端莊為一體,是玉雕藝術的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之完美結合。他不僅在大的器皿如酒器、食器、水器等器形上比例把握合理,紋飾疏密得當,而且在小件器物的雕刻中也處理得十分精妙。使一些生活用具,如:燈、爐、燻爐、杖首、梳、線盒等精美無比。青銅兵器與樂器也是他的創作主題,無論是刀、劍、戈、矛、弩機、甲冑,還是鈴、鐃、釧、鼓等,經過他的創作,都呈現出一種令人愛不釋手的美感,十分惹人喜愛。

青铜化玉 仿古青铜器玉雕艺术

馬洪偉之所以創作出玉雕青銅器作品,在於他對春秋時期的歷史文化的認識與理解。他認為,在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思想與門派層出不窮,追求精益求精。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發展到了頂峰,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一個符號,為中華民族文明奠定了基礎。而在當今盛世藏玉的時代,我們用玉來表現青銅文化,用現代的工具和玉再現青銅文化,從技術上突破,把握紋飾的風格與美感,用玉這一載體來體現青銅時代鼎盛的藝術,不但從工藝上要進行傳承創新,而且還可以借鑑古代傳統藝術發展和創新,用玉雕藝術的表現方式來滿足人們對青銅器的欣賞和收藏。

馬洪偉用純青玉來表現青銅文化,這種選擇恰到好處。青玉不但和青銅器的主色調相吻合,而且能把青銅器的歷史厚重感與滄桑感表現出來。微透的玉質顯得更加內斂、含蓄、沉穩,在圓潤的紋飾線條中把古樸的美與時尚的美巧妙結合在一起,給人帶來一種享受。各種紋樣採用了圓雕、透雕、淺浮雕、鏤空雕相結合的多種技法表現出來,各類器形設計合理,比例準確。因為他既尊重了原器物的文化元素,又合理地進行了新的構思與創作,使之富有時代感。使每件作品都富有內涵、巧異精妙、清新活潑、生機盎然,反映了我國玉雕藝術在當代的審美趨向和審美觀念,無疑是對玉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做了有益的嘗試。

青铜化玉 仿古青铜器玉雕艺术

這些玉雕青銅器作品,在傳統的青銅文化中,融入了當代的審美理念及美學元素,既保留了古代青銅文化的豐富內涵,又符合當代人的視覺美感,達到了傳統與時尚、歷史與今天、古代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它使古老而神秘的青銅文化走進了現代人的視野,也滿足了現代人對青銅文化的熱愛與追求。

青銅文化下的啟發

馬洪偉的玉雕藝術走到這一步,也經歷了一個艱難和痛苦的過程。他從上小學四年級時便開始喜歡塗塗畫畫,用小刀雕雕刻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1992年開始學玉雕,1995年自己帶了六七個徒弟,嘗試用玉雕表現青銅器紋飾,從良渚文化玉器到漢代乳丁紋、雲雷紋、龍鳳佩一一嘗試。2000年開始,他依次去了蘇州的三個玉雕廠家學習、深造。在第一個廠主要學習繪畫,如何使線條準確流暢;在第二個廠,他熟悉了每一類作品的要求和對工具的應用,以及深淺、韻味、整體審美等概念;在第三個廠,他主要了解了作品每個步驟的製作要領,如繪畫線條不能有絲毫差池,在創作中想象那種動態感、靈動性。

青铜化玉 仿古青铜器玉雕艺术

2001年他開始自主確立發展方向,真正開始了他的探索與追求。他初步向漢代的紋飾、動物方向發展,經過幾年的琢磨,在工藝水平提高的同時,體會到了學習玉雕藝術,首先不能急功近利;其次要拋開周圍的環境干擾,專心研習,要學習他人的優點,同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樹立起主觀意識,以做出精品為最終目的。

但是在2005年,他的方向判斷卻出現了失誤,錯誤的認為當時玉器市場多是以量取勝。當時沒有什麼同行可以交流與評比、展覽,自己也沒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只能根據當時的行情而生產,又回到了那條以量為主的路上,走了不少彎路。

青铜化玉 仿古青铜器玉雕艺术

到了2009年他開始靜下心來,分析自己這麼多年在做些什麼,什麼樣品自己最擅長,應該怎麼做。通過總結和反思,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外面看看,開闊一下眼界與思路。

馬洪偉說:“我決定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用玉來做青銅器中,首先當時國內很少有人在做這方面的工藝,市場廣闊;其次是自己想對工藝的複雜性進行一次挑戰;然後是自己多年積累的基礎一直沒有離開那套青銅器全集,對古代青銅文化,特別是對春秋時期青銅文化由衷地熱愛、敬畏、仰慕和感嘆。”他覺得,那麼精美的青銅器物,如果能用玉做出來供人鑑賞,一定會大受歡迎。於是他就挑選一塊和田青玉,也沒有考慮做好了能不能賣錢,做了個青銅器的“匜”試試看。做好了以後自己感覺比白玉還好看,正好此時“子岡杯”在進行評獎,馬洪偉用這件作品參評,竟然獲得金獎,接著又在北京的“天工獎”上獲得了銀獎。

青铜化玉 仿古青铜器玉雕艺术

“仿”的傳承與昇華

馬洪偉的玉雕青銅作品系列巧妙地運用了青玉玉材的特性,結合了青銅文化的概念,既體現了青銅器的厚重感、沉穩感,及線條紋飾的清晰感,又突出了莊嚴、神秘,及青銅器文化的特殊美感。這種感覺提升了青玉的價值,也提升了作品的價值,傳承了青銅文化,創新性地用玉製作青銅器,既挖掘了青銅文化,也體現了當代玉雕藝術的特點。

青铜化玉 仿古青铜器玉雕艺术

“仿”本身就是繼承和發展,如果沒有傳承,就不能很好地展現古代青銅文化。當然也要在玉質的青銅器中溶入當代審美理念,把玉質的美也體現出來。傳承這種概念包含兩種意義:一是對藝術的追求心態;二是對作品的商品性的認識,兩者的方向是不一樣,產生的傳承效果也就不一樣。傳承創新是什麼?傳承就是延續傳統的文化基因,創新就是做出屬於這一時代的作品。

青铜化玉 仿古青铜器玉雕艺术

這些玉雕青銅器作品的內涵,有著我們的文化自信、幸福基因,有著吉祥、安寧、健康、長壽、富足、進取、永不言敗的真理。馬洪偉說,他刻苦鑽研的態度與執著追求的理念,從前四年的動搖到這三年的穩固,離不開老師們的肯定與同行的鼓勵,才一如繼往地走到了今天,他要在傳承青銅文化與玉文化的結合方面繼續研究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