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上課聽懂下課做題不會,而且考試不理想?

史振科


你的目的是聽課嗎?是做作業嗎?錯了!

你的目的是考試!

聽懂,會做,只是學習中的一小步,還有許多事你沒有做,如:研究,重複,回憶,運用等等。

聽課要聽出門道,做題要做出規律。

好了,要學會學習,紮實學習。


王西海高效學習法


為什麼上課聽懂,下課做題不會,考試不理想?我用自己切身經歷給大家解釋下。

一,先說老師上課。我教語文,今年一年級。最近因為疫情孩子都在家網課,我也磕磕絆絆地開始給我班孩子網課。一年級語文,生字詞教學為主。我初學了微課製作,把二類字和一類字教學做成小視頻推給班級群。我的想法是至少孩子能認識生字並且能讀準寫對,課文會背,這樣等後面開學,至少我上課可以不用再為字詞費心。

現實很快啪啪打臉,實踐證明這樣不可取。因為我忽略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怎麼解釋呢?咱們學會生字詞,就是掌握了學習工具,考試卷就是考你會不會運用這些工具。你會使用了,自然會做題能考好。

二,再說學生學習。我班裡學生的家長都是特別負責的,每天和老師一起督促孩子讀書背課文,寫生字。每天發作業來給我看,我也逐個批改。看起來孩子都學會了。二類字會注音,能認識,一類字會寫能組詞,課文會背誦。形勢一片大好。我每一課都設計了一課一練,目的就是學會字詞,咱們稍微鞏固下。結果,又打臉了,出現題主說的問題,聽懂了,會寫會認還會背,就是不會做題。我轉頭一想,對啊,機械學習,不會用啊。就像菜刀,你拿手裡了,不會切菜,不會使用,

要刀幹什麼菜刀是工具,你能用好,才能做出飯菜對不?

三,怎麼解決聽課會,考試不會?目前這種狀況下,我終於被逼上梁山,開始直播,對孩子不理解的題目,直接講解方法。幫助孩子學會使用自己學過的字詞工具。

舉例說明,第一課《春夏秋冬》,第三組詞語:池草青 山花紅 魚出水 鳥入林 乍一看,簡單啊,四個詞,孩子都背的哇啦哇啦的。但是題目來了。照樣子寫。題目給了池草青,後面三根橫線。壞了孩子被難住了,啥意思?家長們開始各種搜。有的答案是對的,有的是錯的。我一看答案五花八門,真要瘋了。孩子壓根不理解。我只能推翻自己最開始的想法,趕快給孩子回爐。光會認字背課文真不行。

於是,給孩子講解。池草青,池邊草,池中草,都是青青的,綠色的。山花是紅色的。青和紅,都是用來描寫前面的植物。魚和鳥都是動物,出水和入林,也是跟魚和鳥動物的特性有關的描寫。

具體做題呢?啟發孩子,你想一想還有哪些你熟悉的植物?都有什麼特徵?桃花粉,梨花白。還有小動物的,蛇出洞,虎下山。孩子明白了,馬上覺得這題目太容易了。

四,總結下。不管什麼學科,都不能機械地學習,要真的理解,理解了再做題,自然就會了。考試也能高分。所以,上課聽懂這個只是表面懂,不是真的懂,當然不會做題,考不了高分。不懂咋辦?請教老師同學家人,想辦法弄懂不會的題目。希望大家學習要真心,不能假努力。只要努力學了,有不懂的一問再問,有追到底的精神,相信你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績的。大家加油!!!





一個愛狗狗的語文老師


哈哈,為什麼上課聽懂下課不會,讓我這個資深班主任回答你吧。

你這個問題我在給學生做工作的時候愛打一個比方:

  1. 聽老師講課是跟著導航走路。跟著老師走,你會非常順利,當然了,到了十字路口有人指路,當然沒什麼壓力,閉著眼睛都不會迷路。
  2. 當天的課下作業是看地圖走路。因為老師剛剛講過,腦海中存有清晰的影像,做題不會時想想老師上課講的東西,雖然沒導航那麼精準,但找下地圖給點提示還是能做出來的。
  3. 大量刷題是自己摸索著走路。一般考前複習要大量刷題,為什麼?就是要把生路走熟,每道題都是一條路線,不靠導航不靠地圖你可以順利走到目的地嗎?靠的就是熟能生巧。
  4. 考試做題最好的效果是熟練的走路。考試中做題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限時性,你只會摸索著做還不夠,要用最短的時間走完這條路才可以,所以要求有熟練度。

不明白這個基本的邏輯,認為上課聽懂就萬事大吉肯定要吃大虧。

上課懂了不代表會獨立做題了,能獨立做題不代表考試能做出來。

懂了嗎?希望對您有幫助~


高考語文高分秘籍


你指的是物理數學之類的科目吧?

