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海航三十年發展回顧和展望,走向衰落還是起死回生?

海航三十年發展回顧和展望,走向衰落還是起死回生?

Capt折野/文

海航三十年發展回顧和展望,走向衰落還是起死回生?

海航三十年發展回顧和展望,走向衰落還是起死回生?

海航三十年發展回顧和展望,走向衰落還是起死回生?

海航三十年發展回顧和展望,走向衰落還是起死回生?

不難看出,海航的發展史就是一個接一個的併購與重組的成功演繹。直到今天,海航的這一做法在國內依然沒有哪個航司可以企及。


自1989年計劃成立以來,海航前十幾年雖然在不斷嘗試和探索,但基本還是沿著一個傳統航企的方向發展著。海航的鉅變,真正開始於2000年。


那一年,海航集團和海航酒店集團宣佈成立。緊接著,海航順利完成了長安航空的重組併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海航在國內如魚得水般地開始它的全新發展道路,先後組建了新華航空、陝西航空、祥鵬航空、揚子江快運等航司。這使海航從一家地方性航企迅速成長為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這也為它之後站上國際舞臺奠定了基礎。


“從全球航空公司發展趨勢看,大航企將越來越大,小航企將越來越小,中型航企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作為處於中間級別的海航,需要通過一系列併購做大做強。這種併購模式有利於其充分利用多元化資源為發展提供支撐,同時也可避免單一業務下的行業風險。”


2005年,海航正式踏入國際舞臺,開始全球化擴張和收購。這一發展有兩個重要的支撐因素,一個是海航在國內的積累,使其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另一個是國內迅速發展的民航業務為海航海外收購提供了有力支撐。


雖然通過企業的併購、重組、收購確實能夠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尋取擴張,但這種擴張模式也存在較大風險,對資金鍊的要求較大,一旦經濟大幅下滑導致資金鍊斷裂,可能給公司帶來嚴重的後果。


一開始,海航海外收購的步伐非常的穩健,甚至有點小心。但隨擴張的不斷進行,海航的步子走的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大。過程中甚至出現過“蛇吞象”的併購案例。海航的海外併購開始快速前進在2016年體現的最為明顯,然而就在一年之後的2017年下半年,海航便爆出資金鍊斷裂,從此海航危機爆發。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併購資金哪裡來?

海航雖然實力雄厚,但畢竟不是印鈔機。面對動輒幾百億的併購案,資金來源非常的重要。創始人陳峰被採訪時曾介紹過,海航一般採用現金購買股權的形式,國際併購資金通常有70%通過國際市場融資、30%通過海航自籌以及國內銀行貸款。此外,還通過企業債、產業基金、美元債、融資租賃、票據、信用證、併購配套融資等多種融資手段獲得併購資金。直白的說,主要是四種途徑:銀行貸款、股權質押、發債、公司自營融資。


舉債併購是海航擴張的重要方式。在經濟向好、銀行樂於貸款的情況下,這能為海航實現快速併購提供幫助。但在經濟下滑、銀行惜貸的情況下,則需警惕舉債併購可能帶來的更大風險。海航危機也因此而誕生。


海航危機之後,創始人陳峰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這次海航遇到的流動性困難,是由於短貸長投,把一些短期的經營性資金用於國際併購,而且併購的相當一部分資產跟主業關聯不太大導致的。我們有完整的資本市場運作邏輯,比如併購Avolon飛機租賃公司後,我們將其注入國內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償還併購貸款,負債率不增加,現金流也沒有問題。海航做了若干個這樣的成功案例,但是不是總能做成。一旦外部環境出現變化,短期資金投出去後收不回來,就會產生問題。海航的主業發展沒有問題,併購項目也基本差不多,但是資金放在併購資產上了,而且還要因此負債,就產生了流動性問題,併產生了一系列影響。”


自海航危機爆發之後,海航走的有些步履蹣跚,去年年底的新冠型病毒疫情,成了壓倒海航的最後一根稻草。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成立“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面推進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同時,海航進行了董事會改選,顧剛擔任執行董事長,任清華擔任公司聯繫CEO,這從一定程度上拉開了海航被接管的序幕。


海航是否從此沒落,還是能夠再度輝煌?現在討論都為時尚早。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開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海航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原因有千萬條,有一條是肯定的——它走的路是對的。在這個你越大發展就越好,你越小發展就越差的世界裡;小企業想要破繭成蝶,收購重組確實是一條捷徑!對於微利的民航更是如此。


海航能夠淪落至此,原因有千萬條,有一條是肯定的——它走的太快了。借用創始人陳峰的一句話:“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可以干時,禍就埋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