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小麥黃萎病是什麼症狀,怎麼辦?

手機用戶69857424663


小麥黃萎病是什麼症狀,怎麼辦?

一、小麥黃萎病的主要症狀

小麥黃萎病是什麼症狀呢?其症狀表現就是麥苗發黃不長的現象,此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得病的植株生長受阻,病葉先由植株下部向上部逐漸發黃,最終全株染病變黃。

初期的發病葉片,葉緣或葉脈間褪綠變黃,但是葉脈仍為綠色,繼而逐漸發展為半邊葉或整片葉變黃,也有的是葉片出現黃斑,葉緣輕微上卷。小麥幼苗發病時,植株生長緩慢,株矮櫱少,根淺易拔,外觀葉片漸漸褪綠,葉片上呈現出與葉脈平行的黃綠相間條紋,繼而變為黃色。小麥拔節期發病時,從新葉自上而下的發生黃化,葉色稍深,窄厚質脆。當病害繼續發展時,可見病株晴天高溫時萎蔫,陰涼天或早晚間恢復,繼而病株徹底萎蔫、葉片乾枯、捲曲脫落、最後整株黃萎死亡。

二、小麥黃萎病的主要原因

小麥黃萎病的病原體是真菌大麗花輪枝孢菌,該病菌跟隨病株在土壤中越冬,它能在土壤中存活7年左右,還具有在種子內外越冬的能力,因此可以造成遠距離傳播。此病菌入浸小麥後,先在小麥的根部維管束內生長繁殖,然後蔓延到小麥的莖、枝、葉以及果實內部。

小麥黃萎病可因各種蟲害、農事操作等引起帶菌傳播,其中蚜蟲是最重要的傳播途徑。如果在小麥秋播時天旱高溫,春季回暖過快的時候,容易發生蚜蟲危害,極易發生小麥黃萎病的流行。蚜蟲傳播病菌主要是小麥的根部傷口、或者小麥幼根的表皮,或根毛等處侵入。

三、小麥黃萎病的防治方法

小麥黃萎病防治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小麥蚜蟲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適時進行藥劑防治,並嚴格掌握減少殺傷天敵。

農業防治:清除田邊雜草、選用抗蟲品種、適當遲播、增施基肥,追施速效肥、以健壯麥株增強抗蚜能力。播前種子處理,按照10公斤麥種用7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克,兌水700毫升 拌種,或用種衣劑奧拜瑞或者亮穗等進行拌種。

藥劑防治。化學防治蚜蟲是預防黃矮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每畝可選用50%的抗蚜威可溼性粉劑10克,兌水30公斤噴霧,或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也可同時加配抗病毒劑及葉面肥效果更好。要注意在小麥楊花及穗期治蚜要選用速效低殘留農藥,以減少汙染和殺傷天敵,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80ml 、2.5%氯氟氰菊酯25-30ml;或10%吡蟲啉30克、或3%的啶蟲脒40-50克兌水50公斤噴霧。

總結,小麥黃萎病的症狀就是麥苗發黃不長,表現在病株低矮,病葉由下向上逐漸發黃,最終全株變黃。初期葉緣或葉脈間的葉肉褪綠變黃,繼而整葉變黃萎蔫,葉片乾枯、捲曲脫落、整株萎凋死亡。防治方法可採取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農業防治就是選擇抗蚜品種、做好種子處理和田間管理等。藥劑防治要注意使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噴施。以上分享如有不妥,敬請指正為謝!


幸運的林星星


小麥黃萎病,主要發生在冬小麥的廣大種植區,以秋季和春季,發病比較多,秋季播種之後的幼苗期一直到越冬前,氣溫高,適宜蚜蟲發生危害,然後隨著氣溫的降低,蚜蟲也進入冬眠,一直到第2年氣溫回升,小麥返青期一直到小麥生長中後期,都會有蚜蟲帶毒傳播,小麥中後期出現危害,一般症狀不明顯,能正常抽穗。

造成小麥出現蚜蟲,與秋冬季節的氣溫高有關,氣溫越高,持續的時間越長,蚜蟲就危害的越厲害,秋冬季節,雨雪過少,冷空氣來得晚,第2年春季,小麥受蚜蟲的危害就重,特別是一些有翅蚜蟲,轉株危害容易,對小麥的危害超過無翅蚜蟲。如果秋季,春季乾旱發生較重,小麥田受害也重,如果秋季乾旱,春季雨水頻繁,或者秋季,春季雨水頻繁,第2年,冬小麥受害也會減輕很多,甚至看不出來有危害的症狀。

小麥黃萎病的防治方法,小麥的黃萎病,並非像棉花那樣的黃萎病,使用殺菌劑是無效的,在防治方面,需要進行綜合防治,預防為主。

1,選擇高抗病的小麥品種,隨著近幾年小麥抗病品種的不斷更新,應儘早淘汰容易受病的小麥品種,選擇抗病能力強,優質高產的小麥品種,是最簡單,直接預防小麥受害的措施之一。

