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全國首個抗疫AI影像系統,3秒內完成新冠篩查

1月28日,大年初四,“胸部CT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智能評價系統”,上線。

97.3%,新冠肺炎病變檢出敏感性。

99%,新冠肺炎病變檢出特異性。

2-3秒,完成量化評估。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是中國AI企業在祖國最需要之時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依圖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成為全國第一個投入一線使用的AI影像系統。

它代表了AI技術的力量和希望。

2月9日,央視“齊心協力戰疫情,企業在行動”專題報道中,點贊這套系統馳援武漢新冠疫情防控一線。報道中特別提到,依圖基於CT影像的“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已在武漢協和等3所武漢的橋頭堡重點收治醫院臨床實用,為醫生決策提供診治依據。

全國首個抗疫AI影像系統,3秒內完成新冠篩查

定量、定性分析,秒級完成

先進的醫學決策技術已經成為臨床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時間推回到2月4日,正在全國上下為疫情防控而揪心的時候,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通過微信公眾號宣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AI影像診斷系統已在臨床使用一週,系統2-3秒內就能完成定量分析,極大提升精準定量分析的效率,可以有效助力臨床判斷病情,評估療效、預測預後。

這對於核酸檢測試劑盒緊缺、檢測敏感性較低、採樣不規範的疫情一線而言,如久旱逢甘霖。

次日,國家衛健委便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將CT影像在湖北省範圍內定為新冠肺炎判定依據之一。

2月13日,湖北省首次以臨床診斷病例作為報告數據,顯示此前一天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包含以CT為標準的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

相比普通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肺內多發散在病變、病變過程中呈現此消彼長的特點,CT影像的形態也比較特殊,局部流動性的病灶較多。對人類醫生來說,這意味著閱讀這些CT影像時,更加難以準確對此給出定量分析。

全國首個抗疫AI影像系統,3秒內完成新冠篩查

由於新冠肺炎會對全肺乃至全身器官造成影響,在診斷新冠肺炎時,除了肺炎的顯性病變主體,還要對患者的全肺也進行全面評價,從整體和局部兩個方面定量評價肺炎,才能有效診斷,尤其是早期或輕症病例的診斷。

如果人類醫生通過手工去勾畫病變區域,需要在300~400張CT的每一張圖像上面都勾出病變的區域,以獲得相對定量的分析。這種方式下,輕症患者的CT片判定需要1-2個小時,重症患者則要3-5小時不等。

而定量卻恰好是AI的擅長。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依圖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對整個肺部的新冠肺炎病灶,尤其是早期邊界模糊、肉眼難以有效分辨的病灶和肺部其他炎症進行精準測量和分析後,輔助醫生早期發現和快速鑑別診斷,全過程秒級完成。極大的節約了醫生的時間,讓醫生以更高的效率實現診斷、評價。


全國首個抗疫AI影像系統,3秒內完成新冠篩查

自鑑、自測,助力復工防控

在前方戰場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保障後方安全同樣刻不容緩。

依圖醫療迅速研發出針對此次疫情的“新冠肺炎”智能鑑別服務——依圖新冠肺炎小依醫生,以醫院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多種形式和入口,為宅在家的群眾提供健康知識普及、症狀自測、在線分診掛號等服務,幫助人們及時獲取權威疫情簡訊和防控知識,同時在家即可進行新冠自診,疏解醫療機構壓力,減少院內感染風險。

用戶可採用智能問答的方式,通過語音或文字輸入,小依醫生可提供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類型的反饋。系統根據國家權威機構給出的疾病指南,通過預問診問答對的形式完成信息採集和結果判斷,明確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性。

針對疑似患者,小依醫生會提供智能發熱門診推薦,自動與定點醫院對接,並銜接線上問診、預約掛號、診前檢驗推薦、採集病史等服務,便利就醫。疑似患者提出申請,專崗醫生審核。

全國首個抗疫AI影像系統,3秒內完成新冠篩查

依圖新冠肺炎小依醫生界面

目前,新冠肺炎小依醫生已經部署至上海、浙江、廣東、四川、廣西等十幾個省級行政區的幾十家醫療機構,及多地政府公眾號平臺和全國互聯網平臺,實現從區縣到千萬級城市的全面覆蓋,包括上海市一網通辦、上海徐匯“匯治理”市民服務平臺、上海長寧區政府官方網站、深圳市公安局、健康連州(覆蓋連州全縣)、銀川健康廣場(銀川衛健委平臺)、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為大規模復工全面來臨提供保障。

全國首個抗疫AI影像系統,3秒內完成新冠篩查

據瞭解,截至目前,依圖抗擊新冠疫情AI產品已在全國範圍內部署及應用,馳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100多個醫療、公共機構,累計服務超過10萬人。

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正在為抗疫一線帶來更多勝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