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现在的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很赚钱吗?你是如何看待教培行业的?

NL900901


想要了解课外教育培训机构是否很赚钱,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机构是不是真的都能赚钱?

2、教育机构是怎么样赚钱的?

3、教育机构赚钱容易吗?

3、教育机构赚钱究竟能赚多少吗?


一、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机构都能挣钱。

在中国,超过70%教育机构都是不盈利的状态。上市的教育品牌,其盈利情况,是可以通过查询其财报去了解其盈利情况。

基于我对教育行业的了解,其他的教育机构,会因为校区的盈利与否,受校区选址、店租成本、人员配置、周边竞争、人力成本、推广力度、口碑维护、政策、创始人格局等因素等影响其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2类型的机构比较容易挣钱:1、夫妻店;2、轻模式运作的连锁品牌。

这两种类型的机构,代表着教育行业的2种赚钱模式。


1、夫妻店模式—稳定的现金流模式

选址一般,人员精简,装修普通,小本经营。此类机构一般主抓教学质量、客户维护。通过1-2年的时间,逐步积累良好口碑。

廉价的铺租、较为稳定的客源、高转介绍率、高续费率,赚钱真不是什么问题。一般开店5-8个月,可以到达收支平衡;15-20个月左右,基本可以开始盈利。

此类型机构可谓实业,赚的是稳定的现金流。


2、连锁品牌-依靠良好的运作模式获利

中等规模以上品牌,在系统的运营、管理等方面,已经建立较为良好的运作模式。校区运营、师资、人力成本、市场推广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

而品牌的规模,又在很多方面摊分了机构的成本,品牌知名度也助力家长决策。所以,大型品牌,如新东方、学而思这些,盈利方面的数据还是很亮眼的。而他们的盈利,也不仅仅来自于培训,比如说资本市场带来的估值上浮。

但,很多处于腰部的、中等规模的教育机构,很容易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

其一,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决策人往往已经按捺不住加速扩张意愿;

其二,是扩张、大规模的品宣需要的庞大现金流;

其三,进入中等规模以后,由工作室模式进入公司模式,创始人往往不具备良好的公司管理能力。


但,中等规模以上的教育机构,赚钱更多的是来自于其他方面,比如说通过以1-5家的门店作为标本,以此推动加盟业务的发展。通过吸引对教育行业向往的入行,创造了不错的营收。

而这类型的机构,在我看来,已经脱离了教育行业的挣钱逻辑,更多是在玩金融游戏。



二、教育机构的“赚的钱”是不断增加的

在线教育的逻辑,我不想讨论,我认为在线教育现在就没几个品牌在赚钱。而且在线教育依托的是资本、玩得是风口、烧的是金钱。

其实是而线下教育培训,是一门非常传统的生意,是名正言顺的实业。很多人认为教育机构好赚,在于其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及成熟运营后的单店利润是逐步上升的。


以非常理想化的测算,进行佐证:

假设一家K12教育机构的面积大概500方,正常招生。其每个月的招生能力是30个,客单价。机构最大可容纳为1000人。续费率为60%,转介绍率为10%。


开业第1年,360个学员,营业额是300万;

开业第2年,576个学员,营业额是576万;

开业第3年,706个学员,营业额是706万;

开业第4年,783个学员,营业额是783万;


开业第5年,830个学员,营业额是830万;

开业第6年,858个学员,营业额是858万;

......

单纯看这数据,你会发现教育机构的营收是正态增长。看完会不会有点小兴奋咧。


三、教育机构想要“赚钱”,很不容易

1、教育机构想要“赚钱”,需要从多个角度维护

赚钱,不在于营业额的高低,而是利润。还需要几个角度,去做好设计与维护:

客单价:平均成单价格。客单价影响成交率;一般来说,客单价越高,成交率越低;

耗课率

:耗课率是影响机构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家长缴费只是把钱预存在机构而已;

满班率:满班率对机构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边际贡献,决定同样人力成本之下的产出;

除此以外,其他的人力成本、市场费用也影响机构的盈利能力。


2、教育机构的竞争,非常激烈

教育行业的低门槛,导致从业玩家非常多,这也就导致了竞争非常激烈。

以我目前在操盘的少儿英语为例(广州),基本上在我们的校区周边(3公里范围),会有超过10家少儿机构的机构。


另外一点,我认为所有的教育机构之间,哪怕是不同学科,都是竞品。因为他们本质都是在争夺孩子的课余时间。


所以,教育机构想要赚钱:

需要在市场端确保招生效率;

需要从销售端提升签单率/转化率;

需要通过客服端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在教研端不断提升机构教学品质......


四、教育机构可以赚多少钱?