2,適期播種,近幾年天氣較往年的溫度稍高,秋季種植過早的小麥,反倒不如種植晚的小麥產量高,小麥種植過早,容易造成入冬前,小麥苗生長過旺,群體過大,過早種植的小麥,很容易招惹蚜蟲的危害,並在根部越冬至第2年春季,繼續危害。

3,藥劑防治,小麥種子採用噻蟲嗪種衣劑進行拌種,降低蚜蟲的越冬蟲口數,可達到減輕危害的目的。

4,噴灑農藥,小麥越冬前氣溫高,容易引起蚜蟲危害,可在苗期噴灑1000倍液吡蟲啉+有機硅農藥增效劑,或者2000倍液噻蟲嗪+有機硅農藥增效劑,越冬前與開春後小麥返青期,進行分別噴灑,消滅蚜蟲,從而可減輕或者避免小麥黃萎病的發生。


木雨聽風


以前是因為乾燥,現在不幹燥應該是因為紅蜘蛛和小麥蚜蟲傳染的一種病毒病。有專治紅蜘蛛的農藥一般情況下,使用5%阿維菌素5000倍+24%螺蟎酯懸浮劑3000倍。



聚焦視界經典


作為一個老植保工作者,我知道小麥有黃矮病、叢矮病以及白粉病、紋枯病、全蝕病、葉鏽條鏽杆鏽病、赤黴病等等病害,但是還是第一次聽說小麥有黃萎病。

也許是題主發現了小麥新的病害,也許你是把黃矮病誤認為成了黃萎病,但是我負責任的告訴你黃萎病是棉花主要病害,也是茄果類蔬菜的病害。

但是,它不屬於小麥病害!



以上圖片屬於番茄黃萎病。


人已醉夢難醒


1.為了及時的防治小麥黃矮病毒病,應及時選用藥劑進行防治。及時選用抗病種的小麥品種,同時對小麥拌種甲拌磷原液100-150g加3-4kg水拌麥種50kg,也可用種子量0.5%滅蚜松或0.3%樂果乳劑拌種。

2、對小麥黃矮病毒病開始噴施農藥,選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滅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

3、毒土法40%樂果乳劑50g對水1kg,拌細土15kg撒在麥苗基葉上,可以有效的減少越冬蟲源。在小麥黃矮病毒病發病初期,可用農藥2%條縮康(武夷菌素)每畝50毫升進行防治小麥黃矮病毒病,效果極為顯著。


菜小川


小麥黃萎病來之時間及原因,應當查明。就現在之時空,小麥黃萎病只在外葉之上梢。低部葉片寬而厚,現深綠色。夲人推測可能冷空氣所襲,影響較微。

清明時節過後,天地之氣轉暖。並且土壤為有質深沃土地,應小心紅蜘蛛來訪,應當注意細心觀察。頂稍顯白色下部葉呈黃至橙色,引起病毒類疾病,造成片而死亡。應當謹慎。

尤其廢髒水灌進麥田,髒水過多引起麥根受到損害,人類為麥田造成傷害,又多麼疼心。

立夏前後現此象,葉片斜立向上長,若有此象旱必澆水,肥以氮肥為主項。東南風來之天氣暖,應查紅蜘蛛是否到場。

小滿節氣若來到,麥穗顯出有麥芒。上邊說到若無到,蚜蟲應到我麥場。

據題意觀時節拙文己提到,肥水跟隨麥生長。若有害種必兌藥,肥料微素也噴上。

有時雜草為媒介,初冬滅之初春拔。為的即為多收糧。

村民經驗,希能幫上。


蔚蔚姥爺219


種 75%甲拌磷(3911)乳油150毫升加水5公斤,拌50公斤小麥,堆悶8-12小時播種;或用0.5公斤乙拌磷粉劑拌50公斤小麥種,或用5%涕滅威微膠粒劑每畝1.5公斤蓋種。

(2)大田治蟲防病;秋季發現有蚜蟲傳毒中心,及時噴藥控制,如果全天普法,全田施藥, 採用藥劑及使用方法同蚜蟲


鄉村飯飯


小麥在靈壽栽培歷史悠久,長年播種面積穩定在18萬畝左右。隨著農業化學除草與機械化的普及和提高。小麥栽培過程中,各種侵蝕小麥的自然病害也隨即而來。秸稈粉碎過大過長,腐熟不充分,農民除草大量使用除草劑,都給小麥生長帶來了不利因素。對小麥豐產豐收造成嚴重損失。


眾誠山珍


小麥黃萎症狀是 初期發病葉片葉緣或葉脈間葉肉褪綠變黃,葉脈尚為綠色,逐漸發展為半邊葉或整葉變黃,或出現黃化斑駁,掌狀黃斑,葉緣稍上卷。

對已發病田塊,加強水肥管理,可減少損失。


白寶匯農特產


一般是得了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