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圖、文丨雷釗

武漢長江航運總醫院(下文簡稱長航醫院)感染科的醫生許綠葉再過一年多就要退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大後,她臨危受命成為醫院專家組組長。今年59歲的她,曾擔任感染科主任,參加過多起公共事件的醫療救援工作:1998年抗洪救災、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2008年汶川地震,臨行前一天急性闌尾炎發作,沒有去成。”

被徵用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之後,長航醫院不再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2月19日,長航醫院要收治來自武漢江岸區的六十個病人,為了合理救治病人,按照分層管理分層收治的原則,依據病情輕重,這些病人分別被送到icu病房、呼吸科、感染科及其他內科。輕症患者送到其他科室,經過短期培訓和學習的其他科室醫生,在這裡承擔著收治輕症患者的任務。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2020年2月19日,許綠葉在為新冠肺炎患者體檢,患者情況在轉好,但左下肺部還有一點囉音。)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2020年2月19日,許綠葉在看病人最新的ct片,並與之前的ct片做對比。)

許綠葉所在的感染科,一共有36個床位,這段時間一直是滿著的。“一批病人出院,又會有一批病人進來。”科室的醫生很難記住每個病人的名字,但是說起哪個床位,什麼症狀,病情處在什麼階段,他們非常清楚。儘管醫生們明白,出於安全考慮,應儘量減少與病人接觸的時間和頻次,但為了讓病人建立信心,查房之餘,她們也會額外花時間與病人交流,進行心理疏導。一家三口住在同一個科室但不能見面(陽性和陰性患者要分開住院),醫生們也會給每個人傳遞親人恢復的狀態,讓他們安心。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2020年2月19日,一位正在恢復過程中的高敏體質病人,他的兒子住在隔壁病房,同樣處在恢復期,他很關心兒子的狀況。醫生在為他彙報兒子的病情,免去他的擔心。)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許綠葉和專家組副組長、呼吸科的主任杜鵬在討論分析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情況。)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杜鵬是許綠葉從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時期就開始合作的“戰友”。圖為2020年2月22日,醫院專家組副組長,呼吸科主任杜鵬在重症病區查房。)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醫生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負責給病人分發配送藥物的護士曉燕記得,忙的時候“一口熱飯都吃不上。”與家人的分離和彼此的牽掛,更是一線醫護人員的軟肋。曉燕三歲的女兒很久沒見媽媽,每日收拾整齊自己的東西,等媽媽來接她。這讓曉燕有些哽咽。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負責給病人分發配送藥物的曉燕。)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曉燕的女兒三歲,很久沒見到媽媽,每日收拾整齊自己的東西,等待著曉燕回來。說到女兒,曉燕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出於安全考慮,她也不敢擦。)

而疫情擴大之後,所有醫護人員都盡力避免與家人、朋友接觸,這是抗擊疫情的需要,也是對家人、朋友負責任的做法。許綠葉的父母均80多歲,每隔一兩週,她開車給父母送一些必需品和藥品,“隔著鐵門和他們說說話”。父母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理解,這讓許綠葉心裡有點不是滋味,“我忘了爸爸初一的生日,他居然沒有發脾氣”。2月19日值夜班的醫生白志剛,大年三十那天當了爸爸。妻子生產時他完成了手術簽字,見到母女平安,就返回一線崗位,沒有休息一天。那天之後,疫情擴大,產婦及新生兒體弱,出於隔離的需要,他就再也沒能抱抱自己的寶寶。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白醫生通過視頻連線看著自己出生僅二十天的寶寶。由於產婦和新生兒抵抗力都比較低,出於安全考慮,白醫生在大年三十孩子出生之後一直都沒有回家。)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傍晚,下班路上的許綠葉。)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回到醫院附近的定點酒店,許綠葉要回復很多白天來不及回覆的消息,有求助,也有關於疾病治療的方案討論。)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許綠葉在回覆一位病人的求助微信。)

許綠葉說,現在開放的床位越來越多,在一線的同事也越來越多。在前期的工作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形成有規律可循的治療方案後,醫生不再沒日沒夜地工作。配套資源的跟進,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和食物,也幫助他們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但防護物資仍舊稀缺。口罩和防護服是最稀缺的兩種資源,為了節省物資,他們的防護服得穿一天。他們有時會將防護服和護目鏡用紫外線消毒後重復使用。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苦中作樂的小玩笑,也是分清防護服歸屬的記號。)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口罩和防護服依然是稀缺的資源,為了節省物資,醫生們會將少部分受到汙染程度較小的防護服和用紫外線消毒後重復使用。圖為在用紫外線消毒的防護服。)

許綠葉早期也出現過一些疑似症狀,進行了一些針對性治療,後來她的核酸檢測均呈陰性。由於工作壓力大,她現在每天晚上都要吃一片安定,保證睡眠提高免疫力。“感染科其實是個半軍事化的科室,不管什麼疫情到來,感染科的醫生都是第一線的。”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武漢“封城”之後,理髮店全部關門不再營業,醫護人員理髮成了一個難題。圖為為醫護人員理髮的志願者,當天共有四位志願者來到醫院為醫護人員義務理髮。)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在為醫務人員和病人備餐的後勤工作人員,當天的午餐來自愛心人士的捐贈。)

“面對疫情,肯定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害怕,但這是醫生的職責”,許綠葉說,“但我記得我上學的第一天,老師講,從今天開始,你就要秉持救死扶傷的精神,把自己全身心地交給醫學事業,這是我記得很清楚的。”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許綠葉畢業於湖北醫學院(現武漢大學醫學部)。圖為許綠葉展示武漢大學79級入學40週年校友會時的照片,她的同學當中也有人正在疫情一線。)

一位武漢醫生的日常:已年近六旬,忙到忘記父親生日|圖集

(在清潔區摘下口罩的許綠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