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仁用杏是以杏仁為主要產品的杏屬果樹的總稱。仁用杏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成為我國北方最普遍的果樹之一。仁用杏是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口味獨特的鮮食果品。杏仁收購價格高,是一項農民脫貧致富的可靠經濟來源。在杏樹栽種過程中,除了必要的肥水管理之外,還需要加強杏樹病蟲害管理,降低病蟲害給杏樹帶來的損害。

筆者結合多年生產經驗,將仁用杏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1 主要蟲害及防治技術

1.1 主要蟲害

1.1.1 介殼蟲 介殼蟲是危害大扁杏主要蟲害之一,以杏球堅介為例,此蟲1年發生1代,以2齡若蟲在枝條腹面的裂縫及粗翹皮外越冬,第二年春季開始吸食樹體枝葉,進行危害,造成樹體衰弱,結果少,重者導致枝條枯死。

1.1.2 食心蟲 杏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都為害杏果,以幼蟲蛀食果實危害,在果實內縱橫串食,並排糞於果實內致使果實呈“猴頭狀”果或“豆沙餡狀”果,使果實完全無食用價值,嚴重影響果樹產量和果實品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 1.1.3 蚜蟲類 蚜蟲1年可發生10~20代,以卵在樹皮縫隙間和枝杈等處越冬,第二年3月萌芽時開始孵化,杏樹花期是蚜蟲的孵化盛期,花開放時孵化結束。蚜蟲帶吸嘴的小口針刺吸葉片,使受害葉片扭曲成團,影響光合作用。
  • 1.1.4 杏仁蜂 主要為害杏仁,該蟲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園內落杏及枯乾在樹上的杏核內越冬越夏。4月下旬化蛹,杏落花後開始羽化,後咬破杏核爬出。在杏果指頭大時成蟲大量出現,飛到枝上交尾產卵,幼蟲孵化後約在6月上旬老熟,即在杏核內越夏越冬。
  • 1.1.5 天幕毛蟲 此蟲一年一代,孵化在枝條上越冬,4月上旬杏芽蕾期開始活動,幼蟲具有群居性,常在樹枝杈部拉網。
  • 1.1.6 象鼻蟲 該蟲食性雜,4月末,在氣候乾旱的條件下危害嚴重。

1.2 防治技術

1.2.1 農業防治

清除病源蟲源。及時清理僵果、病果、落葉,結合冬剪,將病枝、枯枝剪掉,同時清除田間的雜草,帶出地外集中燒燬或深埋,減少侵染源。深翻樹盤,使越冬成蟲不能出土。設置隔離帶,控制杏象甲、紅蜘蛛等上樹。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1.2.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蟲的趨光趨化性,在田間設置黑光燈誘殺金龜子和桃蛀螟成蟲,用人工合成的桃小性誘劑粘蟲板誘殺桃小食心蟲雄成蟲。

1.2.3 化學防治

介殼蟲類防治適期在若蟲孵化盛期(5月底—6月上旬)。在芽膨大時噴5毅石硫合劑,或50%磷胺乳劑800~1000倍液。蟲害嚴重的果園,在幼蟲越冬後出土盛期,向地面噴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或用4%敵馬粉劑75kg/h㎡。噴前除淨雜草,噴後淺鬆土,使藥土相混。在卵果率達1%左右時,用50%殺螟松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0000倍液噴灑,效果都很好。蚜蟲在4月開花前卵孵化期噴藥,消滅無翅成蟲,花後至初夏噴藥1~2次,消滅遷飛之前的有翅蚜。藥劑防治方法:花前、花後用桃蚜淨800~1000倍液或20%掃利乳油4000倍液噴霧,在遷飛前用25%速滅威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殺有翅蚜蟲。杏仁蜂防治方法:成蟲羽化盛期即落花後,噴50%磷胺乳油800~1000倍液。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2 主要病害及防治技術

