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百年“另類”坦克(上)

登峰造極的多炮塔式坦克

在20世紀30年代,多炮塔式坦克曾經紅火了一陣子,蘇聯、英國、德國、日本等國都研製過多炮塔式坦克。在這裡,只能簡要地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多炮塔式坦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輛多炮塔式坦克的故鄉。1925年,英國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輛多炮塔式坦克——“獨立”號重型坦克。“獨立”號坦克全重為31.5噸,一共有5個炮塔,中間的一個是主炮塔,四周有四個小炮塔(實為機槍塔),裝有一門3磅火炮(口徑為47毫米)和5挺“維克斯”7.7毫米水冷重機槍,火力強大。由於這種多炮塔式坦克極富創造性,受到英國皇家陸軍部的賞識,當即獎給開發的維克斯公司4萬英鎊的獎金。要知道,在90年前,這可是一筆相當可觀的犒賞。由於它具有多個炮塔,獲得了“陸地戰艦”的美稱。

百年“另類”坦克(上)

從1926年到1933年,英國軍方對這輛“獨立” 號坦克進行了多方面的試驗,試驗結果還算令人滿意。但是,這輛坦克的造價高得嚇人,又趕上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無奈之下,英國軍方不得不取消定型生產計劃。僅製成的一輛樣車,被轉送到英國鮑賓頓皇家戰車博物館,成為難得的館藏珍品。熟悉坦克發展史的朋友會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蘇聯T-35多炮塔式坦克,外觀上和英國的“獨立” 號坦克極為相像,箇中的原因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最熱衷於多炮塔式坦克的國家當屬蘇聯。30年代的蘇聯,不僅研製過T-26/T-28/T-35/T-100等多種多炮塔式坦克,甚至還研製出登峰造極的“突破”多炮塔式坦克,令人稱奇。

“突破”多炮塔式坦克,戰鬥全重高達300噸,有3個巨大的炮塔。中央的主炮塔裝一門長身管的203毫米巨炮;左前和右前的兩個炮塔個頭也不小,各裝兩門152毫米加農炮。像這種5門大炮的“巨無霸”級坦克,空前絕後,實在令人生畏。儘管“突破”坦克上裝了兩臺功率各為1 103千瓦(1 500馬力)的蒸汽機,但它的單位功率只有10馬力/噸,最大速度肯定相當低。其裝甲厚度為100~150毫米,這在80多年前,也是頂級的裝甲防護了。值得慶幸的是,僅停留在設計階段,僅僅完成了圖紙設計,並未實際製造。以蘇聯當時的國力和財力,如果硬要“突破”一傢伙,肯定是勞民傷財。

蘇聯人還將試驗性的T-100和SMK多炮塔式坦克投入到1939年的蘇芬“冬戰爭”中。結果,這兩輛重型多炮塔式坦克,在冰天雪地裡只能像牛車一樣爬行。在隨後的芬蘭軍隊反攻中,蘇軍不得不將SMK坦克遺棄,被芬蘭軍隊俘獲。不過,芳蘭軍隊沒有重型搶救器材,只好原地遺棄。待到蘇軍反攻時,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大卸八塊”,才將這輛“巨無霸”級的坦克運回到基洛夫坦克廠。T-100坦克和SMK坦克,成了“冬戰爭”中的難兄難弟。

百年“另類”坦克(上)


多炮塔式坦克,可以說是“陸地戰艦”思想的產物,一開始便走入了技術誤區。它說明,坦克是一種火力、機動性、防護性三位一體的強大結合體。單純強調某一性能,必然走入死衚衕。

蘇聯和日本的飛行坦克

人們常常用“如虎添翼”來形容強者更強。那麼,坦克這個“陸地猛虎”,如果插上鋼鐵的翅膀,那豈不是天下無敵了嗎?所以說,不單美國的克里斯蒂研製過飛行坦克,蘇聯和日本也都先後研製過飛行坦克,而且其研製飛行坦克的勁頭,比起克里斯蒂更是有過之無不及。讓我們看一看20世紀30年代蘇聯人和日本人的“鐵虎飛天夢”吧!

