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这位民国蒲城名将,被称为“真贼”

这位民国蒲城名将,被称为“真贼”

郭坚像

因为上一篇拙作《蒲城匪事》提到过郭坚,不过讲到的不是很多,很多热心网友也关于郭坚补充了很多素材。提起郭坚,在蒲城人心目中,以及在整个陕西民国历史上,都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关于他传说和故事广为流传。

郭坚,字方刚,又字振武,蒲城平路庙人。据说其年轻的时候,有大志,每听到人们谈到反清的事情的时候,就会讲,正是我辈应该做的,讲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方,不应该老死家中,不为大将,必为大寇,所以很早跟随井岳秀兄弟参与了同盟会,辛亥革命,西安起事,奔走于西安及周边地区,后镇守凤翔多年,因为起身于刀客,部下多为会党刀客之流,游侠气比较重,杀人绑票,时有发生。直到现在西府一带还有民谣: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下银子给郭坚,郭坚跟前麻司令,即要银子又要命。所以后世评价,其英雄之名均为部下所拖累,因为治军不严,扰民事件时有发生,也为冯玉祥整治地方军提供了口实,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冯玉祥以土匪名义将其枪杀。

小的时候,在外公家,经常会听他提起郭坚的故事。说到他就会讲到其能文能武,尤其写的一手黄谷体好字,尤其喜欢写“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而且署名非常有特点,郭坚的郭字中间的一竖拉的特别的长,后来在网上有搜到他的书法,才知所言非虚,真的是郭字写的与众不同,中间一竖拉的时特别的长。因为其部下都是我们蒲富一带的刀客会党,尤其党里村一带跟随郭坚的人比较多,包括其继任者党玉琨,人称党跛子,就是党李村瓜党堡人。后来八十年代,经济开始搞活的时候,时常会听人说起有古董贩子在那边收到关于郭坚的文物,文物中尤其是以字画比较多。可能很多家以前都有,不过解放后随着破四旧等历次运动,很多都损毁了。

这位民国蒲城名将,被称为“真贼”

郭坚书法

传说其在攻打大荔城的时候,久攻不下,守城的为陈树藩手下王飞虎,知其勇猛,闭门不出,郭坚派人送去“尔为渭北飞虎而不飞,为陈家走狗而不走”,激其出战。王飞虎不为所动,后来反而被陈树藩派兵围于大荔羌白镇,据说围困五十多日。其中杨虎城部,耿直部,曹世英部都曾经派兵救援,但都没能解围。据说郭坚送去的求救信中一封一张白纸写了个大大的“郭”字外,外面画了多重圆圈,得信之人一看就知道他陷入重围了。尤其向白水曹世英求救的帛书最为出名,这样写道:“陈贼打我,你贼不管,我贼若死,你贼不远。”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曹世英赶紧发兵来救,虽然未能解围,但郭坚的这段帛书求救的故事至今故乡人都还当个趣闻在流传。

传说其治军之余,尤其喜欢碗碗腔,据说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据说其凤翔驻扎期间,将蒲城碗碗腔名角张套娃和另外一个一并请来演出,演唱完毕,让他评价,他说另外一个名角:相比套娃,美的怕怕。

这位民国蒲城名将,被称为“真贼”

杨玉梅像

郭坚除书法出名外,文章也很不错。传说其妻杨玉梅因为与其部下开玩笑,他误会了,说了两句,打了一耳光,杨玉梅性情刚烈,气愤不过,当晚吃烟土自尽,寻了短见。郭坚事后,悔恨不已。时人写了这么一幅挽联:

凌虚台上悲埋玉

喜雨亭前怨落梅

横批:杨花飞去

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提起,也有文章讲是郭坚亲自所题。另外一幅挽联是郭坚挽张行志的:

仰公堪称范仲淹,

愧我不及郭汾阳。

情真意切,用词恰当,堪称关中名联。

这位民国蒲城名将,被称为“真贼”

