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看待宋襄公的仁义?

尚宫女史


宋襄公因为让国于兄、泓水之战等事情,一直都是被天下人耻笑的对象,人们说他愚蠢,将自己的王位让给兄弟,又说他不自量力,企图以宋国一个小国的实力称霸诸侯,甚至出兵楚国。尽管遭受了如此多的非议,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对其进行褒扬。这其中便有司马迁。司马迁:“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同时司马迁还认为宋襄公算得上是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在历史上所遭受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有的人对他评价很高,也有人说他虚伪、假道学。宋襄公不算聪明也不算愚蠢,就是一个守旧的人,喜欢按照规矩来做事,但就是他喜欢按规矩,所谓的“仁义”,其实将宋国推进了一个难以自拔的火坑。宋襄公,名兹甫。宋襄公是家里的嫡子,他原本还有一个哥哥叫做目夷,但因为宋襄公是嫡出,因此王位继承非他莫属。但宋襄公却不接受,坚持要将王位让给目夷,并让宋桓公将这个想法传达给了目夷,目夷也不接受这个想法,认为宋襄公比他自己更“仁义”,宋襄公僵持不下就只好勉强答应了。

宋襄公被司马迁列为春秋五霸的原因,是因为宋襄公的仁义之举,他不仅要将王位让给目夷,还在对外的外交、军事上也采取仁义的手段,这是司马迁佩服他的原因之一。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伐郑,前来帮助郑国的楚国交战,宋国是个小国,实力本来就不怎么强,还主动挑战楚国,简直是自讨苦吃。

“泓水大战”,宋襄公遵守“仁义”的原则,紧守“军礼”,奉行“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则。在交战的时候,宋襄公坚持让楚国先排兵布阵以后,自己才出兵迎战,结果可想而知,楚国打败了宋国,宋襄公就成为了楚国的俘虏。最后还是在鲁国的调解下,放回了宋襄公,宋襄公的这次行为显得很窝囊,也给天下人留下了笑柄。宋襄公的失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古人之所以将他列入春秋五霸,是为了告诉后人,从春秋时代开始,贵族战争的时代,结束了。

宋襄公能够位列春秋五霸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他帮助平定了齐国的内乱。齐桓公晚年,奸臣作乱,诸公子争位,一个好好的齐国就被王位争夺搞得乱七八糟,在这些皇子当中,公子昭是齐桓公托付给宋襄公的,宋襄公欣然接受嘱托,并在齐国内乱之后,帮助齐国公子昭号令诸侯国,将公子昭送回齐国即位。虽说这件事并没有得到太多诸侯国的响应,却成功地增强了宋国的国际影响力。有了国际威望加上本来还算有点实力的宋国,宋襄公企图争霸诸侯,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宋襄公根本就没有远见,试图走齐桓公称霸的老路线,但是却偏偏用错了方法要以力服人,因此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威信力急剧下降。齐桓公当年又是奔走又是组织军队,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反楚联盟,而宋襄公竟然想试图联合楚国,借助楚国的力量称霸。其实,只要用心思考下,便可以得出结论,楚国是怎么也不肯真心诚意帮你的。一个小小的宋国,实力尚且不如自己,楚国才不愿意帮助一个小国成就霸业。而此时的宋襄公却不知道联合齐国共同对抗楚国,反而抛弃了齐国联合楚国争霸,这是十分错误的方法,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了楚国对宋国的起兵。

后来诸侯会合,楚国和宋国结怨。回国后,宋襄公要攻打郑国,原因是郑国支持楚国称霸,目夷再次劝阻,但宋襄公不听还大打出手。“泓水大战”,宋襄公恪守“仁义”的信条,遵守“军礼”,奉行“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则,被楚军打得一败涂地,受到了天下人的耻笑。虽然宋襄公的做法被后世人称为愚蠢,但是在很久之前,无数的君王和将领都是像宋襄公这样作战懂得谦让、礼让,讲究先来后到,追求仁义等,唯一不同的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宋襄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老一套已经不适用了。但是他良好的品德和操守,还是应该加以肯定的。


诗雨花魂


说起宋襄公,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与几位霸主却不同,备受诟病,很多人认为他称不上霸主的盛名。毛泽东评价宋襄公的仁义是一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但是历史学家柴宏杰认为宋襄公的愚蠢仁义诠释了中国古代的贵族精神。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仁义之举”,具体分析他的仁义。

一、宋襄公竖起的“仁义之旗”

