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騰訊做的非常漂亮,它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山尖伊人


l、騰訊旗下產業鏈很廣泛,但大家都比較瞭解得多的就是社交模式,無論QQ,微信都是社交方面的。現在騰訊商業利益收入大部分應該是遊戲帶來的,無論LOL.QQ飛車,王者榮耀等都是遊戲收入高過其他產業。 2.騰訊也做商業,拍拍小店,微商,現在的微視頻等平臺,只是對於互聯網商業平臺前面有阿里巴巴,娛樂平臺有抖音。所以騰訊社交平臺是老大。因為有錢騰訊在不斷的孵化二級平臺。這樣也好有競爭才有動力,單平臺擾斷其實也不是好事。 3.社交平臺主要服務模式:“IM+封閉式 SNS”與“開放式 SNS”基於社交平臺的主要用戶需求,全球市場上主要存在著三大社交網絡服務模式——“IM”、“IM+封閉式 SNS”與“開放式 SNS”。“IM”模式僅聚焦於為用戶提供即時通訊功能,不提供分享交流等平臺,以WhatsApp 為典型代表。“IM”服務模式的社交產品專注於契合用戶的IM需求。由於服務功能的單 一性,為維持用戶粘性,這種服務模式對產品的 IM 功能在技術層面上及服務體驗上均有 著較高要求,同時也要具備龐大的用戶基礎及關係鏈。“IM+封閉式 SNS”模式既具備即時通訊功能又為用戶提供了面向現實朋友關係網的封 閉型分享與互動平臺,以 Facebook+Messenger、微信+朋友圈、QQ+QQ空間等為代表。由於 IM 需求的面向對象通常為封閉的朋友關係網絡,因此,IM 功能通常與封閉式 SNS 相結合。這種服務模式組合因溝通對象為現實中的關係鏈好友從而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契合了社交用戶的 IM 需求及其在現實封閉關係鏈中的 SNS 需求。 4.我們能瞭解到的只能從新聞信息上,對於我們來說確定的騰訊模式是社交。


等等凳凳燈


說到騰訊,我們就不得不說微信。騰訊在過去20年的快速崛起可歸因於其旗艦產品微信,該產品被認為是適用於中國一切的應用程序,將Facebook,Whatsapp,Spotify,YouTube,Apple Pay,Uber,Deliveroo等整合在一起。尤其是在2013年,它在微信上進軍移動遊戲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於僅僅三年後,它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遊戲市場,收入達到了US $ 24.6億。

那麼,騰訊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它是如何實現的呢?儘管取得了壓倒性的成功,但我們是否敢於批評其商業模式,重要的是,它如何在未來的增長平臺中進一步獲利?

先發優勢

它的先發優勢非常符合大勢,2011年微信的推出與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增長以及全球重量級人物(Twitter,Facebook,Whatsapp,YouTube和Google)已經在中國被封鎖的事實相得益彰。消息傳遞和社交媒體領域廣泛開放。如果這些公司存在,市場將更加分散。

但是儘管它已經佔領了中國市場,但它們在全球市場(尤其是遊戲行業)中缺乏先發優勢。國際化要求他們在不同國家定製其內容,客戶獲取和市場營銷。它沒有有機發展,而是選擇收購了許多自己經營的受歡迎的遊戲公司,這使得從國外市場重新學習變得困難。

有人可能會說,騰訊並不是那麼創新,而只是西方數字品牌的模仿者。在下面的創新格局矩陣中,騰訊的業務模型和技術能力均已存在(常規),其可感知的創新來自該技術新市場(中國)中一個平臺上所有數字服務的彙總。

數據驅動的敏捷方法

騰訊從一開始就以數據為依據的決策具有戰略意義,它在IM功能的基礎上構建了支付功能,以跟蹤客戶的偏好並損害支付寶的壟斷地位。這是一個明智的舉動,使他們能夠通過餐館,超市和出租車中的電子支付將在線與離線世界聯繫起來。

他們可以通過不斷改進其支付基礎設施,安全性和交易速度來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例如在農曆新年期間每秒實現760,000虛擬貨幣轉賬。

但是,在使用數據向客戶顯示相關內容與進行全面廣告宣傳之間存在一條細微的界限。

通過廣告獲利時,騰訊將必須謹慎,不要疏遠其用戶社區。選擇沿著贊助內容路線和以事件為中心的交流的品牌,例如2017年推出的戛納獅子會微信頁面,就是有機公關和營銷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推廣此類廣告,微信被視為向用戶傳達了真正的價值,而不是簡單地推送展示廣告。

最後,騰訊的成功源於其作為一站式平臺的戰略定位,將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整合到一個平臺中。其平臺上的用戶越多,新用戶加入的可能性就越大,從而增強網絡效果。

騰訊已經在信息,移動商務和朋友圈生態系統中利用了自己的俘虜受眾,但不應固步自封。隨著阿里巴巴和百度建立競爭性服務,騰訊應該尋求使微信在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也許應該打造騰訊音樂並將其整合到遊戲體驗中,或者將AI功能擴展到無人駕駛汽車以補充其乘車服務。

騰訊是先發優勢的典範,已轉化為長期成功,成為全球第十大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但是,儘管它能夠從基於PC的IM的卑微起點發展為一個互聯網集團,但它的增長可能受到限制,並且需要謹慎地利用其平臺獲利,而以犧牲客戶體驗為代價。

隨著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技術趨勢成為主流,騰訊還需要在這些領域競爭—將離線與在線世界(O2O)結合起來,以便與更多敏捷創業公司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