早在1933年2月,蘇聯茹科夫斯基流體動力研究所和航空工業總局第39工廠便聯合制作了BT輪履合一式飛行坦克的1:1木製模型,並進行了風洞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種飛行坦克以BT-2輕型坦克為原型,具有輪履行駛能力,戰鬥全重為5噸,乘員2人,主要武器是一門20毫米火炮。動力裝置為一臺650馬力的航空汽油發動機,以履帶行駛時的最大速度為60千米/小時,以輪胎行駛時為80千米/小時,空中飛行時的最大飛行速度為160千米/小時,最大飛行巡航距離為150千米,這意味著這種飛行坦克可以實施戰術和戰役機動。由於種種原因,可能是許多技術問題難以解決,致使這種飛行坦克僅停留在木製模型階段,未能進一步研製下去。

到了1937年5月,蘇聯M·斯瑪里科工程師領導的設計組設計的MAS-1飛行坦克更是有模有樣了。設計指標為:戰鬥全重為4.5噸,乘員2人,武器為3挺機槍,其中兩挺為12.7毫米機槍,一挺為7.62毫米機槍,動力裝置為一臺716馬力的航空汽油機,履帶行駛時的最大速度達70千米/小時,輪胎行駛時的最大速度為120千米/小時,飛行時的最大航速為20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為800千米。這種MAS-1飛行坦克的機翼設計很考究,具有可伸縮式機翼,很像當代的可變後掠角機翼的噴氣式戰鬥機。這種機翼結構,使MAS-1飛行坦克可以在2 000米以下的高空自主飛行。MAS-1飛行坦克的機翼翼展面積達32平方米,比二戰時期的美國P-36“鷹”式戰鬥機(全重為2.79噸)的翼展面積大40%,這說明要想讓MAS-1飛行坦克飛上藍天問題不大。不過,MAS-1飛行坦克僅僅是製成了木製模型,最終未獲批准。但它是最接近現實的一種飛行坦克。

百年“另類”坦克(上)


至於二戰期間日本人研製的飛行坦克——“特三號戰車”,實際上只是一種滑翔坦克。飛行坦克在滑翔一段距離著陸後,要卸下機翼,成為“純坦克”。這種日製飛行坦克同樣“胎死腹中”,不了了之。

可以認為,以二戰前和二戰中的技術水平,如果硬要造出幾輛飛行坦克,總是能夠實現的。但是,這種“坦克和飛機的混血兒”,很難發揮坦克和飛機的雙重優點。陸地行駛時,龐大的機翼便成為累贅;而在空中飛行時,履帶等行動部分又何嘗不是累贅?倒是傘兵戰車,或稱空降坦克,才成為飛行坦克“合理的繼承者”。

德國Ⅲ式深潛坦克

二戰期間,德軍為了進攻英國,制定了極其秘密的“海獅”計劃。為了實施“海獅”計劃,德軍特意研製出極為特殊的、能秘密偷渡英吉利海峽的Ⅲ型潛水坦克。

一般的坦克裝上通氣筒後,可以潛渡5米的水深,而英吉利海峽即使是靠近岸邊處也有10~15米的水深,普通的坦克根本無法潛渡。為了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德國人想出了採用柔性軟管加上浮子的辦法,製成了Ⅲ型深潛坦克。

百年“另類”坦克(上)


Ⅲ型深潛坦克,以Ⅲ型坦克為原型車,經過加強密封、增加單向排氣活門和車底排水泵等一系列改裝後,再加上15米長的柔性軟管,頂端加上浮子,使通氣軟管始終浮在水面上,保持進氣通暢。不過,深潛坦克的最大難題是“一氧化碳中毒”問題。原來,在深水、大氣壓力增高和排氣背壓增高的情況下,汽油機的混合氣燃燒不好,很容易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會使坦克乘員煤氣中毒。解決的辦法是,裝填手在水下的車內要不間斷地測量一氧化碳濃度;一旦超標,坦克乘員便要立即逃生。德國軍方規定,“Ⅲ型潛水坦克只能在水中連續潛行20分鐘”,也就是2千米的樣子。所以,它只能是快到岸灘時最後下水潛渡登陸而已。儘管如此,由於潛水坦克在水面上只露出個小小的浮子,目標比硬質的通氣筒還要隱蔽,很容易達成進攻的的突然性。

Ⅲ式深潛坦克,共製成了168輛,試驗的結果還是成功的。不過,由於“海獅”計劃最終泡湯,這種獨一無二的深潛坦克,也成為“曇花一現”式的“另類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