去年负责做少儿口才项目,在那期间,我曾经帮助加盟商盈利测算,以我的测算结果作为佐证:

设定1:珠海为背景,单店面积250㎡、房租4元/㎡/天、管理费率10%。

设定2:课单价为100元,一年80课时,成熟期满班率为70%、消课率为60%。

设定3:机构人员配备为(1校长、3销售、1行政、1会计、8老师、1市场)

设定4:市场招生费用约为校区利润的10%,销售提成为3-6%。

设定5:招生能力平均为20个/月。

设定6:装修折旧以装修费60万为折旧,分摊到5年。


由此,我大致计算出“这个虚拟的教育机构”,在成熟运营后(第2年),年营收大概是309万元。

其中:

人力成本:150万/年(含社保、提成、课酬等)

租金成本:40万/年

市场成本:24万/年

其他费用:20万/年

装修分摊及折旧:12万/年

税后净利润约33万元,净利率约10.68%。


但从这个数据去看,教育行业算是一个靠谱的赚钱行业。但是,也算不上暴利。


五、结语

教育行业正处蓬勃发展的阶段,争议也随之而出。但毫无疑问,教育机构确实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也算不上是暴利行业。


教育行业是个慢生意,是需要耐心做沉淀的。看似不错的盈利模型下,需要承担的成本、风险也不少。比如说要承担3押1租,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装修费。更别提像这次疫情这样的巨大冲击。


在大家都觉得教育机构很能赚钱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教育品牌“爆雷”,如韦博英语。希望大家正确审视机构的盈利能力。


陈文龙说


说实话,只有那些创始者赚的才比较多,对于工作的老师来说,刚入职没什么经验的话工资少的可怜,我在教育机构呆过一段时间,底薪2500扣掉五险一金啥的还剩不到2000,剩下的全部都要靠课时费,每个月还有35个小时的义务课时也就是大约53个课时(小时不是课时,一个课时是40分钟)只有上满了以后,额外的才会记入课时费,课时费35到我60不等(这里的课时费是每小时那么多钱,教育机构收费按课时收,给老师发工资按小时发),看年级段,看代课多少,阶梯制的。然而可能教育机构收费的话达到240一个小时左右(这是初三的活动过后的价格),我拿过很多次2000的,也拿过一万多的,但是一万多的真的是拼命上课,有些人可能会说天天就动嘴皮子讲讲课,哪有那么累,这么说吧一周六天班,一天12个小时课,从8点到10点一个学生,10点到12点一个学生,12点到1点休息(中间还要打印各种教案之类的,吃饭都是狼吞虎咽),1点到3点,3点到5点,5点到7点,7点到9点,对就是这样,中间是不下课的,一个学生接着一个学生,九点下班以后要给每个家长发课堂反馈以及备课,所以做老师的话赚的也都是辛苦钱。如果说经验比较足比较有名的老师,课时费也是比较高的,工作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总的来说也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所以课外教育培训要想赚很多钱自己还是得去开辟新天地。

对于教育机构的看法我持中立态度,她的存在我没有觉得多么的不好,也没觉得多么的好,总而言之如果孩子需要,家庭条件又允许的话可以去找个可靠的补一补,如果不需要的话大可不用补课。


小甜豆ya


总能看到类似的问题,非业内人士期待的答案都是:

是的,很赚钱,很暴利

然后就会分两类人,一类是高喊取消课外培训机构,还有一类默默的开始寻找加盟。


1.培训机构大部分是不赚钱的

目前做培训机构赚钱的只有私人作坊和自以为赚钱的以及赚资本市场钱的。

老师创业或者顾问创业的私人作坊一般不会赔钱,肯定有钱赚,尤其老师创业的,还会过得很舒服,但其实就是赚的自己的课时费。

自以为赚钱的也确实有一部分,看着每天的现金流,以为赚了很多,但其实学费都收到两三年之后了。

再就是我们看到的大机构,到底是否赚钱或者赚多少钱,看看那些大机构的财报就可以了,都是公开透明的,绝大部分机构都是亏损状态,部分机构是微薄利润,只有好未来这种有大量利润(做网校之前)


2.很多看到培训机构遍地的都想进入这个行业

自从我做上头条,我都数不清有多少类似情况的朋友问我关于各种加盟、创业的问题了。

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听劝,总有一种我害怕他们进入抢一杯羹的感觉。但其实对于培训机构来讲,尤其线下机构,只有隔壁那几家才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

除了这部分人以外,还有就是从业人员创业。其实就是因为门槛太低造成的。这部分如我前面所说,刚开始都能赚到钱,知足常乐的会过得很舒服,但是一旦想发展了,基本就会陷入怪圈,越来越辛苦,最后到自己手的剩余收入与自己的付出完全不成比例。