這類科目聽懂了真不代表會做題。

比如,求圓的面積,老師先教公式,然後再教推導過程,如果教師沒問題,學生都注意力集中,正常都能聽懂。聽懂不代表記得準確,聽懂只是明白了運算邏輯過程,明白這個過程之後,大腦就會騙自己,感覺學會了,實際上只是瞭解了,很多運算細節你根本就沒記住(不信你下課後自己獨立推導一遍), 不能精確記憶每一步的運算才是根節所在。文科的話你瞭解了文章的邏輯和中心思想後可以解題,理科不行。理科要求精確就在這裡,推導步驟和例題解法必須精確記憶才行。

解決方法很簡單,上課一定要做筆記,下課或放學後不要著急做作業,一定把筆記和課本拿出來複習,複習到什麼程度?自己找個黑板或者稿紙,能夠完整默寫出來,不是背誦,是按照推導邏輯一步一步寫。重要的是記憶和理解這個邏輯過程。這時,有的學生髮現自己雖然上課感覺聽懂了,課下一推導發現,其實有些節點還是沒有深入理解(如果不自己檢查一下,直接做題,肯定不會,或者做不對,或者做著做著自己就迷茫了),這時就要請教他人或求助教材儘快弄懂,等到能達到對公式推導和典型例題的解法伸手就來了,再去做題,效果大不一樣了。

一開始你會覺得這樣很麻煩,實際上最多堅持半年,基本上就會養成精準記憶的習慣,我見過牛人,上課老師講完,他閉一會兒眼,然後就能把課上的推導過程,解題方法寫出來,定義背熟,都是從小練的,即使達不到他的水準,能今天學的今天記準就行,這是做題的基礎,這個基礎有了,才能搞題海戰術,在實踐中繼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然真的是費力受罪不長進(也不排除有人在刷題時能鑽研明白形成精準記憶後來居上的,不過遺憾的是這樣的人很少)。

學習很苦,人的大腦很懶,你感覺懂了往往不是真懂,要趁熱打鐵,翻來覆去的推導到每一個運算過程,到不會忘記並且理解的非常清晰為止。

實際上,見的學生多了,數理化學不好的學生,都是輸在精準記憶上或者懶上。

其實還有一個科目也需要精準記憶,那就是英語!單詞認個大概基本上能閱讀,一考試就完蛋,語法理解個大概也能閱讀,一寫作就完蛋,不過學語言靠的是從不準確向準確積累,這是一個過程,但是明白了真不是會用了,要有決心記準確(學科不同,技巧也不同)!

政治歷史如果能記個大概,似乎也能得分,但是很難得高分。而數理化,如果只是學個大概,及格都困難。




大魚師兄


這個問題很普遍,也很難解決。 上課時,老師講的問題一般學生都能聽懂。因為,老師講課時是按照教學任務和目標設計的,由問題的提出開始,然後直指答案,中間過程,會有學生的思考,有時候學生想不起來,老師加以引導,這樣,從問題到答案就不那麼困難,學生能聽得“懂”。這只是學習的淺層次,換句話說,不是學習的完整過程。因為,學生還沒有學會,聽講時似乎是明白了,但是沒能真正把握住問題的根本,能力沒有形成,對於類似的問題可能就不會處理了,這就是課下做題不會,一聽就懂,一做不會,或者一做就錯。考試時,由於時間有限制,加上學生可能緊張,平時訓練不夠,能力不足,所以考場上更容易出錯,成績不理想。

基於此,上課時要跟上老師的思路,真正把問題弄明白。聽講後,要學會總結和歸納,舉一反三,然後輔以適量的類似題目訓練,達到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平時學習過程中,注意題目的正確率和熟練度訓練,同時進行考試心態訓練,這樣就能在課堂上學會,在平時提高,在考場上正常發揮正常的水平了。




古月老夫子


高中時被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

聽懂了應該只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白了大概,做題不會說明你還是沒有把知識點消化強化,用自己的邏輯和知識體系理解到位,導致考試綜合的時候不能靈活運用!考試當然不理想!

