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抗战秘闻: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台前幕后的那些事


提起抗日战争,就不得不提到九一八事变。它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九一八台前幕后的那些事。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左右,沈阳柳条湖,数百日军袭击了东北军第七旅驻地沈阳北大营,揭开了日本侵吞中国东北的序幕。

面对日军侵略,此时东北守军的力量是怎样的呢?

虽然刚经过中原大战,东北军在关内留有十余万人,但东北仍留有20余万守军。另一方面,由于发动事变的关东军,事先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因此只有一万多兵力。

其实,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日本关东就在东北不断制造挑衅事件,寻找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如铁岭事件、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等。日军的这些行为,国民政府及张学良看在眼里,但一直采取息事宁人、退避三舍的态度。甚至在日军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时,仍电令北大营守军不予抵抗,希冀避开一场与日纷争的兵灾。

北大营参谋长赵镇藩接到张学良指示后,在愤怒和无奈下跟将士说:“不准抵抗,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于是,几百日军在北大营如入无人之境,肆意开枪。一时间,北大营成为了日军的杀戮场。

面对当局“不抵抗,等待交涉”的指令,还活着的北大营士兵只能忍痛撤退。根据史料记载:第七旅官兵有148人捐躯,另有186人负伤,还有26辆乐鳌式战车、112挺各式机枪、33门迫击炮、平射炮、1302支长短枪支,以及大批弹药都落于敌手。而日方资料记载,日本侵略军仅付出战死2人、负伤23人的微弱代价。

也因为当局坚持不抵抗的命令,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辽宁省长臧式毅以及第七旅旅长王以哲在无奈之下,先后逃出沈阳。自此,沈阳全城陷落。

在北大营遭受日军攻击后,奉天、长春、辽宁等东北各地都遭到日军攻击,而当地守军都是没有抵抗,有的投降,有的撤走。

面对日本侵略,东北沦陷,三千万东北民众即将沦为亡国奴的危急时刻,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了血性。留在东北的部分东北军官兵、地方乡绅、青年学生以及广大工农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投身到保卫东北的战斗之中。

1931年11月,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领东北民众,在嫩江河岸,打响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有组织、大规模抵御日本侵略的第一枪。这次战斗打了14天,打死打伤日军百余人。

保卫东北的战斗打响后,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众多少数民族,如: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以及朝鲜族也纷纷参加战斗,给予了日军沉痛的打击。但是,由于双方装备和军队实力相差巨大,日军最终还是攻占了黑龙江省。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战争虽已远去,但警钟长鸣。对于这段历史,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也是不应忘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