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金屋藏娇”,并非是浪漫的爱情故事。

公园前156年,一个男婴在长安的未央宫漪澜殿呱呱坠地。男婴的母亲在怀上他的时候,梦见了太阳进入她的腹中。当男婴的母亲将这一现象告诉男婴父亲的时候,男婴的父亲也极为开心,认为这是大贵的征兆。

未央宫是所有西汉皇帝的皇宫,这个男婴生下来就已经注定大富大贵。可是男婴的母亲并不满足,她深深知道,想要永远保住自己的地位,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的儿子;而自己的儿子只要不是一国之君,自己的地位随时都有丢掉的可能。

男婴的母亲更加了解到,自己的家族能够荣华富贵,自己的兄长可以封妻荫子,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的地位。她的地位得失,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兴衰。就在儿子刚刚四岁的时候,她就亲自导演了一出“金屋藏娇”的大戏,让自己的儿子顺利取代原来的太子,巩固了整个家族的地位。

一直以来,“金屋藏娇”被渲染为青梅竹马的童话,甚至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爱情典范。但是任何历史事件都并非孤立发生,编成故事后,必然抹去了事件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素。以我浅薄的认知来看,“金屋藏娇”非但不浪漫,甚至还有一些残酷,它的背后,可以说是半部西汉外戚史。

“金屋藏娇”,并非是浪漫的爱情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他的名著《国史大纲》中认为,西汉是平民政府的兴起。确实,西汉政府拥有很浓厚的平民色彩,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了突出这一特色,在描述刘邦班底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从事低级的工作。

这样的描写,给后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就是用今天熟悉的社会形态去评估秦汉之交的那些人,造成了极大的误解。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刘邦的班底,包括刘邦本身,都是当时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生活自然比不上贵族,可是还能较底层的人士好太多。刘邦早年就和自己的发小卢绾一起读书,后来结识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成为他日后的主要依靠力量;给予刘邦很大帮助的弟弟刘交,曾经曾与鲁人在荀子学生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萧何曾经被举荐到秦国首都咸阳工作,他看到秦国气数已尽,辞不就任;剩下的陈平、樊哙、郦食其等人,虽然都是白丁,可是他们的远见卓识和能力也是在长期学习中积累的,谁见过每天耕地的人能说出“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的话呢?

在印刷术没有普及之前,读书识字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秦汉以及更早的时候,字的功能不仅仅是记录,也是一种与上天沟通的方式。正如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取了火一样,仓颉造字,也是将鬼神这种超自然力量才拥有的能力带到了人世间。“天雨粟,鬼夜哭”,描述了当时的人对字恐惧与欣喜的矛盾心情。

即便能够读书做官,刘邦的家境也不足以支撑起他早期创业时候的费用。那刘邦早期的经费源自哪里呢?很多人也许已经猜到,就是来自刘邦的岳父吕公的家族。

“金屋藏娇”,并非是浪漫的爱情故事。


历史绝非是故事,如果历史仅仅是故事,最起码不会有秦始皇焚书的事情发生。历史用冰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告诉后人,什么样的因就会酿成什么样的果。可惜,很多的历史作品,却完全编写为故事,忽略了本该交代的因果关系。

历史成为故事的后果就是,只看到某人做某事时候的慷慨激昂,忽略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比如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让历史完全逃离了现实,成为小说。

东汉末年的刘备请出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凭借自己的人脉向荆州的豪强贷款,才为刘备组建出一支刘备的嫡系军队,不知道这些,光说诸葛亮用兵如神,无兵可用,怎么如神?