那麼,出現這種狀況怎麼辦?

推薦費曼學習法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確立要學習的目標

首先選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張空白紙,在最上方寫下這個概念。

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正在試圖教會一名小白學生這個知識點

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費盡口舌讓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的學生聽懂,並把你的解釋記錄下來。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在自我解釋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識過程中,你會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當你感到疑惑時,返回去吧

每當你碰到難題感到疑惑時,別急著往下走,學習不是單行道,回過頭來,重新閱讀參考材料、聽講座或找老師解答,直到你覺得搞懂了為止,然後把解釋記到紙上。

第四步:簡單化和比喻

你能夠把概念在紙上完全寫清楚了,但是還不夠,如果你的解釋很囉唆或者艱澀,你必須要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道理深入淺出的重新表述,或者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這個流暢講述的過程,就是你把這個知識真正消化和吃下去的過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LaoHuang188


上課聽懂其實有個誤區,課堂上老師講解時,學生跟隨老師的思路,有引導指向性,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多數會以為自己聽懂了。但真實情況是,學生只是懂了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思路和方法並沒有完全理解,沒有學會舉一反三或者尋找題目的突破口。

這樣也就導致了課後自己做題時,發現題目眼熟,自己動手又無法下筆,繼而也就導致考試成績並不理想。

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師講解時,要善於總結方法,找出同類題目包含的關鍵詞,做好課堂筆記。課後一定要保持習題鞏固練習,光聽不練假把式,聽再多都沒用,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神童,家長也千萬別覺得平時孩子極聰明,只聽不練也縱容,這不是給他減輕負擔,多是在讓孩子做無用功。


佛盈


關於聽課有這樣很有意思的一句話:“內行聽門道,外行聽熱鬧”,用這句話來形容學生們的上課還有幾分相似。


你聽懂了嗎?你真的聽懂了嗎?你為什麼覺著你聽懂了?有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嗎?很多的時候我們只是自己覺著聽懂了,那麼既然聽懂了,為什麼不會自己來做題了。


聽課跟自己去做題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聽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完成學習,在老師的引導和帶領下去學習,老師已經幫助學生去解決了重難點和易錯點。

而在自己做題的時候就需要自己獨立去分析題目、自己去尋找思路和方法,要自己去正確解答題目,一般需要兩點,第一基礎知識點必須紮實,否則很有可能連題目都讀不懂

;第二點就是要學習思路和方法,要能靈活變通,這也是很多學生都很缺少的。


那麼聽課究竟聽什麼呢?所謂的內行聽門道,門道又指的是什麼呢?個人認為就是思路和方法,尤其是在數學的學習上。對一個概念的學習,要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用?三方面去學習和研究。對於一個知識點的章節和理解一定要具體、透徹,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意思上。在聽課的時候一定要動腦筋去思考,這是最關鍵的。


思考什麼呢?

  • 這個題目的條件是什麼?

  • 問題是什麼?


  • 考查的是哪個知識點?

  • 每個條件該如何去運用?

  • 還能怎麼去運用?

  • 為了解決問題還需要什麼條件?

  • 這些條件該如何而來?

  • 老師為什麼會想到這樣來運用這個條件?

  • 這對我有什麼啟示?

  • 解題的突破口在哪?

  • 是如何尋找的?

  • 如果自己來解決估計會在什麼地方出錯?

  • 這樣的錯誤該如何來規避?

  • ……

在聽課的過程中要多去問自己幾個問題,把解題的細節、思路和方法搞懂了,才算是真正的學懂。


那麼如何來判斷自己是否學懂了呢?


之前聽過一句話覺著很有道理,講題是判斷學懂與否的唯一標準。你學會了,那就講出來,如果能給別人講明白,那就算是真正地學懂了。聽是一回事,講又是另一回事。聽的話只需要自己去接收就行了,可以不用思考和總結。但要講出來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需要自己去總結和整理,需要去弄明白整體的框架和思路,需要去想明白每一個細節,只有自己完全弄明白了,理解透徹了,學會了才能去講明白。


所以在之後的學習中你也可以嘗試下這種方法,聽完課程後自己去總結和整理,然後自己組織語言去複述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原來很多時候你說認為的聽懂了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還有很多的細節還是自己都沒有弄懂的。


在學習中講究一個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要做到這點確實不是很容易,不但需要在課堂上聽懂了,課後的練習鞏固和拓展提升也非常關鍵。很多同學在課堂上表現的還不錯,能認真聽講,可是對課後的練習不是很重視,沒有課後的複習鞏固,很多的知識點、方法和思路都會遺忘,不去運用就會越來越生疏,到了最後肯定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胡老師數學教育


