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闲着没事想了好久,这一辈子实事求是的说没有知己,没有真正的朋友,你们有几个?有何经历?

仁爱荣耀张振辉


很遗憾,我也没有知己和真正的朋友,并且我现在都成年了,也不小了,再往后,恐怕也不会有了。每个人如果处在这种境地里,应该都会感到遗憾。不过还好,能看淡这些我也很知足。没有知己的人大都有三方面的缺失。

第一点,人际能力。就算没有你心里想要的那种朋友,可是每个人对于知己的标准都不一样,你能碰到一个,难上加难!交际能力不好,你的感知不能被人感受到,这就很难寻找到好朋友。但是也不能说没朋友,好同学,有空一起出来吃个饭的也是朋友,只是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我有事急需朋友帮助,谁能站出来帮我呢?

第二点,真诚。喜欢说谎的人永远都不会有知心朋友哪怕是与他一同为壑的另一个说谎者。我们说的真诚是对人对物都以自己的诚心相待,可是有些人即使真心相待,也未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知己。但是真诚的人总比不真诚的人好,因为真诚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第三点,善良,并且让大家看到。善良是指人拥有很强的同情心,当发现别人遇到困难时,从内心深处机会产生乐意并且提供帮助。而懒惰和自私则影响了善良。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被懒惰和自私所笼罩着。善良很困难,因为即使你想,你身边的朋友们也不会和你想的一样。

总之,人的一生能够遇到自己的概率是很小的,遇到真心的朋友的概率也是很小的,大多时候,这个环境教给我们的我们的都是独立坚强。没有人懂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但是生活还是要过,以真心待人,得到什么,你都会坦然接受。





鲸与玫瑰


曾经也有过那样的人,曾经相约一起慢慢变老,曾经信誓旦旦的盟誓终究被世俗淹没。十几年前有那么一个朋友,从她结婚到生子每一件事都参与了,在她困难的时候,我就像影子一样可以随时出现在她面前。十年后,她所有难熬的日子都过去了,她有了自己新的朋友圈,就再也没有联系过我,就这样毫无征兆无声无息地消息在我的生命中。一度很想不通,很痛苦,后来慢慢想通了,没有谁可以陪你到永远,不必将许多人请进生命中,尤其是那些利用你,消耗你的人。

三毛有一句话说得好:知己有个一两个就行了,实在不必太多。庆幸的是我的生命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十八岁在异乡读书时相识,毕业后天各一方,但26年来从没断过联系,她曾经因为工作去过国外一段时间,我以为从此我们就断了,可是没有,她打了越洋电话给我,那一刻我很感动,而且心里笃定,她是可以一辈子相交的人。我们之间没有什么甜言蜜语,没有什么煽情的话,可是26年来我们从没超过半个月不联系,我们的情谊在这平凡的日子里从来没有断过。

我做任何事失败时她会在骂完我再安慰我,我有一点点成绩她比我自己还高兴,我们之间可以互损,我所有的缺点在她面前可以完全暴露,无需伪装。我们之间无需互相奉承,我们没有刻意地用物质维修这种情谊,各自的生日如果记得就买礼物,不记得也从没有计较过。彼此喜欢的东西在见面时会送给对方。这也许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虽然看似淡得不像那些有过盟约的生死之交,但永远长久。

所以真正的朋友,不是生死之交,不是长相厮守,而是经得住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当有一天你发现,有些人无话可说,有些话无人可说,那么就享受那份独处的孤独。





穿越情感时空


  • 人的一辈子总觉得年纪越来越大,真正的朋友反而越来越少。庆幸的是,我还有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朋友,是属于那种比姐妹还好的朋友。

  • 我是大学毕业后,单枪匹马到这个城市来工作的。可以说在这里没有亲人,没有同学。所有的朋友都是在工作后结识的。萍是我第一个工作单位的下属机构的同事。当时搞了一个本部门十大优秀年轻干部评选活动。萍是当时的候选人之一,我是作为本活动成员之一,去她们单位采访她,并负责她的事迹撰写。这样纯属于工作关系的认识,最后却成了最好的朋友。

  • 两年后我和她分别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各自到了不同的新单位,但我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却从来停止过。她陪着我进入婚姻,生了孩子,经历父母永别。我分担着她大龄剩女的压力,最后看着她走进婚姻,生下儿子。我们之间有太多的陪伴和帮助。每当我们和老公有矛盾时,和公婆发生争执时,在单位里受到不平待遇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对方。倾诉和安慰是我们的常态。特别是我,父母早早离开,对我的打击真的太大,是她的安慰、陪伴、鼓励,让我的心情能够平复。我们之间已经超越了血缘,成了最亲的姐妹。我们可以在对方面前放下任何的顾虑,讨论最敏感的话题,也可以放开所有的矜持,没个正形。放松自如,轻松自在,是我们一起的常态。

  • 有时候我经常想,感谢上苍对我的恩赐。在我和萍二十一年的交往中,彼此成为对方的支撑。尽管我们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氛围不同、性格不同,但我们都是视对方为亲人,我们愿意为对方付出爱和包容。
  • 我深信,再过多少个二十一年,我们彼此还会帮扶着走过,直到我们生命的尽头。