吕公的家族因为避仇才从单父县迁居到了沛县。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吕公属于吕不韦家族的一支,那么吕公的家族避仇的这个仇家就大有深意了。

吕不韦投资了当时困于赵国的嬴异人;吕公投资了沛县的官吏刘邦。不得不说,吕姓家族才是秦汉两个中国早期集权国家IPO时期的大股东。

吕公的投资确实给刘邦帮到了很大的忙,却也将外戚这一剂猛药注入到了西汉政权的血液之中。在西汉政权的二百多年里面,没有一个皇帝逃开了外戚干政的魔咒。

“金屋藏娇”,并非是浪漫的爱情故事。


在创业初期刘邦选择外戚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当他完成了名义上的国家的统一之后,就开始着手制衡外戚了。刘邦杀白马订下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盟约,很明显是说给吕氏家族听的,但是他又不能明说,只能敲山震虎。

刘邦的担忧,在他死后应验了。吕后不仅将自己的哥哥封王,甚至将刘氏天下取而代之。幸好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军功集团以及刘姓藩王在关键时刻强强联合,刘姓江山才得以保全。

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生的乐趣。西汉前期的几个太后,几乎都是过山车般的人生。

作为女人,薄太后的出身并不光彩,他的父亲和魏国宗室的女人私通,才有了她。父亲死后,由于母亲的关系,她成为了魏王豹的夫人。更加诡异的是,有人预测她的儿子以后是皇帝的命。魏王豹知道后,喜不自胜,立即断绝了和汉刘邦联盟的关系,打着中立的旗号,和楚联合。结果不久之后,魏王豹被刘邦手下擒杀。

薄太后由于颇具姿色成了刘邦的后宫,可是她却没能得到刘邦的喜欢,尤其是生下孩子之后,叫到刘邦的次数就更少了。吕后专权,曾经受到刘邦宠爱的女人不是杀死,就是幽禁起来,只有薄太后跟随儿子被放逐到代地。

代地,与匈奴接壤,本来经常受到侵扰,汉与匈奴和亲之后,侵扰的频率变少了。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匈奴一旦遭受暴风雪等灾害,必然南下,所以还要加强守卫工作。

薄太后心里苦啊,谁说自己的儿子是皇帝的命啊!不过,能够平安就已经不错了。削平诸吕之后,薄太后终于时来运转,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自己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太后。

“金屋藏娇”,并非是浪漫的爱情故事。


汉朝军功集团以及刘姓藩王选择薄太后母子的原因很简单,相对来说,薄太后的亲戚势力最弱,构不成威胁。如果再来一个吕后一样强势的家族,他们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如果事情真的就这样简单,也就不会再有后面的波澜了。薄太后虽然不喜欢争权夺势,可是她的儿媳妇可就完全和她不一样了。

汉文帝的皇后就是后来的窦太后。窦太后的出身应该不错,史书记载为“良家子”。她本来入宫服侍吕后。吕后摄政之后,想要安抚刘姓诸王,就把宫女赏赐给他们。窦太后也在其中。

窦太后是赵国人,她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并且派人贿赂掌管分配的太监,一定要把她送回赵国。这个太监拿钱之后,稀里糊涂的把她编到了前往代国的队伍里。窦太后当时哇哇大哭,说什么也不想去,代国那个鬼地方,可能一辈子救死在那里回不了家了。

但是,吕后已经命令宫女必须到刘姓诸王的封地去,窦太后执拗不过,只好前往。代地来的那么多宫女,只有窦太后深得文帝喜欢,先后为文帝生下了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和梁孝王。

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王后。诡异的是,王后生的四个孩子全部病死了。文帝继位之后,立刻将刘启(汉景帝)立为了太子。原来王后生的四个孩子全部病死,不得不让人怀疑是窦太后所为,如果真是这样,真是深得吕后的真传。

窦太后崇尚道家,却有着极为强烈的权力欲望。当还是皇后的时候,她的兄弟窦长君、窦少君前来相认,就备授予了极高的官职。周勃和灌婴看在眼中,心中极为惶恐,吕后灭了,薄太后死了,现在又来了窦后家族。

“金屋藏娇”,并非是浪漫的爱情故事。


诉诸武力是最后的方法,能够不流血控制住外戚,才是一种高明的手段。于是周勃和灌婴请了有德行的人教育他们。因此兄弟二人虽然地位显赫,却从不盛气凌人。窦太后却不一样,汉景帝即位之后,朝廷上下一律学习黄老学说,对儒者进行打压。

