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致敬逆行者」战“疫”日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刘新宇

「致敬逆行者」战“疫”日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刘新宇

穿着防护服,我偷偷“喝了一口水”

2月13日是雷神山医院A12病区接诊的第一天,也是我们与新冠患者第一次接触。那一天,终生难忘!

为了更好的彼此识别,进仓前我们都会在防护服上写上单位和姓名,我告诉他们,前胸标注“锦州附属一院刘新宇”,后背标注“致公党刘新宇”。

「致敬逆行者」战“疫”日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刘新宇

清晰记得推开通往隔离区的第一道大门,大家一起喊着加油,一边走,一边喊,直到听见大门关闭的声音,真是害怕啊,也担心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还有太多的牵挂和留恋,再看看后面跟着的一个个小伙子和小姑娘,很多都没成家,瞬间泪下……但他们依然一边喊着加油一边脚步不停地向前。

「致敬逆行者」战“疫”日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刘新宇

在A12隔离病区,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精力充沛,我们排班进入病区。每名医生一般1.5天进舱1次,每次进舱时间6小时。一开始我穿上防护服,因为不习惯导致缺氧出现了眩晕症状,为了不影响医疗进程耽误救治时间,我坚持着开展救治工作。慢慢的,呼吸调整过来了,穿着防护服工作的状态也适应了。为了保证在舱内6小时不喝水,我们还必须要在进舱前一段时间滴水不进,才能保证在舱内工作时间不上厕所,否则只能出舱解决内急问题,这样既浪费时间,又造成价格不菲的一套防护服的损失。记得那天在回宾馆的大巴车上,看到大家精疲力竭的样子,我知道在舱里的紧张和压抑让大家心情沉重,连讲了几个笑话都以冷场收尾,可没想到我无意中说了一句“其实我在舱里喝水了……”一下子引来大家像看怪物一样盯着我,全车沸腾了。我尽量极其认真地解释着,“我特别爱出汗,衣服早早就湿透了,脸上也都是汗,慢慢地顺着脸颊流下去,流到了嘴角,我就舔了一口,虽然是咸的,但也觉得无比珍贵,湿润着干涸的嘴唇……”哈哈哈哈哈,一阵阵笑声终于划破整个夜空,笑声中混杂着泪花,好像又一次流到了嘴角!

「致敬逆行者」战“疫”日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刘新宇

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

刘氏治愈法——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特有的“特效药”

面对新冠肺炎,我们一边探索着最佳诊疗方案,一边充分调动着患者自身特有的“特效药”——免疫力。雷神山的患者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新冠肺炎的严重性,因此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这时最需要进舱医护人员的爱心和鼓励。每次我进舱,我都发挥我语音幽默的优势,会特意用自带喜感的夸张的东北普通话将病情的检查、用药及未来治疗效果解释给患者听,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让患者放松,保持心情愉悦,既能有效的提高免疫力,还能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慢慢的我认识到,频繁的心理疏导、精神抚慰有时比实际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这也更增加了我治愈病人的信心。对普通型患者而言,除了心理疏导外,有氧运动也是提高免疫力不错的选择,每次我进入舱内,都会带领患者做一段有氧运动,A12患者很快就能熟悉并掌握这些有氧运动的要领,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运动,一边互相交流,在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心理距离的同时,也增强了病人抗击新冠肺炎的信心和勇气。

信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致敬逆行者」战“疫”日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刘新宇

「致敬逆行者」战“疫”日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刘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