这要从宋国与楚国的弘水之战谈起。当时,宋国国力相对楚国来说比较弱,兵力较小,在与楚国在弘水边对峙的时候,手下人公孙固对宋襄公说咱们现在相对弱势,不如和楚国讲和。可是宋襄公不以为然的说:”楚国虽然现在兵强马壮,可是缺乏仁义。我们虽说兵力少,但是我们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师怎么能够胜过仁义之师?“同时,宋襄公命手下特意制作了一面大旗,上面休了”仁义“两个字,决定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

可见,宋襄公真的是过分夸大了仁义的力量,在军力较弱的情况下,想用仁义来战胜对手是多么的荒谬。

二、宋襄公打仗过程中的”仁义之举“

在战场上,宋国军队已经排兵布阵,严阵以待,楚国军队准备渡过泓水来交战。此时,宋国的军官对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人数多,我们应该趁他们正在渡河的时候发起进攻,那样楚军必败。”可是”仁义“的宋襄公却回答说:“不行,那不符合战争规则。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现在连河也没渡过,现在开始进攻我们算什么”仁义之师“?过了一会,楚国军队已将过河,手下人劝说道:”现在趁楚国人还没有排好阵,布好兵,现在袭击可以取胜。“宋襄公很生气的说人家现在还没有排兵布阵,我们现在进攻算什么仁义之师。

结果是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后双方才开战。宋军因寡不敌众,落得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第二年悲惨地死去。

战争就是为了追逐胜利,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后来的孙武的《孙子兵法》中的很多计策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但是宋襄公却一直用他所谓的仁义之举来打仗作战,到头来终究会一败涂地。

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因此有了一句著名的语录,叫做“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可见,毛主席真的是一针见血的戳中要害,评鉴了历史,完成了著名的著作《论持久战》,充分论述了敌我双方的具体形势,最终取得了中华名族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后来,这个宋襄公仁义寓言也被选进了中学课本,成为国人都知道的著名历史人物。


峰哥谈史


话说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不自量力的邀请各个国家开大会推选盟主。其中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大牛人楚国国君楚成王那是相当看不顺眼这个以老大自居的二世祖,遂在大会上不顾形象的与其互怼了起来。擅长讲大道理,打嘴仗的宋襄公口沫横飞,振振有词,憋得楚成王脸红脖子粗,瞪着眼睛干着急。

本以为即将赢得这场盟主选举辩论会大胜利的宋襄公却万万没想到,擅长野路子毫无章法可循的楚成王却忽然一声令下,赤裸裸明晃晃的将其抓回楚国囚禁了起来,直到当年冬天才被释放。

“世上竟有如此不讲信用,厚颜无耻之人!我一定要灭了楚国!”回到宋国后的宋襄公暴跳如雷的对着兄长目夷发泄道。

“开会之前,我就三番五次劝你多带兵马以防万一,可你偏是不听呢!再说了,宋国本身是个小国,小国要争当霸主定会招来灾祸。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吧!”垂手而立的目夷没有回应宋襄公,只是在内心默默的嘀咕着。

“出兵楚国,你有什么高见吗?”宋襄公喘着粗气,盯着一言不发的兄长目夷问道。

“楚国势大,战则不利,国君不如养精蓄锐,徐徐图之,或可先从楚国的附属国郑国处谋划下手。”目夷知道宋襄公恶气难消,但又怕他真的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影响了宋国,遂折中提议道。

“好,就先打这个狗傍人势、狐假虎威的倒霉小郑国吧!”

“国君,臣的意思是从郑国处算计不战而屈人之兵,并非要用武力解决争端啊!”

“莫再多说,我计议已定,你且退下吧!”宋襄公不耐烦的挥挥手。

“臣告退!”目夷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已经预感到了夕阳西下,落日将近。

果不其然,宋襄公虽然领军痛扁狂殴了郑国一顿。但郑国的大哥楚国不干了,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欺负我的小郑,那就是不给我老楚面子,我若不插手,以后岂不是在社会上很难立足,以后还有哪个小弟敢跟着我混日子了!打!必须打!谁也不惧的楚成王于是马上派出大将成得臣出兵宋国,两军对峙在泓水两岸。

接下来,就是蠢萌的宋襄公的表演时刻了。

起初,楚军忍不住率先强渡泓水河,不能说手忙脚乱,但起码也是防备松懈。目夷见此不可多得的良机,便对弟弟进言道:“楚兵多而悍,可以趁他们渡河之时偷袭。”

善于装X的宋襄公此时却君子堂堂,一身正气的说道:“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时攻打呢?”不才在此叹道:大哥,你这是在杀人不眨眼的战场啊!楚成王抓你进笼子的事儿,你是不是都就饭忘了呀!性命攸关之际,杀伐决断之时,你却让跟你一起拼命的兄弟们被迫搭上身家性命和你玩起了“道义规矩”,真是让人大写的“佩服”,叹为观止,真乃蠢萌届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新星啊!

