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小学1-2年级数学难点都有哪些呢?

宁静的夏天233825793


难点有两个:

一是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数学概念。

二是会做题,不漏题、不看错题。

从成人的角度看低年级数学,觉得很简单,一看就应该会,事实上并非如此。

概念:

从数实物抽象出数字。

认识大小、多少、高低、长短、宽窄。

认识左右、前后、上下(一年级)到东南西北(二年级),。

认识圆角分。尤其是电子支付的时代,很多孩子对钱没概念。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

以上都不是只靠老师教就可以的,需要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

计算;

一二年级的计算是基础。

计算的本质是十进制。

凑十法、破十法都是从十进制的角度出发,让孩子理解计算的本质。

不管是几位数的加减法,细分到每一步,就是20以内的加减法,区别只在于数位。

不管是几位数的乘除法,细分到每一步,就是表内的乘法,区别还是只在于数位。

所以一定要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熟背九九乘法表。

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实物,比如小方块、小棍,实际地摆一摆、分一分。

做题:

低年级孩子做题,出现看错题、漏题、算错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这不是不认真不是马虎粗心,更不是态度问题。

做题技能是需要练习的。

一开始,先用一张白纸或者一把尺子,把不做的题挡住,审一行,往下挪一行。

审题的时候要圈画关键词。

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

总结:

低年级的数学,看起来不难做起来很难。

坚持不懈,打好基础,必定成功。





修远近


问安。

小学1-2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是一些数学基础认知问题,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那具体有哪些呢,我整理了一下,大体有一下几方面:

1:数的认知问题。

这一方面包括:一年级上学期的对数字写法的基本要求,认识百以内的数字;2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下学期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方法;二年级的两位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数位的认识,读法写法。

2:量的认识

这一方面包括:认识钟面,学会看时钟,并且会计算有关方面的问题;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这个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在平时提前让孩子接触一下,最好能结合实际生活来认识)。还有二年级的认识长度、距离、重量方面的量,比如,厘米,分米,公里等,以及这方面的运算关系;还有各种关系之间的换算。(这个也是重中之重,它贯穿整个数学教学)。

3:几何的初步认识

这方面包括:一年级认识各种形状,长方形,正方形、球的直观认识等,深入一点就是长方体,正方体等“体”的直观认识。二年级的线和角的认识,直线,线段等,各种角的区别。(这也是重要问题)

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方面包括:一年级运用加减法解决“一共”和“还剩”等问题,主要是锻炼孩子抓住题干中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点很重要)。二年级的加减法的进一步运用,两步问题的解决等。

以上就是孩子在低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知识点同时也是难点,需要孩子扎实学习。另外,低年级是孩子打基础的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阶段,所以,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和基本能力锻炼好,这样,升入高一级学习,就相对容易一些。

希望有所获,谢谢。




暮光浅浅


我教过一二年级的数学,那以我自己的理解我说一下数学难点:

先说一年级,最开始学的是认识数字,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最简单的,但我认为这是最难最关键的,因为田字格里写数字,教学以来都会去注意语文的书写但没人注意数学里数字的书写,我见过太多孩子上三年级了数字还是写的歪歪扭扭,更严重的是笔画还出现错误,比如写9,他会倒着写,从下往上写,这是以后很难再改正过来了,我也见过写的好的同学,像打印出来的特别漂亮,所以我认为一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是先把数字写好。

在写好数字的基础上我简单说一下知识点,一年级有退位


加减,也有测量,图形的认识等一些知识点。

二年级的知识点上册有难一点的就是背九九乘法口诀,还有很难的减一问题,比如锯木头,据了七次共据了几段,类似的还有楼层和时间问题,树的间隔和时间问题等。


在二年级下册确实有需要家长帮忙学习的知识,比如二单元的辨认方向,需要帮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方向而且回去判断一些题,还有第七单元的时分秒需要告诉孩子如何看钟表而且还会判断经过的时间。



说完知识点我简单说一下学习方法,数学不要把他当一门课程去学去背,数学就是生活,数学中的加减说白了就是让孩子拿钱去购物,不学自通,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加减的办法,如果购物不方便的话就在家和父母一起玩购物的游戏吧。

还有就是数感,在平时的生活有数字的地方很多,有数字就有数学,比如电梯,负一曾会让孩子知道有比零小的数是负数,从三楼到负一层经过了几层等,这些问题在孩子的实践中就解决了,不必再苦恼的去学。如果你让孩子去数数可以拿一样东西一边数一边拿,数100拿够100个这样的东西(要小一些的物品),这样就有助于孩子的数感培养,之后把数好的100的东西自己看看,然后要求他随手再抓100的这样的东西会接着有培养了他的估算能力等。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留意它去帮助你的孩子学数学,希望我说的这些能帮助到你们,同时,有补充欢迎给我留言,谢谢!