郭坚书法

传说其响应孙中山号召,在陕西打起了靖国军的旗号,和广东孙中山革命政府遥相呼应。一日在乾县举行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部及收复西府十县胜利大会,当日部队集结,举行典礼,其他将领都穿着靖国军服装整整齐齐,唯有作为司令的他依旧穿着长袍,拖着鞋,拿着旱烟袋,一点也没有司令的样子。部下就劝他穿上军装,他就说:“穿上将军服太拘束,不穿还不一样是司令吗?”后来在众人劝说下,杨玉梅帮他穿上了将军礼服,胸前三枚大勋章,头顶红缨帽,脚蹬皮靴,腰跨战刀,威风凛凛。穿好之后,就去让跟随他的蒲城名士张东白先生看,让看他这身怎么样。张东白先生凝视良久,来了一句“真贼一个 !”张东白语出惊人,把在场的人都听的目瞪口呆,就看郭坚怎么办,但见郭坚哈哈一笑,对张东白拱手道:“知我者,东白兄也!贼在兵书中,意思是经常出其不意,偷袭敌人,正是我们经常干的营生,再者,凡起事者,都被当局称为贼,谢谢知音!”说完,两只马靴一碰,行了个军礼。在蒲城口语中,“贼”的意思有很多种,一种是聪明,机灵的意思,一种就是奸诈狡猾的意思,所以郭坚常以贼自称。

这位民国蒲城名将,被称为“真贼”

古镇羌白

前段时间,抽了时间去了趟大荔,路过羌白阵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蒲城老乡郭坚当年在此被陈树藩围困五十多日。据羌白镇老人回忆,当年郭坚被围于羌白,有钱富户都纷纷出逃,很多百姓也都逃到了亲戚家或者去了外地,当时人们就称为“跑郭坚”“逃郭坚”。据说其在围城期间,经常在城墙上威风凛凛巡视守卫情况,当时城外的陈树藩部本来有机会把郭坚用枪射杀,不过陈树藩爱才,希望活捉,为他所用,所以一直就没下手。据说有一天让镇上人在院子里埋锅造饭,突然墙上掉了个砖头,正好掉到了锅里,把锅砸了个稀巴烂。郭坚一看锅者,郭也,锅被砸烂,不是好兆头,所以想尽办法突围。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七月二十一,城里已经要弹尽粮绝,快要支撑不住了,这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其妻杨玉梅就就建议趁着大雨陈军守卫忙着避雨突围,郭坚听从了建议,一鼓作气,才突围而出,第二天跑到了我们蒲城兴镇与杨虎城张铎部会合休整。

据羌白当地人传说,其在被围于羌白期间的五十多天,部队也给当地百姓造成了很大伤害,抢粮食,奸污妇女事情经常都有发生,所以后来人们就盼着陈树藩把郭坚早点打走,没想到陈树藩军队纪律也好不到那里。所以羌白后来就有民谣:孝义粮子跑的欢(陈树藩部队从渭南孝义过来),一下扎到龙池庵,人民想他打郭坚,他比郭坚还郭坚。在大荔羌白关于郭坚部队杀人,抢劫等等行径都与土匪无异,所以当地百姓提到郭坚都会以土匪称之,因为其所处的时代是乱世,人常说乱世出英雄,有英雄的一面,也就有草莽的一面,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历史人物还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所以后来被冯玉祥枪杀,张东白先生写的挽联是:

生性不寻常,允推当代英雄汉;

盖棺难论定,须待当年太史公!

张东白先生的挽联充分说明了郭坚的英雄两面性,意思说要想公允,只有司马迁的史笔来写了!所以目前史学界,对其评价一直都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多才多艺,关中“怪杰”,一个是治军不严,为害乡里。不过历史已经远去,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将永存!

这位民国蒲城名将,被称为“真贼”

民国蒲城东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