寒塘鹤影bean


好朋友很多。但知心朋友,真正走进心理的三个。

小A,她是我发小。一起玩泥巴,养兔子,放牛,摘茶。她还告诉我如何和男孩子打架。第一招打了就跑,第二招打不过,拉过手来咬死他。有一次我真这么干,被老师罚站1天,够难受的[呲牙]。不过老师不在时,她定会和我玩耍。我们形影不离从流鼻涕到品诗说史。什么磨难都少不了她。

小B,她是才女一枚,记者,曾是中文系高才生。我羡慕她的才华,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是个自恋家伙,到不惑之年,还经常告诉自己年轻正好十八。几年不见,叫我陪她玩什么?你猜不到吧!风筝。有点傻!都是都琼瑶和三毛一起成长。但我们不管多久没见面。只要一个眼神,彼此都懂得要干啥?

小C,他是我的后桌男同学,我们是很铁的那种兄第之情。有人也许奇怪,男女之间真实有"蓝颜知己"的友谊。原因我们上学成绩偏科,为了回家不让父母骂。所以考语文我会让他偷抄答案,考数学他给我答案。初中三年,我们互补都没被家长骂。也因此我得到绰号"男人婆"。我结婚时,我弟小,他帮我挑担。许多人以为我有二个兄弟。我小弟在学校被人欺负,他还去帮打架,被我骂一通。他爱人也成了我好友。

人活一世,有朋友是件幸运的事。得一知己,人生足矣!更何况我有三个,感谢上苍!





红尘一沫1号


我觉得我身边就没有知己,没有真正的朋友。无论曾经你自认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只要距离分开了,或者因为工作单位的不同,再好的友谊都会在现实中显得一文不值!

小学二年级班上转来了几位新同学。其中一个女生成了我的新同桌。就这样,我们的友情就从八九岁开始了。小学朝夕相处五年,初中同校不同班,但是我们依然还是好朋友,后来,我上高中,她上中专,周末有时我们还会相约在一起玩,她还会带我去她的学校。那时我想,这样一辈子的朋友多好!虽然那时才十几岁,就想着一辈子,未免也太早了。

人,只要走入社会,或多或少都会变的。后来,她中专毕业,依靠家里关系,她进入了移动公司。那时候“邮电局”改革刚刚开始,分身为“移动公司”和“电信公司”。而我,高考失利,没有复读,走入了社会,打工,失业,再打工,再失业。纯粹一个社会青年。那时候的我们,友情还在,也还经常联系。她那时的工作分白班和晚班。她上晚班的时候,只要我有空,我都会去等她下班。后来,她恋爱了,我就成了“电灯泡”,因为她约会时有好玩的就会叫上我,这样的朋友真的还是够意思吧?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些事情感觉开始有了变化。或许是因为工作单位“等级”不同,我们之间的“地位,收入”悬殊不同吧。有一次,我因为有事,在电话亭里给她办公室打电话,她同事接的。她同事都认识我,就跟我说她不在,让我直接打她的手机。我有点蒙了,她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她买了手机。后来我在她同事的告知下,第一次知道了她的手机号。(那时候街边建起了很多电话亭,座机开始兴起,家用电话也开始出现,安装费和电话费对于现在来说,也有点贵。那时能用上手机的人,也得算“有钱”人,😊😊)后来我才知道,她们在移动公司,需要买手机,而且还有补贴,所以比我们更有便利和优势。

这么多年的情谊,在现实面前真的变了!虽然我没有去问她为什么我们这么好的朋友,买了手机,连手机号码都不愿意告诉我,可是我知道,友情变了就是变了。没必要也不值得去问。从这件事后,我们就少了联系,也自然而然的很少在一起玩了。当时我就想,既然你看不起我,那我也不会再让你觉得我非巴结你不可。

不记得是隔了多久,她有一天打电话到我家,约我见面。原因是她要结婚了,她要把喜帖给我,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那天的天气不怎么好,下着毛毛雨。我们在约好的地点见面,寒暄了几句,她把喜帖拿给了我,当时的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习惯背包,所以我接过她的喜帖后就直接用手拿着。她后来说的一句话彻底让我跟她断了这么多年的情分。她看到我直接用手拿着请帖,就直接跟我说,把伞打开,别让雨水把她的喜帖弄湿了。当时的雨真的不大,我觉得换作是我的话,重要的是通知朋友去参加婚礼,喜帖的作用不就是写明了婚礼的时间和地点吗?更何况还不是像现在的明星或是大款结婚,特意去订制的高级请帖。听到她说的那句话,我没有说什么,打开伞后聊了几句就分开了。之后,我回到家,打开那个请帖后,用笔把我的名字划掉之后就把请帖撕碎丢进了垃圾桶。我妈还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把事情跟她说了一遍,我妈也觉得她说的那句话有些不太适合。她结婚那天我自然没有去,原本作为“好友”,我应该给你祝福,但是在你眼里我已经不再是你的朋友。