你這是自認為學會了,其實並沒有學會,因為沒有練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給你推薦一種學習方法——費曼終極學習法

理查德·費曼,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參與秘密研製原子彈項目“曼哈頓計劃”,是現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費曼是一位出色的教師,他反感一些教授在講課時,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說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他講課語言簡潔易懂、深入淺出,還結合身邊有趣的例子,所以他的課經常人滿為患。

用最簡單的話語,把複雜概念解釋清楚,是費曼先生一直尊崇的教學理念。

1、批判巴西教育

1949年-1952年,費曼應邀在巴西進行了斷斷續續的十個月時間的教學,年終他應邀做一次講演,來評述巴西的教育。

他發現了兩個奇怪的現象:

一是學生們從不提問。二是面對同一個問題,有時學生馬上答得出,有時卻又一片茫然,完全不知所云。

費曼發現,巴西的學生上課時唯一要做的就是坐在那裡,把教授講的每個字記下來,確保沒有寫錯用以應付考試。但除了背下來的東西外,他們什麼也不會。

他坦率地告訴巴西人,他看到的令人震驚的事實:那麼多小學生在書店裡購買物理書,那麼多巴西小孩在學物理,比美國小孩更早起步,可是整個巴西卻找不出幾個物理學家——為什麼會這樣?那麼多孩子如此用功,卻都是無用功!

費曼舉起一本公認寫得非常好的大一物理教科書,“在這本書裡,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實驗結果。隨便把書翻開,指到那一行,我都可以證明書裡包含的不是科學,而只是生吞活剝的背誦而已。”

最後費曼說:實在看不出在這種一再重複下去的體制中,誰能受到任何教育。大家都努力考試,然後教下一代如何考試,大傢什麼都不懂。

在費曼教授結束演講之後,巴西教育部長站起來痛心疾首地說:“費曼先生剛剛說的全是些讓我們坐立難安的事情,但看起來他是真心熱愛科學,而且他的批評也很具誠意。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聽他的。來這裡之前,我早已知道我們的教育體制有病;但我現在才發現我們患了癌!”

是不是似曾相識,我們中國的教育是不是與巴西類型,回想起我們當初上學的時候,是不是也是死記硬背,我們堅持學了很多年,卻連最基本的物理學現象都描述不清。

2、費曼學習法

費曼對世界的貢獻很大,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講,最有用的是他提出的一個終極學習法,也叫費曼技巧。在知乎上,這被認為是史上最相見恨晚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確立要學習的目標

首先選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張空白紙,在最上方寫下這個概念。

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正在試圖教會一名小白學生這個知識點

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費盡口舌讓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的學生聽懂,並把你的解釋記錄下來。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在自我解釋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識過程中,你會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當你感到疑惑時,返回去吧

每當你碰到難題感到疑惑時,別急著往下走,學習不是單行道,回過頭來,重新閱讀參考材料、聽講座或找老師解答,直到你覺得搞懂了為止,然後把解釋記到紙上。

第四步:簡單化和比喻

你能夠把概念在紙上完全寫清楚了,但是還不夠,如果你的解釋很囉唆或者艱澀,你必須要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道理深入淺出的重新表述,或者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這個流暢講述的過程,就是你把這個知識真正消化和吃下去的過程。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有空的話,不妨拿出一張白紙,把一個留在心中很久的問題寫在上面,然後用費曼的終極學習法教學、回顧、簡化。看自己用多少時間,能夠真正的把這個知識點理解、消化掉。如果你能養成習慣,肯定能幫助你學得更好。


老高與小茉


您說的這個問題,歸納起來就核心就是:缺乏學以致用的能力。

  • 上課聽懂,是在老師的演示引導下,對知識點有了一定的認知。

  • 做題是複習和驗證學生對授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 考試是用來學生在綜合知識運用方面的能力。

建議您:

1、讓學生像老師樣先把所聽所學的知識點講解清晰。要讓學生站著老師的角度,當你能教授別人的時候,就說明你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點。這是屢試不爽的好辦法。

2、做題要有分類,做對的和做錯的,形成錯題本記錄,定期拿出來重做,不斷循環。

3、找一些往年的考卷,讓學生先不著急解題,分析每道題包含哪些知識點構成的,只有找到知識點,才能解對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