三石聊赚钱


孩子刚开始学习数学,在我看来数感是很重要的一点,下面我就谈一谈。

数感就象美术的美感,语文、英语的语感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容易被广大的教师所忽视,而它又是人最基本一种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体验,让学生建立数感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在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像传统的教法那样,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种符号,使知识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避免产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再如:在"认识9"之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个数?"学生找的有:挂历上的9月、9日;妈妈给了9元钱;钟面上的9时;王阿姨住在9楼,哥哥9岁,爸爸买了9个苹果等等,体会9的大小,培养计数能力。在学习"千米的认识"之前,让学生感知从"家中"出发,走到学校的路长,体会这段路的长度。

2.比较,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语,使数感得到发展。学生甲逐一猜数:3500、3600、4100……显然,无章可循,很费周折。学生乙则提供几个问题,比较迅速地找到答案。"这个数比5000大吗?""对!""这个数比7000大吗?""不对!""这个数比6000小吗?""对!"……可见,这种使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在比较中,通过能够见到的、感知到的比较数的大小。

3.在数运算教学中形成数感教学中老师们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当老师出示一些题时,有些学生会之间对问题的结果做出反映,说出答案。老师问及解题思路或方法时,学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说是靠感觉得出来的。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学生不列式却能算出正确的答案?是瞎蒙蒙对的吗?其实这种现象可以从某种角度上理解成为这些学生的数感较强。这些学生可以将题目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量化,根据数学知识间的联结作出合理的判断。

4.解决问题,让数感得以升华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


用户66804018485


一年级数学知识框架:

1.感知和认识100以内的数

2. 100以内加减法

3.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4.认识简单图形

5.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6.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7.认识货币

8.认识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二年级数学知识框架:

1.理解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2.速算与巧算,运算顺序

3.应用题解答

4.奇数与偶数

其它方面的难点:

1.独立解决困难的习惯

低年级阶段,无论什么学科最先接触的一定是建立规则和养成好习惯。学习之初,一定有一些困难是需要学生克服的,那么学生自己是否能够主动解决困难,或者说是否愿意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家长,在小学之初,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勤于动脑的习惯。一旦在解决问题这件事情上为孩子建立良好规则,即使未来的学习遇到困难,孩子都会充满信心地想办法解决。

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一上数学课如临大敌。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究底,是孩子对数学的学习不够自信,害怕自己出错被老师批评。如果您家孩子恰好是这样,家长不妨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的恐惧,为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主动问问题是孩子克服恐惧逐渐找到自信的方法。

2.口算、速算及正确率

基础计算能力基本在一年级开始就会涉及,随着升入更高的年级,难度也随之递增。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觉得低年级阶段的简单加减法简单就忽视孩子口算、速算能力的培养。在计算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不断的演算找到数字规律,熟悉进位、借位的概念。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每次做题的正确率,还要关注孩子计算用时。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用计算器代替了口算和速算,但口算和速算练习,是在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孩子对数字产生直观的概念,也是智力开发和逻辑开发的重要一环。

3.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所谓学以致用,基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也正因如此,对数学的学习也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上,家长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念、对数学的兴趣,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教学”,让孩子在更多的实际应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

4.乘法计算及运算顺序

通过添加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二年级的数学课程里会有所涉及。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有可能仍停留在固有的先乘除后加减的概念里,所以,首先要让孩子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可以利用几道例题让孩子口述计算顺序,检查孩子是否理解运算顺序的概念,而后再进一步考察孩子的计算能力。将一个知识点细化为多个步骤进行学习,让孩子对概念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得到充分理解和训练,这样也可以减小学习的难度。

5.简单应用题的解答

应用题其实和生活中的数学非常类似,就是把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应用当中去的一种体现。但很多学生一看到应用题的题干就被绕晕了,其实不妨将应用题放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孩子理解应用题的题干以及问题。让孩子了解出题的目的以及应用题的实际应用,让孩子头脑中对试题的理解由抽象到具象,让看得见摸不到的文字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实际问题,孩子的困惑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


黄冈物理老师


一二年级数学主要是计算。首先要实物演示加减法,然后把数数数清楚,正数倒数,2个2个数,3个3个,4个4个……。然后,练习倒数,对孩子来说,倒数要比正数难。

数数清楚之后,就是口算,利用题列,让孩子明白,加减法的个十百位的关系。9-4,19-4,29-4…

利用百数表,让孩子明白一百以内数的进位。

总之,要根据教材一步一步来,逐步的教。


升乐美


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老师提醒大家,要养成独立解决困难的习惯低年级阶段,无论什么学科最先接触的一定是建立规则和养成好习惯。学习之初,一定有一些困难是需要学生克服的,那么学生自己是否能够主动解决困难,或者说是否愿意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家长,在小学之初,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勤于动脑的习惯。一旦在解决问题这件事情上为孩子建立良好规则,即使未来的学习遇到困难,孩子都会充满信心地想办法解决。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一上数学课如临大敌。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究底,是孩子对数学的学习不够自信,害怕自己出错被老师批评。如果您家孩子恰好是这样,家长不妨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的恐惧,为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主动问问题是孩子克服恐惧逐渐找到自信的方法。


阳光下的葵花


小学12年级的数学难点。年级上册。排队问题。例如:小明前面有五人,后面有四人。问这一队有多少人?类似这样的问题呀,孩子们要训练一段时间才能反应过来。二年级例如:妈妈今年30岁。小明今年六岁。 再过几年,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明的四倍。这样的题就比较有难度了。可以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9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cc130dc27a342258569bed654dbb0af\

佛跳墙扶墙


小学1-2年级的数学其实就是最基础的东西,加减乘除。例如二年级的乘法口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很多,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减法等,都是为更高年级更高难度的学习做准备。


孟LANZHONG


小学1-2年数学没有特别的难点,所有孩子都能学会。这个时期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