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小姨多鹤,电视剧和小说,你看过后的感想,感觉和评价?

家乡二少


三天,看了整部剧,太苦的一部戏啦,哭了好几场。

一个女人,对男人和对孩子,想爱不能爱,想爱不敢爱,每天就眼睁睁的看着,默默的付出,对大姐心存感激又心感愧疚,但更多的是畏惧,总是被莫名其妙的发火,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同时,里面大姐这个角色,看似破马张飞,飞哼跋扈,其实也是个苦情的人,每天都生活中担心和害怕之中,一个女人,孩子不是自己的,老公每天盯着别的女人,无时无刻都在拥有与失去中徘徊,所以她必须要用这种强势的方式,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包括她自己,都是我的,都是我的,都是我的。

总之,真的是一部9.5分的好剧,推荐值得推荐


矿泉水不可乐


小姨多鹤,电视剧和小说,你看过后的感想,感觉和评价


《小姨多鹤》是旅美作家严歌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引起了较大反响。同名电视剧是剧作家林和平、导演安健据此改编并拍摄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两相比较,电视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时代背景等方面做了较大改动。应该说改编是成功的,是符合电视剧的艺术规律的,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性艺术考察,不仅可以弄清楚电视剧《小姨多鹤》的成功改编之所在,还可以从中探讨小说和电视剧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特征。

《小姨多鹤》所讲述的大的故事框架是一个日本“满洲开拓团”的女孩子竹内多鹤,在日本战败之后,被一户张姓中国人家当做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收养。张家原本想在她生下孩子后就丢弃她,但没想到她在中国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并且为张家生了三个孩子。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不允许一个丈夫有两个妻子,于是竹内多鹤就只能以孩子小姨的名义,在这户家庭中生存了下来。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才得以重返日本。这是小说和电视剧共有的故事框架,但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却又有不同的具体的情节表述。

总体说来,小说以冷艳的文字,以节制的理性,讲述了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而电视剧却以热烈的画面,以饱满的亲情与鲜明的人性,演绎了一个令人神伤的故事,在小说中,张俭的父亲是一个小火车站的站长,他买多鹤,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代替不能生育的儿媳妇朱小环为张家留下哪怕一个子孙后代,以免人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遗憾。张俭在与多鹤的接触中,更多的是出于为小环报仇而实施的报复行为,字里行间充斥着人生的荒谬和冷酷。

而电视剧中,张俭的父亲成了一个石匠,由于不敢违背土匪让他拉走死人的旨意,才将多鹤从死亡的边缘拽了回来。不仅救活了她,而且还医治好了她的伤痕。其后,多鹤将心比心,以情还情,在知道了小环的不幸遭遇和张家的朴素愿望之后,主动地提出要为张家生孩子。且不说多鹤抱有怎样的为日军兽行谢罪的动机,单说多鹤本人的悲惨境遇就已使她萌生了知恩图报的心理。因为多鹤是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人,知道生命的宝贵和张家的厚道。这种艺术处理,由于渗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所以让人感觉起来并不突兀,而是合情合理。

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分别有一次多鹤被张俭故意丢弃的经历,但由于丢弃的背景不同、过程不同、结局不同,所以也给人留下了不同的艺术感受。  小说中,张俭丢弃多鹤是在他们去了南方,多鹤已为张家生了三个孩子之后,张俭觉得这种畸形家庭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于是自导自演了一幕活报剧,把多鹤故意丢弃在长江边上,致使多鹤在流浪了近两个月之久,才衣衫褴褛地回到家,而在电视剧中,编导将其处理成张俭是在接受了舅舅的唆使之后,才将多鹤丢弃在荒山野外的古庙旁边,是张俭的母亲逼着张俭找回多鹤,才没有使多鹤命归黄泉。

两次丢弃,一次主动一次被动,一次心甘情愿把事情做绝、以绝后患,一次背负着良心的谴责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虽然都把张俭的矛盾心理、复杂感情很好地反映了出来,但电视剧的情节处理却让人感到有更浓郁的人情味,以上只是故事刚刚开始部分讲述的两个大的情节,经过对比,不难发现其中的变化。其实,在他们后来三十多年的漫漫生涯中,无论世道如何变迁,世事如何难料,他们一家如何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有过怎样的矛盾与猜忌、困惑与摩擦,电视剧总能够以人性与亲情为纽带,将家庭、人生、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情冲击。

在电视剧中,始终荡漾着一股热气腾腾的情感力量,而在小说中,却到处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小说讲述的是历史,电视剧讲述的是故事。小说注重的是如何将历史讲述得更加明白透彻,电视剧注重的是如何将故事演绎得更加荡气回肠。文体不一样,落脚点不一样,所以对故事情节的处理自然也不一样,小说的结尾和电视剧的结尾也有很大的出入。小说的结尾是一种交代性的写实性的结尾,虽然清楚但难免冷酷。电视剧的结尾则是一种写意性的、想象性的结尾,充满着温情,让人浮想联翩。




