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学习了《琵琶行》之后,为什么我觉得琵琶女一点都不凄惨?


很高兴咱们讨论一下您这个有趣的问题。

您觉得诗中的琵琶女,一点都不惨,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讨论着分析分析。

我想原因这一吧,这首长篇诗歌,对您来说语句还是难懂,难理解,理解的不够通透。您试着,站在角色的角度去体验,感知她的境遇。也许是觉得白居易文字,诗歌描述功底不够深厚?应该不是吧,白居易可是史册里的重量级文人 。

第二个可能吧。。。冒昧的说一句,就是比诗中的女主角,有更悲凉,更凄惨,凄惨10倍的遭遇,具体什么遭遇,我就不列举了,免得某些人看了伤心。这种情况,看这个琵琶女,反而觉得她很幸福了。

暂时我就想出这么俩原因,谢谢阅读,回答完毕。


雅趣邢军


在学习了《琵琶行》之后,我怎么觉得琵琶女一点都不凄惨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长篇小说,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只不过有的人写的精彩,有的人写的平淡。下面,我给您讲一讲琵琶女的故事。


长安城外,虾蟆陵下,小村庄。

小村庄里一家农户,家里有兄妹三人,父母早亡。兄妹三人相依依为命,靠二亩薄田勉强度日。三人中小妹最小,年仅八岁,黑葡萄一般的眼睛,粉嘟嘟的脸蛋光滑的像剥了壳的鸡蛋,惹人爱怜。

邻居穆氏,早年也是大户人家,只不过家道中落,随丈夫辗转来到虾蟆岭下的这个小村庄。李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擅音律,曾经以一曲《紫云回》名动四野。

李氏非常喜欢小妹,常以乐律教之。小妹聪明伶俐,一学就会,不几年的功夫竟然不弱于李氏,尤其是弹的一手好琵琶。两只手如穿花蝴蝶般,上下翻飞,弹至兴起处,声裂长天,诸般思绪,都向曲中传。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在小妹十三岁那年,天下大乱,狼烟四起。哥哥被抓去当了兵丁,战死疆场。姐姐不幸得了痨病,无钱医治,挣扎半年而亡。

秋风起,黄叶遍地。

小妹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劳作之能,真是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无奈,只得委托穆氏,卖身于长安青楼“怡红轩”

没想到,一年不到,小妹竟红透长安。一曲《凌波仙》,让长安城的少年们意乱情迷,一首《霓裳羽衣曲》让达官贵人们神魂颠倒,人送外号“琵琶女”。多少人为求见一面而不得,又有多少人为听其一曲而不能,送的红绡头堆满了怡红轩,要和小妹共度良宵,竟要价千金。

但小妹心是寂寞的,逢场作戏的背后,是对真爱的追求。肤莹玉,鬓梳蝉,一曲琵琶为谁谈。

这时,富家李公子闯进了她的心里。李公子风流倜傥,俊朗洒脱,一掷千金,曾连续留宿月余。在情意浓浓之时,李公子搂着小妹,凑在耳边说,要为她赎身。李公子吐气如兰,小妹醉了,一颗心瞬时便有了归属。

李公子说是要回去向爹娘禀报,待草长莺飞之时,定会披红挂彩,八抬大轿来娶她。

小妹每天独倚栏杆,凝眸远望,一念相思日日长。

树叶黄了,白雪落了,柳树发芽了,时间慢慢地过去,李郎该来了。

但李公子并没有如约出现。

一年,两年,三年…………

私下问了相熟的人,隐约打听到好像李公子回家后就被其父带去边关征战,自此音讯皆无。

小妹的心渐渐冷了,从此不再接客,独守空房,一遍遍的演奏琵琶曲,想昨日山盟海誓,弦弦声声思。

十年过去了。长安城早就有了新的头牌,谁还记得当年名震京华的琵琶女。只有闻得新人笑,哪里听得旧人哭。

“怡红轩”的妈妈早就不耐烦了,明里暗里把些难听的话说给小妹听,希望小妹早日赎身。可是小妹赎身后能到哪了里去呢,举目无亲,无立锥之地,也无片瓦遮身。

这一日,“怡红轩”的妈妈领了一位中年富商,要说与小妹。这富商姓王,年轻时也是在长安混过的,新近发了点小财,要纳个小妾,忽然想到了曾经见一面而不得的“琵琶女,今日前来,想牵个姻缘,以了却往日之憾。

“怡红轩”的妈妈大喜过望,翻动三寸不烂之舌,要小妹嫁与王富商。

小妹思忖良久,罢!罢!罢!心已死,嫁与何人有何区别,嫁就嫁了吧。

出嫁的前一天,小妹沐浴焚香,拿出琵琶,手指轻拂,乐曲慢慢流淌开来,时如小雨沥沥,时如泉水叮咚;时如珠落玉盘,时如银瓶乍破,低眉续弹、续续弹,叹人世苍凉、悲红颜已老,春梦已醒。