目夷听了弟弟这番高见,一口老痰卡在喉咙眼里,险些憋昏了过去。“罢罢罢,休休休,大势已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高风亮节的宋襄公等到楚军完全过了河,完全布好了阵,这才整了整铠甲,字正腔圆的下令道:“可以进攻了。”

彪悍的老楚可没宋襄公那般伪善,他们一冲而上,毫不含糊,大败宋军。中了剑伤的宋襄公不思悔改,还在大臣将领面前面不改色,一身是理的侃侃而谈:“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不应该攻击受伤的敌人和老年人,即使寡人的宋国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啊!寡人要以德服人!”装X到此程度境界,实已难辨真伪!

此即后世“仁义之师”典故的来源。


花千树下侃历史


宋襄公,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仁义故事就不多说了,仁义思想受那个时代限制,那时代讲究先礼后兵,交战双方对战车的御车者不杀,对战俘不杀,攻打一方遇敌国君主还要行臣子之礼,交战双方约好战场,双方对阵战车、人数要双等,违反上述规定不但会被诸侯鄙视还会不容于诸侯。宋襄公春秋时期的仁义在某些方面也诠释了中国古代的贵族精神。这种仁义礼乐是人性光辉的体现,但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在战争中讲仁义,讲人性,有点可笑。他的仁义只对大国而不对小国讲。他对齐、楚、晋讲仁义,在这方面不敢有失,而对周边的小国则从不讲仁义而且任意胡为。因为他知道大国不好惹,于是每在对大国的外交上,他都打出仁义的旗号,企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制约大国。他或许知道不这样他会输得更惨。所以,他的仁义是很虚伪的。


今朝随想


我曾经回答过类似问题。我观点没有变,他的“仁义”可笑至极。

这里有个问题,他可笑在哪。好多人都说他遵守规则,坚持仁义道德,只是被坏人欺负了。我刚刚还看到有一位仁兄拿挤公交车举例子。只能说你们和宋襄公一样可笑,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好听的借口罢了。逻辑也简单,一个厨子做饭难吃的要死,非说因为自己爱护小动物尔不忍。你们觉得有用吗?宋襄公是一个君主,君主的道德和仁义在于让自己的子民安居乐业,在于不让自己的士兵白白送死。

小白称霸之后,天下羡慕的君主很多。兹普也是他的粉丝,他听了小白的话要“仁义”。但他内心遵循的不是“仁义”其实是“成功学”。说他仁义的人,去和死去的鄫国国君谈谈人生吧。没有实力就去称霸,国家被搞得乱七八糟。说他仁义的人,也可以和那些丈夫战死沙场的寡妇们聊聊天。

是的,宋襄公只是一个被励志故事催眠了的少年,他听了太多的《小白传》,但他没有那个能力。他在创业的道路上败的很惨。当他回望自己的道路,却又无力承担自己的责任。“仁义”这块遮羞布就这么被他用了两千多年。

现在看看网上那些担不起责任的“宋襄公”们,不也很多嘛。至少在我之前回答问题的都是。


笑千山1


用今天眼光看逝去的历史人物会欠缺公允,宋襄公那时代讲究先礼后兵,那时代交战双方对战车的御车者不杀,对战俘不杀,攻打一方遇敌国君主还要行臣子之礼,交战双方约好战场,双方对阵战车、人数要双等,违反上述规定不但会被诸侯鄙视还会不容于诸侯。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评论过去会出现误解。


正理歪道


春秋争霸,那是奸雄、枭雄的战场;礼义恭让是争霸文事方面的工具。宋襄之礼义虽尊古法,却不适时事,千古之愚,宋襄为首。

再者,礼出于圣人以教化万民,及于百姓以定纲常伦理、分尊卑次序,用于君主以承天之德,抚育生灵,以文饰正,统御百姓。兵者,诡道也,行杀伐之事,拼诡谲多变之能,非仁义能度之,礼法以束之。宋襄之愚,不知兵也。


飞熊148500199


古人应该还是认可他这种仁义的,与他并称的其他霸主都是胜利者,唯独他是个战败者,他唯一的亮点就是遵礼仪。但是即便是古人也没提倡要学他,这说明古人还是有点良知的,因为在规则得不到维护的前提下宣传遵守规则的好处本身就是是在坑人,为恶之大莫过于此。


用户不一样的看法


他那时候讲仁义别人笑话他,春秋以前打仗可不就是那样吗,只是后来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惯了,大家认为宋襄公成了另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