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育兒路上千萬別做“直升機父母”

文/小路斑駁

育兒路上千萬別做“直升機父母”


導語

第一次做父母,從嬰兒時期的第一聲啼哭到小大人般的有樣學樣,看著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進步,父母的心裡總是充滿無以言表的喜悅!可是如何愛孩子卻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需要不斷學習。

01

因為愛之深,在孩子第一次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們都會百爪撓心、焦慮不已。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說:“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育兒路上千萬別做“直升機父母”


其實,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想起孩子孩子第一次入幼兒園的時候,我也是捨不得與孩子分離,我的分離焦慮比孩子還要嚴重。

記得開學後兩個月,孩子已經度過了最嚴重的分離焦慮時期,開始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他面對每天上幼兒園這件事情也不再嚎啕大哭,最多嘟囔幾句“能不能不去啊”,就投入老師的懷抱了。

那時候我是個“狠心”的家長,每次送完孩子,心中縱然有萬般擔憂,但還是快速離開。我絕不依依不捨的和孩子難捨難分,因為老師說過,那樣只會讓孩子哭的更厲害。

這一天,送完孩子正好有時間,我就趴在學校的圍欄外面看孩子們做早操。學校的圍欄很搶手,焦急的家長們都在趴在上面找尋自己家的孩子,所以想找個好位置並不容易。

一個老師在舞臺上主持,播放音樂,全校同學跟著音樂做律動操,幾首不同的曲子換著播放。一會兒,音樂聲音變小了,老師讓一個大班的孩子上臺唱歌。我看到我家孩子在底下跟著節奏跳的不錯,很是高興。

正準備離開之時,看到老師讓大班孩子歸隊,走到小班,把我家孩子領上舞臺,然後,我家孩子在臺上很大聲的唱歌:“兩隻老虎愛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蘿蔔......”。

納尼?我沒有看錯?是我家孩子!居然當著全校同學,絲毫不怯場,從容大方的唱著歌。響亮的聲音在我耳邊迴盪,我使勁揉揉自己的眼睛,沒錯,是她,就是那個我的可心小人兒。

老母親一時間激動不已、驕傲萬分,站在學校門口的眾多家長中,並沒有幾個人認識我,但是我彷彿覺得周圍的人都向我投來羨慕嫉妒的眼神,我的身後似乎有光環閃耀。

第一時間和家裡人分享了這個好消息,大家都開心不已,誇讚寶貝能幹。這是為人父母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孩子帶給自己的榮耀,是比美酒更甘甜的感覺。

晚上孩子放學了,我假裝不經意的說:“寶貝沒聽說你今天早晨當著全校同學的面上臺唱歌了?”我家孩子說:“媽媽,那叫喊操,我都上臺喊操好幾次了,老師看誰唱歌聲音大,就讓誰上臺”。啊?聽到這樣的回答,老母親感到有些眩暈,幸福來的太突然,我有點措手不及啊!寶貝,你給媽媽的驚喜真是一個接著一個啊!

我是一個很容易害羞的人,上學的時候渴望上臺發言,但是總是怯場,落落大方的上臺講話是我心中的夢想。寶貝這麼小,就輕易的實現了我心中的夢想。所以,當媽的有點高興的飄飄然。

沉浸在喜悅中的我,突然想起前一天我還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適應,敢不敢和老師說話,與小朋友互動的怎麼樣?今天看到這樣的一幕,心中的疑慮全部掃光。

原來我的孩子不僅可以面對一切,還做的異常優秀呢!

育兒路上千萬別做“直升機父母”


02

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曾奇峰寫過一篇文章《有一門學科叫‘父母’》,裡面寫到:“母親與孩子的關係有兩點值得高度關注。一是孩子的成長速度遠遠高於母親的預估,所以母親對孩子的能力有相當大的貶低和成見。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母親為了做母親,在人格上準備不足,具體的表現之一就是缺乏信任能力,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

在此深深的表示認同,自己可不就是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嗎?

孩子已經到了國家規定的入園年齡,她本就可以自己面對幼兒園這個小社會了。她在這個小社會里,接觸到的每一個大人、小孩,感受到的每一種情緒開心、失落,都可以自己駕馭、自己消化了,而身為母親的我,還是在做無謂的擔心。不瞭解情況的我,已經大大的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我意識到,之前的我被各種擔心、假想的困難填滿,頭腦早就不清醒了。當我重新看待之前的自己,就明白應該如何做了:不再過度擔憂了,正確的認識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信任,讓孩子自信才是我的首要任務。


育兒路上千萬別做“直升機父母”


03

閨蜜璐璐在幼兒園的後勤部上班,因為認識學校老師,所以她總是可以在送孩子入園的時候在教室裡呆到很晚。

孩子已經中班了,她還是會幫孩子把書包掛到掛鉤上,把椅子搬出來讓孩子坐好,再陪孩子玩一會玩具再走。而別的小孩在經過適應後,這些程序都是自己完成的,璐璐覺得自己這樣給孩子的特殊待遇,孩子應該會適應的更好。

可是事實卻是相反的,璐璐的孩子是適應最慢的孩子,這個小男孩的眼睛裡總是露出怯怯的眼神,一副被過度保護的樣子。

斯坦福學者朱莉-麗斯科特-海姆斯曾經說:“教育孩子有不能碰的三條紅線,否則就是害孩子:

<code>1.為孩子做他們已經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2.為孩子做他們幾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3.教養行為的動機基於我們的自我,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code>

這三條紅線振聾發聵,很多時候我的育兒標準就是這三條原則。

父母總是不自覺的就忘記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做到,總是習慣了幫孩子包辦一切,小的時候包辦,大了一樣不放手,繼續包辦,啃老族就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

我叔叔全款幫兒子買了婚房,還繼續出去打工。

他說:“我還得攢錢呢,孫子將來長大了不得問他爸爸要房嗎?”家裡的其他親戚說:“你全部幫你兒子置辦好,他還奮鬥啥呀?”這一問,我也震驚了,怪不得弟弟平時遊手好閒,全是叔叔一手培養的呀!可是,叔叔聽聞這話後,卻連連搖頭:“唉,他不行,他不行,他沒有本事”。

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弟我是瞭解的,他不是沒有能力,只是好吃懶做罷了。

此刻,看到叔叔一顆疲憊的愛子之心,我覺得他是在害弟弟。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憐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歷練孩子讓他成長,才是父母最正確的選擇。

育兒路上千萬別做“直升機父母”


04

百度上說中國被稱為“直升機父母的超級大國”,這個帽子雖然扣得有點大,但是也很能說明問題,當代的中國父母實在是太焦慮了,太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了。

曾奇峰說:無數的經驗和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孩子母親的關係,製造了孩子最核心的人格。這個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夠取得的成就和敢於享受的幸福。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深遠。不要再做直升機父母了,給孩子信任也是給自己信心,讓自己輕鬆點。


做一個60分的父母,一個“剛剛好”的媽媽,讓孩子品嚐成長中的酸甜苦辣鹹,才是他最最寶貴的人生財富。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