后来,我们在路上遇见,她问过我为什么婚礼那天没来,我借口当天工作加班,跟同事调不开。后来的后来,我们很少能碰到,我结婚也没有邀请她,再碰到,她离婚了,原因是什么不得而知,也跟我没关系。再后来,很讽刺的是有一天下班路过某酒店门口,远远看见一对新人结婚站在门口迎客。看着新娘有点眼熟。走近时已经来不及避开了,是她再婚,避不开就只有假装给她祝福,拿了两颗喜糖,她还让我进去吃饭,说谁谁谁都在里面,好朋友呢就没有给请帖了。那个“谁谁谁”也是我们以前共同的好友,那个朋友是卖猪肉老板,现在是已经是卖猪肉的老板娘了。这样的话听着有些搞笑!我婉拒了,毕竟我也不是她的好朋友,假惺惺地邀请太明显。走到她们看不见的地方,喜糖我丢进了垃圾桶。从此以后,我们真的就成了陌生人。

时隔多年,偶尔在街上遇见,我们也都不再打招呼,不再是认识的人,更不再是朋友!所以,虽然只是我其中一个跟朋友的故事,但是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曾经可以好到穿一条裤子的朋友,因为工作的不同,经济收入的不同都会改变你觉得心里最真的东西。爱情和友情都是要看钱的!所以我觉得,人生中的知己太难得了。


折翅的小蜗牛


俗话说“人生难得一知已”,这话一点不假。人的生活一定少不了与人打交道。有同事,有亲眷,有看似的朋友,但都不能称得上知已。那么什么是知已呢?我认为,知已是有共同语言的人,是在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你冲烽陷阵,两胁插刀的人!当一个人碰到难事的时候,多么需要有人帮助!当有一个人此时能为你站出来,为你排忧解难“包括情感和资金”,这个人就是你的知已,你永远要知道感恩,不要过河拆桥。人的一生,不会有很多知已,三个、五个就不得了,那你就是很幸福的人了!这是缘份!2015年我花210万买了一栋房子,全款!手中没有那么多资金,是我的朋友“知已”帮助我度过了那个难关,几十万几十万的给我,不讲条件,有一个朋友给了我二十万,我还钱的时候给了他五万的利息,他责怪我把他当成了什么人?当然啰我做事不让别人吃亏是我的办事风格!你说你没有知已,我来告诉你一招,平时你做人一定要多多关心帮助你身边的人,虽然前期我写了一篇好人不一定有好报的文章,但我依旧是一个喜欢做好事的人,多做善事,凡事能够舍身处地的帮别人着想,老天在上,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成就你的美梦!


幸福不会从天降123


人生一世,金钱容易得,知已难求。为什么?因为只要你肯动脑筋,不懒情就一定能挣到钱,这只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关;但知己需两人才能互称为知已,不然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自作多情罢了。

生活中有很多少手机通讯录,微信朋友圈密密麻麻的,吃来送往忙得不易乐乎,看似朋友众多,可夜深人尽时更觉孤单寂寞;出了事,找昔日的朋友,人人避之不及唯恐惹祸上身,甚是凄惨。

也有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但人生世事有了更深更独到的见解和感悟,慢慢放缓生活的脚步,将关爱和陪伴给予自已的父母、妻儿,将工作伙伴和家人严格分开。

说到底,我们成长到一定岁数,每个人都是孤单寂寞的,那种无助感会油然而生经久不散。放眼望去,四周都是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可他们的热闹都与自己无关。

我上学的时候有同学作好朋友:上班了有同事作朋友;不工作了只有猫作朋友。

你看,真是超硬核的现代牌:赤条条来去无牵无挂。



红佛夜奔


这不用想。我一辈子也没特别的好友,也没特别的知己,相处都是平平淡淡的。我个人觉得这样子挺好的!



用户6803323266


没有朋友没有知己挺悲哀的 可能是个内向的人 独来独往有点孤单 还是走向社会 积极 乐观 面包会有的 朋友也会有的!


智慧8867


人生一世知己难求!其实生活中很多朋友,各式各样的都有,吃饭的时候有酒肉朋友,打牌的时候有牌友,工作的时候有工友,上网玩手机的时候有网友……这些人都只能说是朋友,在这些人里有对你好的,有对你态度一般的,还有对你有敌意的,很多时候我们也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朋友,也许平时没常常来往的人在关键时候还能帮到你、替你说下话。但是知己就不同朋友了,我认为知己是朋友又高于朋友,知己是内心的停靠点,你很多时候不方便说的知己那里可以畅所欲言,他(她)不仅不会嘲笑你还会感同身受和你一起分担共同面对。知己还是灵魂中的另一个自己,和你有差不多的爱好,相同的价值观,一样的道德标准。也许你的知己在各方面和你不在一个档次,比如工作、家庭、社会地位等等,但是你就是毫无戒备的信任他,同样他也一样,这就是所谓知己难求。人到中年经历的事多了,更懂得知己的珍贵,更加珍惜这份感情,人生中能有三两个知己足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