最后的结果是让非行业内人士看到了满街的培训机构,然后又开始进入,循环。


校长们苦不堪言,外界还感觉你赚得盆满锅满

如同开篇所说,太多人对这个行业的“暴利”充满好奇了,但其实大部分校长们都苦不堪言,不是我们不想退出,是真没钱给在读学生退费。


教培行业于盼


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可以看下新东方,好未来等头部教育培训机构的疯狂扩张就明白了。同时这个行业的竞争性也愈来愈惨酷。天量资本的投入,及蜂拥而入的投资者都是嗅着金钱的气息而来。大鱼吃小鱼,由线下到线上对小机构形成生死威胁。现在的翻转课堂和双师课基本上都是教培机构为降低边际成本而推出的新模式,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最终赢利。

当下尤其是K12领域是教培机构厮杀的主战场,一个新的概念和思路加上资本的助力完全可以做成蓝海市场。但对融资能力欠缺的中小机构却是噩梦。

据今年上海市对课外补习做的最新数据调查只有约2%的被采访者认为对学生成绩提高有作用。经过笔者自身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以及大数据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教培机构对学生当前成绩提高作用有限,学生才是学习主体,自身对学习的感受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在此我谨以此文向广大家长呼吁,莫焦虑,莫花冤枉钱,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为第一要务才能在学习的漫长征途中最终胜出。


教育业者


现有的课外教育培训机构赚钱么?你是如何看待教培行业的?

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任何行业,都有赚钱的也有不赚钱的,教培行业也不例外。只不过,相对于其他行业,教培行业有其特殊性。

一,教培行业即使教育行业也属于服务行业,如果做教培的这两样不能兼顾,基本都是不赚钱的,可能是投入很大,机构房子很豪,但是没有生源,在加上这次新冠,会有很多机构破产。

二,社会对教培行业的认同程度,呈两极分化,有的家长是到处打听哪些教培机构好,端着上帝的身份,把孩子作为试验品东试西试,基本效果甚微,会给予这些机构一些不好的评价,对培训机构管理者来说这也很怨。如果哪个机构真的把她的孩子成绩提高了,这类家长就会成为机构的真正粉丝,还会帮机构转介绍,这才是中小培训机构生存下来的重要客户。还有一种是非常敌视教培行业,觉得都是坑钱的,而且还会互动别的孩子不要去。所以现有能经营下去,又取得教学许可证的机构,付出很多,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三,酒香还怕巷子深,即使机构教研师资都很不错,家长也会转介绍,但是如果在宣传上不投入,也会慢慢被新生机构抢了生源,所以宣传投入也和房租水电教师分成都是成本的一部分。

四,教培行业,师资是机构生命线,没有管理能力的机构老板,会花了钱不落好,师资流动性大的机构,基本不会有好的经营效果。那么外表光鲜内部松散的机构,也不会走的太远。

其次,教培行业地域差异也很大,不要说全国范围教育的不均衡,同样,家长消费观也有很大差异。同一个城市,不同地段消费力差异也很大。所以如果不能深刻分析市场,盲目入市,最后进退两难的机构,也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作为15年教培经验的经营者,酸甜苦辣咸,我是深有体会,也会和头条同行一起分享创业经历。也希望对那些没有入行,打算入行的新人们,有所帮助,谢谢。


家庭教育徐老师


首先自己一直再做少儿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有切身的经验,可和大家说说。

1、首先教育培训这样行业呢,市场真的很大,我们的孩子一个年龄段一个年龄段的长大,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舍得投资,可以说行业非常好。

2、教育培训行业的现金流非常好,而且无论线上和线下大都是前置收费,这样就给从业者资金很大的空间,和其他预付款项目来说都是非常吸引投资者进入的行业。

3、任何行业和任何项目都有成功和失败的都有盈利和亏损的,主要看几点,一是教学的持续更新和研发和授课老师的能力,这个是最为关键得,培训提供的就是各种课程的授课服务,要是课程不好得话,或是授课老师不合格的话,很难有持续学习的孩子,也势必盈利不好。二是其他营销投入是否成正比,投入过多和过少都不利于盈利。三是线下机构租金及装修固定设施的投入以及相关资质的办理都需要很大的投入,也是项目能否长期盈利的前提。选址和装修很为关键。四是日常经营过程要不断调整才能保持盈利。

4、一般教育培训行业的利润率大约在25-40%,前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坚持下去,不断调整,做好教学和招生及后续服务才是保证项目的盈利。

都是经验所得,多多交流。


用户老尚


现在做教育培训机构赚钱吗?