2.1 主要病害

2.1.1 流膠病 流膠病害分為春季流膠、夏季流膠、秋季流膠,一般多發生在主幹、主枝分杈處或剪鋸及蟲害傷口等處。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和側芽侵入。病斑大小不等,發病初期,病部略膨脹,溢出透明膠質,雨後流膠加重,其後樹膠失水變幹成堅硬的琥珀狀膠塊,輕者樹勢衰弱,重者樹體死亡。

2.1.2 根腐病 主要浸染根部,4月下旬—5月上旬開始發病,杏樹得病後,新梢彎曲,葉片失水青幹,地下根莖根皮幹腐,木質枯朽,嚴重時整株枯死。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2.1.3 杏疔病

1年發生1次,沒有第2次侵染髮病。為害新梢、花和果實。被害新梢生長停滯,葉片呈簇狀。沿葉脈逐漸變黃變厚,後期呈紅褐色、黑褐色,質硬脆。病菌的性孢子器呈黑色小粒分佈在病葉的正反兩面,在病葉中越冬。春季子囊孢子由病葉內放出後借風雨傳播到幼芽上,遇到適宜條件,即很快萌發侵入,5月初被害症狀就會呈現出來。

2.1.4 杏褐腐病

褐腐病又稱果腐病、菌核病、灰腐病、實腐病。主要為害果實,也為害花和枝梢。果實發病初期為圓形褐色斑,後擴展到全果,使果肉變褐、軟腐。病斑有圓圈狀灰白色黴層,為分生孢子絲。病果少數脫落,大部分腐爛失水而幹縮成黑色僵果,掛在果枝上不落。爛果往往散發出特殊香氣。花器感染此病時,起初在花瓣上或柱頭上發生褐色斑點,後整個花器變成黑褐色,枯萎或軟腐,乾枯後也殘留在枝上。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2.2 防治方法

2.2.1 農業防治

合理修剪,保持樹體通風透光。修剪時儘量保證剪鋸口平整,用5毅石硫合劑塗抹傷口,然後用煤焦油保護傷口,預防傷口腐、抽乾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每隔1~2年鏟去病部和老皮,集中深埋或燒燬刷塗物。冬季給樹幹、樹杈均勻塗白,防止害蟲產卵(如小蠹蟲),防治流膠病,同時可防止日灼,提高樹體抗寒能力,推遲開花期,減輕晚霜凍。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2.2.2 化學防治

流膠病治療用2%春雷黴素水劑500倍液,或加入40%鏈黴素可溼粉10000倍液田間均勻噴霧,嚴重樹木刮除病斑後塗抹300倍液2%春雷黴素水劑配合鏈黴素,可很好的治癒桃樹出膠。

根腐病防治適期是每年的4月下旬。常用的防治藥劑有2毅石硫合劑,200倍液硫酸銅或200倍液45%的代森銨。成年植株發病後,在距離樹根50cm處挖環狀溝,深、寬各25~30cm,溝底倒入殺菌劑,等藥劑滲透後,將土回填,用量為15~20kg/株。幼樹只需要在樹根周圍扎眼,深至根系,從眼中灌入殺菌劑,用量為5~10kg/株。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杏疔病防治以預防為主,在杏樹發芽前或發病期,將染病的枝幹剪掉,清理地上的病葉和病果,帶出地外並集中銷燬,此項措施實施3~4年,基本可以杜絕此病的發生。

也可在杏樹展葉後,噴布半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一兩次,預防該病的發生。杏褐腐病採用化學防治時,要分期防治,發芽前可噴5毅石硫合劑防治,生長期選用多菌靈600~800倍液,或科博98%的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或菌立滅600~8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以防止產生抗藥性,共噴2~3次。

仁用杏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和採取措施科學防治技術

3 結束語

加強仁用杏病蟲害防治,是保證仁用杏優質高產的重要措施。防治時要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出發,合理使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重點消滅蟲源、病源,輔以噴藥防治,將病蟲害發生控制到最低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