声调越来越低,越来越低,丝弦如冰泉凝结,四周静寂无声。

又忽然高亢赶来,如似金翠相击,似百鸟鸣啼,声音直达云宵,盘旋不去。

忽听叮的一声,丝弦已断。

清冷的眼泪顺着脸庞慢慢地滑了下来。

妆红已花,苦肠断。

(未完待续)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作品皆为原创,欢迎讨论。


一棹春风一叶舟


1、首先我们再来看一遍《琵琶行》的全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写作背景: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根据小叙可看出,白居易是在遭到贬谪之后所写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船上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虽然我们不一定相信)所以,开始作者就是带着一种欢乐的心态来写,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脍炙人口,读来难免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其次,再来看,诗文营造的意境,对于作者而言,放舟江上,有友人作伴,有美酒,有夜色,有歌女弹奏琵琶助兴,即使心中不畅,这也算是“乐事吧”,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再说琵琶女,她自己早年,家住京城,在京城最有名的教坊学习琵琶,这是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大户人家,出身是非常不错的。长的又漂亮,漂亮到被人嫉妒,天生貌美,追求的人都是京城的“少爷”,年轻时候可谓是幸福快乐。年纪大了,家道衰落,才无奈嫁给了一个商人,感觉孤苦寂寞,也是因为丈夫出门做生意,聚少离多,这说明他还是渴望丈夫多陪伴在身边,丈夫对她还不错。而且,丈夫是商人,生活自是无忧,前后心境差异,无非是现在过的没有以前好,但是也已经很好了,那个时代,能吃饱饭的人都不错,她还能饮酒玩乐,能有多凄惨?





平凡人生的星火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乐府古诗,作者通过写拥有高超音乐技巧的琵琶女的悲惨一生,反映出对琵琶女的同情,也展示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哀伤不满。

琵琶女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可以从三个角度讨论。

首先是个人自述,她自言“弟走从军阿姨气,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她年老色衰嫁与商人为妻,仍然没有改变无家可归的局面。丈夫重利,一人独守家中,清冷寂寞,无法获得家庭的温馨。

其次从音乐的感情传达看。音乐重在传情,只有真实的感情才会获得广泛的认同,琵琶女的琵琶声使闻着落泪,听者感伤,“满座重闻皆掩泣”一语形象传达出琵琶声的感人至深的情感深度。

最后,是由诗人所获得共鸣来看的,诗人被贬浔阳,郁郁不得志,心中的不满无处抒发,皆琵琶女的经历与高超的音乐技巧找到了情感的突破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听者枇杷想到自我经历,与琵琶女的流落江河相映衬,表现对琵琶女的同情对个人遭遇的愤懑。

种种迹象来看,琵琶是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又是诗人不幸的象征。


少女心与文士梦


先回顾一下这首长诗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结,凝结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觉得这首诗的主旨在最后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抱病从繁华的帝京謫居浔阳,内心苦闷,无有知音,偶遇琵琶女,听了她的遭遇感同身受,明是为琵琶女做诗,实际是在写自己,自己的经历跟琵琶女何其相似!琵琶女,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私以为可算作一个过气的艺人,虽然弹琵琶的技艺高超,奈何那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年轻时人们贪恋的是她的美色,如今年老色衰,热度不在,只能下嫁一个商人,可是商人并不是她的知音,“重利轻别离”,把她一个人扔在家里,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那种落差让她心里很是难受痛苦,世态炎凉令人齿冷心寒,而这恰恰是诗人造谪贬后的生动写照,所以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从这一点感觉琵琶女也是很可怜的。



诗书天地


你觉得《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苦,我想你可能还年轻,或者没有从高处跌落的人生经历。也让我想起那首歌《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

白居易能体会琵琶女的苦,是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想想你本来身在繁华京城;你色艺双绝,“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你有众多王思聪之流为你点赞,“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后你老了,不那么好看了,“暮去朝来颜色故”;不得不嫁给商人,注意古代社会地位的排序是“士农工商”;不得不远离京城,没有人欣赏你的技艺,“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夫妻关系很平淡,“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琵琶女对婚姻一定是不满的,放到现代,就好比一个挣过大钱,混过京城演艺圈的明星,无法嫁给一个朝九晚五的普通人。

琵琶女也一定是有才华的,从白居易的描写中可以看到,“满座重闻皆掩泣”,可惜,空有才华,寂寞终老。


智勇雨彤


你认为她不苦是你看到地风光的一面,诗中没有一点她为生存而发愁的描写,而是说地一曲罢了五陵少年争着“打赏”,到了年长又嫁着商人为妇,用现在的价值观她是很幸运了。可是她是一个琵琶女,感情世界比较丰富,觉得自已年复一年因为“颜色故”所以门前冷落车马稀,加上商人重利轻别离,由此日子过得落寞而有了忧伤。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的对人生的认知。我抛砖引玉。


九姐九妹245


“同是天涯冷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一你没有那种经历,哪来那种感同身受?白居易被贬谪江州,郁郁不得志,故有此同情之心。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国学小师


《琵琶行》用文字对乐曲的描写,是空前绝后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老杨


作者描写的时候是根据心境的,展示给你的也是他想要给你看见的,具有一定的欺瞒性。看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论证,看看史书,看看别的文章描写,对比论证一下。你会对此有更清晰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