不过,就像任何行业一样,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教育培训也是如此,尤其是本就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大事,因此创业者在加入之时,一定要做好相关功课,谨慎为上!闭店、停业 退出者不断记者实地走访了上海某住宅...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预付费制度为教育培训机构跑路大开方便之门。目前的培训..寒假,正值校外培训的高峰期,然而教育机构跑路似乎也进入了高发期。

最近,又一家培训机构跑路了,还是“顶风作案”:一家名为朗恩儿童美语黄浦校区的培训机构,居然以“台风天停课”为幌子,跑路了!

在经历了2016年、2017年的投资热潮之后,教育培训行业进入了调整期。在监管不断趋严的环境下,各类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不断升级的跑路事件

随着今年7、8月份进入暑假培训高峰期,上海教育机构跑路也进入了“集中高发期”。除了刚刚发生的朗恩儿童美语,还有:注册于2007年、算得上是一家“老字号”的上海明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明翼舞蹈”多家分店突然关门;

凯瑞宝贝徐汇光启城店、浦东唐镇店、宝山景瑞生活广场店和浦东大拇指广场店等门店关停,教师拿不到工资,家长退费无门;

静安区沪太路1111弄大融城内的花园宝宝蒙氏早教机构突然停止营业,家长联系机构负责人,竟被直接告知“没钱”;

馨哈早教三大中心先后闭店,涉及金额过百万元……

不仅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重庆等地都有此类事件发生。

现金流:看上去很美

曾经被投资机构热捧的教育行业赛道,一直是公认的“现金奶牛”行业,不少上市公司也通过并购将这类机构收入囊中。如今整个行业跑路事件屡禁不绝,到底是怎么了?

先来看看今年5月份多家校区突然停业的巧恩儿童美语发布公告函。巧恩儿童美语给出的停课理由是: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

巧恩的问题,也是很多跑路的教培机构面临的问题。记者实地走访了上海某住宅区中心商圈,该商圈附近聚集了多家区重点幼儿园、小学、中学,因此培训机构众多。

某培训机构的前台销售告诉记者:“我们所教授的内容是纳入上海市中小学生统考范围的,所以不缺生源,但是其他一些语言艺术、跆拳道等‘非硬性统考’培训机构,经常由于生源不足而不得不关门歇业。然而即使生源有保障,如果不巧一节课有多名学生请假,赚到的钱很可能连付上这节课的老师工资都不够。”

广证恒生教育行业负责人黄莞告诉记者,一般的教育培训机构,以K12培训或者素质教育培训机构为例,利润率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高,做得好的话也就在10%-15%这样的水平。外界认为教育培训行业利润率高,只不过是因为预付款比较多。

“更重要的是,教育培训机构目前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很健康。”黄莞分析了被其他行业“羡慕”的预付款制度:“因为钱进来之后就成为了一种负债,只有把课程服务完之后才能变成收入,钱进来了不过是现金流水很好而已。”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预付费制度为教育培训机构跑路大开方便之门。目前的培训行业普遍采用预付费,消费者接受培训前购买充值卡、会员或预付全款。很多早教机构深谙个中“套路”,用各种活动来吸引家长多报几年的课程。

此外,很多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开办多时,但并没有办学许可证,属于无资质的非法机构。

教育部大力整改培训机构乱象

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教育部从2018年开始就出台各类规定进行严格规范。

2018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联合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工商总局办公厅等四部门,出台《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针对存在安全隐患、证照不全、强化应试、培训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非零起点教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培训机构讲等等不合理现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2018年3月28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提出了四方面具体整改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2019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培训机构。其中明确提出,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同样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违规培训的处罚办法,这个文件正在征求意见当中,将进一步加大违规培训行为的处罚力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7月15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鹿老师物理


孩子是未来,每个父母都想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遗憾不在自己子女身上出现。

现在能上辅导班的孩子的家长也基本上是70后,80后,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更加优秀。

现在教育培训机构很多。有托教班,个性班等。尤其以一对一个性班家长更为看中,也更舍得投资教育。课外教育培训其实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以前课外教育是由在职教师开办寒暑假补习班,现在由于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政策对在职老师的约束,基本上都是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课外督导。一对一课时费也很贵,100-200左右。也许提成分为业务推销员和课程教师。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挣钱的,尤其是孩子成绩能够提高的时候。家长会更舍得花钱。


毕业的小新


其实教育培训行业的利润真的不是很高,而且现在教育业大体的发展环境不是很好。2019年倒闭了很多的教育培训机构连上市企业韦博英语都破产跑路,更加不用说一些小的培训机构。而且教育培训机构很有迷惑性,收上的钱不全都是自己的。而是消掉的课才是自己应有的收入,现在好多培训机构都是花未来的钱,到时候没有那么多新生收入,现金流就断了,自然也就破产。


流北风


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对孩子的焦虑不安,导致教辅需求暴增。

可是,很多家长都忘记了。学习成绩只是诸多能力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