年纪渐渐变大,很少会为了追一部电视剧而熬夜了,但昨晚我却被被孙俪主演的《小姨多鹤》深深吸引,不知不觉间一集看完又看一集直到外面的天都亮了,我还是依依不舍。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小编就看过《小姨多鹤》这部小说,是由严歌苓所写。但昨晚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仍然忍不住的哭了好几次,孙俪主演的小姨多鹤真的是太善良、太伟大了,换做是其他的女子,谁能忍受看着自己的孩子管别人叫妈,多鹤还要时时刻刻的受到小环的猜疑和挤兑,多鹤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家,但是她在家中有地位吗?严格来说是没有的,但多鹤却不抱怨、不委屈,仍然拼命的挣钱养家,这份坚韧就是有些男人都是做不到的。

虽然说电视剧和小说的剧情有些许的调整,但整体影响不大。电视剧依然表达出了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不管在多么动荡的年代,人们身上的善良、坚强、知恩图报这些美好的品质依旧是整个社会的顶梁柱,而且会代代不息的一直延续下去。

电视剧中的多鹤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几次想过轻生,但是最后依然选择坚强的活着,小编觉得多鹤身上背的包袱真的太多太多。就像是她为了报答张家的救命之恩,答应为他们家生孩子还不求名分。更因为张俭媳妇小环被日本人害的一辈子都不能有孩子,多鹤让自己的孩子叫小环妈妈。多鹤如果想和孩子们说出事情的真相,有的是机会,但是她没有,她是善良的,她是真心想要为自己的同胞对小环做一些补偿。

在我看来,多鹤对每个人都很好,唯独没为自己做过什么,把自己的生活活成了一场悲剧,当然了,在那个年代,多鹤作为日本人本来就是身份敏感,能活下来就已经特别的不容易了,小环虽然嘴巴坏一点,但是心肠还是好的。

多鹤的一生唯有在剧情的最后才有了属于她的幸福,当多鹤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竟然没死,还几十年来一直寻找着自己的时候,留下了幸福的泪水。多鹤本来答应小环不回日本的,但在她看到母亲的那一刻,她改变了主意,决定随母亲回国,多鹤终于为自己着想了一次。

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小伙伴也可以和小编留言讨论,小编我真的是为一生苦命的多鹤流干了眼泪。


小恒看动漫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严歌苓的书,说实话,深深被震撼了。我就从书本的内容来讲讲感受吧。

整本书的结构刻画都引人入胜,情节合情合理,从代浪村的自杀潮中逃出来,被土匪掳走,再到被张站长选中麻袋,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名种注定一般,情节单纯,描写却深入肌理,描写的年代跨度也相当之大,张铁的红卫军思想、张钢的倔强,丫头的下乡经历,都是那一个时代的缩影。还有三个人的别扭爱情,小石、小彭对多鹤的爱,不一样的方式,内心也都无比的矛盾,总之最后的归宿还是好的吧,多鹤回到了日本,张俭也去日本治病了,小环在等待中也将会去日本吧 ,说实话,多鹤一生确实坎坷,但同时,我也很心疼小环,她是如此的坚韧和无私。

在人物刻画方面,我被严歌苓的能力深深震撼了。尤其是对朱小环的刻画,她骂人的神态,利索的动作,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活生生的就从书里走出来了一般(在此想说闫学晶老师演绎的相当好)。书中竹内多鹤隐忍且专情。对爱情、对生命的执著,超强的忍耐力,都是那样的真实。在中国土地上的日本人本身就是很矛盾的存在,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也着实尴尬,张(良)俭是个重视憨厚的人,书中描写的是他是一个有着骆驼眼睛的人,这形容简直绝了,让人一下子抓住了神韵。

书中的两个人物,多鹤和小环,两个女性形象,一刚一柔,颇具风采,但她们都是那样的坚强和善良,值得爱与被爱。


开往霍格沃茨的列车


《小姨多鹤》-人世间的苦难只是你美丽人生的注脚

且把杂谈换酒钱 2019-04-29 11:12:2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华民族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

在广袤的东北白山黑水之间,有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开始转折

她叫竹内多鹤,一个日本小姑娘,严歌苓笔下《小姨多鹤》一书的女主人公

时年的竹内多鹤似乎只有12岁,一个小姑娘,日本殖民开拓团的一个小村民

什么是殖民开拓团?就是非战斗人员的鬼子,他们在中国土地上从事经济侵略行动的鬼子。不要以为不带枪他们就没有杀伤力,他们的杀伤力甚至比战争更可怕,他们想永久的拥有这片土地。

多鹤的国家战败,她的国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她们还没来得及撤出中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饱受苦难的中国人发泄的对象

1945年南京受降

一个12岁的小姑娘,战战兢兢的跟着族人逃亡,忍受寒冷、饥饿、疾病、死亡等等惨剧。我并不想为侵略者开脱,但是我觉得一个12岁的小姑娘在日本人的侵华罪行中应该不会有什么功劳。当然她自小耳濡目染应该也不会觉得这些罪行有多么罪恶。

