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歷史上謀朝篡位成功當上皇上的,為啥都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歷史上能夠實現篡位登基的皇帝,其實都是很有本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古代篡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歷史上謀朝篡位成功當上皇上的,為啥都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不能說誰的能力強,誰就可以當皇帝。能力強而能當皇帝的,只有在三皇五帝的時候出現過。比如大禹能治水,所以他就繼承了帝位。黃帝搞了很多發明創造,所以他就繼承了帝位。另外,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北方遊牧民族,文明未開化,也會採用推舉的方式。比如蒙古人選大汗,就是採用召開忽裡臺推舉。

他們在推舉的時候,所看重的,主要是繼承人的戰功和能力。不過到了皇權社會,這樣方式幾乎就不可能了。也不能說一個人僅憑武力就可以當皇帝。當然了,也有憑武力當了皇帝的。比如說,所有的開國皇帝,嚴格意義上說,都是憑武力當上的。

但那往往是在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們打的旗號也是救天下蒼生,安撫黎民百姓。比如曹操,他就會打個匡扶漢室的名義說,袁紹不聽朝廷命令,所以代朝廷討伐袁紹;孫權不聽朝廷的命令,所以要代朝廷討伐孫權。而如果完全憑武力篡位的,比如南北朝時期的皇帝們,卻大都是短命的。

歷史上謀朝篡位成功當上皇上的,為啥都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實現篡位成功,而又不會遭到太大反對呢?

首先他必須是政治上的高手。他要能夠把持朝政,在朝廷上做到說一不二。但是還不僅僅是這點,還要做到就算說一不二,大家也要儘量支持他。這可不能像趙高那樣指鹿為馬,或者像董卓那樣任意殺伐。他必須要能把握一個度。

也就是說,讓別人覺得他有功又有德。因為天下是有德者居之。一個人能夠做到控制朝廷,又能做到讓別人覺得他有德,這絕對是玩政治的高手。其次他必須是經濟高手。光是會玩政治,肯定是不行的,要獲得老百姓擁護,讓老百姓不造反,你就要確保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

而一般朝廷發展到篡位的時候,往往皇帝特別昏庸,又有太多天災人禍,造成經濟崩潰、民不聊生的時候。所以,對於篡位者來說,經濟的考慮是非常重要的。(王莽篡位前,政治上獲得極大成功,但他沒把經濟搞好,所以最後失敗了。)一個人既是玩政治的高手,又是搞經濟的高手,這樣的人篡位以後,他還能不是一個成功者嗎?

歷史上謀朝篡位成功當上皇上的,為啥都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古代篡位的皇帝,可以分成下面這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最成功的並獲得後人誇獎的,比如篡奪了北周帝位的楊堅,建立了大隋王朝;比如篡奪了後周地位的趙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

第二層次,成功,建立的國家還行的。比如曹丕篡了東漢之位,司馬炎篡了曹魏之位。

第三層次,實現了篡位但搞得很差的,比如南北朝時期的那些皇帝,比如五代時期的那些皇帝。

最高層次,就是篡奪了他老爹的皇位的李世民。他因為有了貞觀之治,以至於後世的很多歷史學家長舒一口氣,幸虧是李世民篡位,若是李建成當了皇帝,說不定大唐又是一個大隋。換句話說,南北朝還沒有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