窦太后特别疼爱自己的女儿刘嫖,正因如此,汉景帝对这个姐姐也是言听计从。汉景帝后宫的美人们知道长公主刘嫖说话有分量,攀附上长公主刘嫖的美人,都得到了汉景帝的宠爱。

刘彻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汉景帝排名靠后的儿子,按理说,皇位如何也落不到他的手上。可是他的母亲王美人偏偏不信邪,采取了和长公主刘嫖联姻的关系,让刘彻娶了刘嫖的女儿。联姻之后,她们下一步的计划就是除掉汉景帝最宠爱的栗姬,废掉栗姬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

王美人也是一个奇人,因为从她早年的经历来看,皇后的位置和她八竿子打不着。她的人生能够改变得益于她强悍的母亲。她的母亲就是秦汉之际燕王臧荼的孙女,名字加臧儿。

刘邦灭掉项羽之后,燕王臧荼和其他几位诸侯联名上书要去刘邦即皇帝位。可是刘邦即位之后,就开始处理异姓王,燕王臧荼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臧儿出生在陕西,而他们家族原来在燕地,这就已经说明,他们家族已经没落了。臧儿嫁过两次人,一次嫁给王家,生了一男两女;一次嫁给田家,生了两个儿子。

一晃自己的大女儿也到了出嫁的年龄,作为贵族的后代,臧儿认为自己的女儿即便不嫁给做官的,也要嫁给有钱的,于是嫁给了金王孙(为什么有钱?参考卓王孙)。

臧儿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卜筮可以预测未来,虽然大女儿嫁给了大户人家,她还是心有不甘,于是为两个女儿卜筮了一下。这可了不得,卜筮结果显示臧儿的两个女儿“皆当贵”。

“金屋藏娇”,并非是浪漫的爱情故事。


臧儿马上就与金王孙翻脸,逼迫女儿与金王孙离婚。金王孙不同意。但臧儿仍然强行带走了女儿。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臧儿将女儿送到了宫中,并且让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十分宠爱,封为王美人。

既然已经联姻,长公主刘嫖必然会替自己的女婿说话。长公主刘嫖每天都在汉景帝面前夸奖刘彻,诉说栗姬的不好,“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汉景帝听后非常生气,开始怨恨起栗姬。世间真的有报应吗?我不知道,但是长公主刘嫖的所作所为,让她的女儿在后来也承受了相同的痛苦,史书记载“陈皇后挟妇人媚道”,最终被废掉了皇后,真是报应不爽!

但是长公主刘嫖当然不会预知后来自己女儿的遭遇,她继续联合王美人攻击栗姬。这一次,王美人使用了以退为进之计,她暗地里派人让大臣催促汉景帝立栗姬为皇后,并且打出“母凭子贵”的口号。

汉景帝听了大臣的建议,极为愤怒,认为一切都是栗姬在背后捣鬼,于是乎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栗姬在这场打击之下,最后郁郁而终。长公主刘嫖和王美人终于到成了目的,王美人成功上位皇后,年仅七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后来继位就是汉武帝。

人都会对自己的生长环境产生逆反理性。汉武帝靠着姑姑和母亲上位,自然就会受到这两个人的控制。他害怕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所以传位给小儿子刘弗陵的同时,也就赐死了他的母亲钩弋夫人。

“金屋藏娇”是西汉宫廷斗争的缩影,这一说法不见于《史记》和《汉书》,但是这一说法脱胎于这两本书籍的记录,除了上面叙述的过程,正史中记载很简略:

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

实际上,围绕着金屋藏娇,各大外戚在汉武帝时期粉墨登场,窦婴、田蚡的争权夺利,卫青、霍去病的征战沙场,霍光一步一步走上权力顶峰······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他死后西汉帝国进入了下半场,上半场西汉国力在上升,下半场西汉的国力开始下降,始终没能摆脱外戚干政,最后王莽篡汉。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东汉灭亡,豪族崛起取代了外戚,外戚的威胁才真正的解除。

不幸的是,那个时候的中国进入了变相的封建制社会,一切仿佛又是一个轮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