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中的上海松江家禽养殖业:全产业链生产稳定 销售往线上“突围”

摘要:金丽君期盼着疫情早些结束,合作社的生意也像最近的天气一样快些转暖。

禽蛋和禽肉作为生活必需品,也是防疫期间生活保供应的重要“菜篮子”产品。记者从松江区的两家禽蛋和禽肉规模合作社了解到,目前规模合作社因为产业链较为完整,没有遭遇运输等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另外,为了应对特殊时期人们消费习惯的调整,合作社销售逐渐走向“线上”,以促进合作社正常运转,以及更好地供应市民的“菜篮子”。

全产业链下,生产基本不受影响

“饲料供应和运输受阻,养殖企业面临‘断粮’危机”,在疫情肆虐的过去一个月,这些状况在养殖行业中并不是个案。但令人有些讶异的是,对于位于新浜镇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合作社――新香川畜禽专业合作社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原来,合作社除了有沪上最大的规模化养殖场的同时,合作社老板还投资设立了饲料厂以及屠宰厂,“饲料厂在东北有固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年前也已经备足库存”,合作社养殖方面的负责人张凡介绍,因为养殖不能断,除了个别外地员工没有到岗,其余员工基本都留守在养殖和屠宰等生产一线,因此也没有遭遇到一般企业复工后的“用工荒”问题。

疫情中的上海松江家禽养殖业:全产业链生产稳定 销售往线上“突围”

“最近每天的出栏量在5000羽左右,基本与以往同期持平”,张凡称,市民菜篮子稳定保供应的同时,销售方面却是有所调整,“原本供饭馆和商超各占一半”,因为疫情期间饭店需求低迷,货源基本通过商超等途径进行消化,总体生产和销售情况都相对平稳。

销售从“线下”往“线上”突围

相比新香川的“淡定”,专注于传统销售的太平洋禽蛋专业合作社,一开始情况有些“窘迫”。合作社是松江区规模最大的禽蛋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有5万羽种鸡,每天的产蛋量在20000枚左右”,合作社负责人金丽君介绍,以往合作社销售主要是经由6家医院、企业等单位客户,以及位于松江城区的一家实体门店。

疫情中的上海松江家禽养殖业:全产业链生产稳定 销售往线上“突围”

疫情开始后,一方面忧心疫情的同时,金丽君也因为合作社遭遇的销售难题而有些“措手不及”,“企业和医院的需求量减少了,门店的销售也比以往要差”。“要保持鸡蛋的新鲜口感,鲜鸡蛋需要在半个月内卖掉”,平时主要以五谷杂粮喂养,主打绿色品牌,金丽君并不舍得合作社的鲜鸡蛋在市场被收购“贱卖”。“平时的售价在10元每斤左右,如果统一收购,只能卖到5、6块,对于绿色养殖的高投入来说,这基本就是亏本价”。

疫情中的上海松江家禽养殖业:全产业链生产稳定 销售往线上“突围”

一筹莫展的金丽君开始需求往线上“突围”,“一开始是朋友圈”,接来下,金丽君也“试水”了面对小区和单位的小范围线上“团购”的模式。“一天差不多可以卖出6000个鸡蛋”。在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的对接下,金丽君的合作社最近又对接了松江区的农产品专业销售平台――家绿,由合作社不定期往家绿的网上销售平台供给货源,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社的销售难题。

“以后消费者在哪,我们就要往哪发展”,经历这一次的“销售危机”,金丽君坦言以后不能只关注线下销售这“一亩三分田”,“我们也要考虑聘请年轻人弄弄网上销售平台”。随着复工潮的到来,金丽君的单位客户也在逐渐订单,“明天要送去20多筐800多斤鸡蛋”,金丽君期盼着疫情早些结束,合作社的生意也像最近的天气一样快些转暖。

企业供图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