不知过了多久,她们被中国人俘获,装入麻袋,摆在了集市上被拍卖。厉害了,恕我孤陋寡闻,我一直不知道中华大地上也有像亚美利加大陆上一样存在过奴隶市场。她的买主,东北一个铁路工人夫妇,为儿子买下这个日本姑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儿媳妇在身怀六甲期间被日本人追杀导致流产且失去了生育能力。他们家需要传宗接代,所以就买一个媳妇回去。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生完孩子把她赶出去就行了,因为她是个日本人,不方便留在家里。

多鹤,竹内多鹤,日本小姑娘,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他有了男人,叫做张俭,张俭有个老婆,不能生育的那个,叫做朱小环。她,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在这个家里,她努力的做好一切。因为她无家可归,无人可依,孤独,恐惧,罪恶感等等情绪互相交织,她小心翼翼的维持着自己的位置,生怕再失去这并不算好的条件。她明白她的使命,她不敢奢望爱情,她只是个生孩子的工具;她知道自己没有地位,她不是妻子,不是小妾,也不是她生养的孩子的母亲,她是这个家里尴尬的存在。

孙俪在同名电视剧《小姨多鹤》中完美演绎了多鹤

时间来到1949年,全国解放了。新中国的政策不允许一夫多妻,麻烦来了。他们一家四人四处躲避,小心翼翼的应对着别人的眼光、质疑。这几年的生活对于多鹤来说是解决了衣食饱暖问题之后产生的情感折磨。朱小环是个刀子嘴豆腐心,说话实在不好听;自己的男人,连丈夫都不是,还几次想抛弃自己;生了三个孩子,却连一声“妈妈”都没有听到过。

再后来不尴不尬的生活了几年后,遇到了一个好男人,一个坏男人。一个小石,真正的爱她,可能是苦难的人生追求幸福的最后机会,他死了,死在自己男人的手下。一个小彭,国家干部,却满脑子坏主意,人品极端卑劣,处处刁难折磨。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可能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原因吧,她的男人张俭,也曾给过她一段疑似恋爱的美好爱情。可惜太过于短暂,这个男人也被陷害进入牢房。家里只剩两个女人,三个孩子。这两个女人,按照中国传统观念,那就是正室朱小环,多鹤,不知道算是亲戚还是小妾还是二房。三个孩子都是多鹤生的,但是只能叫小姨。女儿春美,考上了空军,却因为在梦中说了日本话被检举揭发导致发疯;两儿子张钢张铁,积极加入时代洪流,与家人划清界限,离家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生活很艰苦,朱小环和多鹤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逐渐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了维持家庭,两人辛苦的劳作。然而命运从来不会雪中送炭,每每总是落井下石。朱小环灵活的头脑加上多鹤勤劳的双手,是他们仅有的对抗命运的武器。可以想象两个女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小心翼翼的生存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也可以想象他们失去男人和子女经历了多大的心理煎熬。然而,作家总是会给人以希望,这个故事终于要在灰暗压抑的大环境中迎来一抹色彩。

1945年多鹤在逃亡的过程中救助过同村的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长大后成为了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的医生(护士);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访华。日本社会开始关注流落在中国的侨民。

多鹤一直以来担惊受怕如芒刺在背的日本人身份,突然,从耻辱变成了荣耀,变成了两国外交的润滑剂。多鹤去了日本,多鹤把她生病的男人张俭带去了日本治病,多鹤给他的子女提供了日本留学(旅游)的机会。多鹤依然是小姨,只是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的隐瞒身份了。最大的苦难,结束了。

苦尽甘来,没想到她能演绎得如此完美

纵观多鹤这一生,早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强势,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衣食优渥;少年时期日本战败,她遍体鳞伤的捡回了一条命,战战兢兢的活着;青年时期赶上国家大建设,在辛苦和劳累中照顾子女家人;中年时期经历了黑暗的时代,失去爱情,失去依靠的男人,被子女歧视,被小人觊觎;中老年时期跟朱小环(尴尬的关系)相依为命维持家庭;老年时期赶上中日邦交正常化,终于可以抛弃担惊受怕隐瞒了半辈子的负担。

顶住,没死就继续顶

人生总是充满苦难,严歌苓先生这部著作也许正是要告诉我们坚强的与命运搏斗。想想我这段时间的颓丧,想想我这两年经历的苦楚,再看看我这种几欲崩溃状态,唉,真是汗颜。

多鹤差点失去生命,我平稳健康的活到了30岁;多鹤连个名字身份都不能有,我是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多鹤期盼过也曾短暂的得到过的爱情,我经过更美好更刻骨铭心的;多鹤在家里没有什么地位更像个奴隶,而我则是家中的长子父母的希望;多鹤需要付出巨大的辛劳和汗水才能勉强吃饱肚子,我生活在这个时代起码不用担心吃饭问题。

多鹤的一生,是拼搏战斗的一生,是柔弱而又强大的一生。她虽然是个弱女子,但是她比我坚强多了。想想这些,真是汗颜,作为一个七尺男儿,惭愧。不就是创业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嘛,不就是生意惨淡看不到希望嘛。

会死吗?不会...

会放弃吗?不会。

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吗?当然会!

加油吧,骚年,别学三和大神,要学小姨多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