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做了三年副总经理,因公司关闭重新找工作。但行业不景气,你能接受做一个部门经理吗?

大王爱学习


在公司关闭、行业不景气等重重困难打击下,能有企业找上门聘用哥们,这就很说明问题,别犹豫接受吧!这个部门经理就是你发迹的开始。

我有个同学和你所经历的差不多,他在一个农牧企业干了五年混到了分公司总经理,因为行业不景气,整体业绩全面下滑,他所在的公司关键时刻出现撤资等等问题,大难临头各自飞,公司关门了。


没几天,其他农牧集团的董事长找上门,跟他谈了很多,他拒绝直接去做老总,而是从部门销售经理重新做起,没用两年,苦尽甘来业绩做到爆,重新提上了老总的位置,他征服了公司所有人,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好好想一想,这个部门经理的职位,是不是公司老板抛出的“磨刀石”啊?当然,在接受职位前,我建议你对自身状态做下调整梳理。希望以下的简单分享对你能有所启发!


一、首先,调整自身状态以“空杯”的心态面对新职位。

由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还未曾从原公司关闭的低落情绪中摆脱,没有针对行业不景气带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接受做一个部门经理还心有不甘。如果不能让自己从这些负面情绪中彻底摆脱,即使给了你更高的职位,此等状态下也不一定能做出多棒的业绩。

心态决定一起,你必须把自己归零,以空杯的心态重新审视面临的行业、公司及职位,让一个全新的自己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二、新的工作环境中要懂得适当放低姿态,或者叫“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刚刚步入新的环境、新部门,公司规章制度、产品性能及人员关系等等完全陌生,还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虽然之前做过副总,对行业内的潜规则等等都比较熟悉,但是,熟悉是一方面,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不要让自己无端树敌,以熟悉情况为重。



三、针对前段时间的自身和如今的行业及公司做一个全面的市调分析。

接受新职位前,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我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针对个人做分析,写出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以便入职后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2、针对整个行业及入职的公司进行细致的市调,然后针对公司做分析,整理出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明确自己入职后工作方向。



四、针对之前的分析等要给自己制定出明确目标。

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有个目标方向,才能制定出科学详细的操作方案,才能带动团队取得辉煌的业绩。


最后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没有坚持其它一切都是空谈。


爱上职场


忘记自己做过副总经理,才能重新开始,那一页翻片了,找不到同等职位的工作,就应该重新从基层做起,首先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绝不能在心里总拿过去副总经理官位和现在作比较,那样的话是自己还活在过去,自己把自己给困住了。

我以前有个朋友,和你一样也是经理,年薪也很高,.在十五年以前每月都有30万左右,后来也是工司不景气裁人,他就在其中,他从这以后也没找到他满意的工作,他就是总做比较,我过去拿多少,现在工作赚太少又太辛苦,就总换工作,安不下心来,换来换去自己都烦了,后来就干粹不上班了,一天游手好闲,到处去玩,到处去旅游,钱用没了就开信用卡,钱花完了还不上就管父母要钱还,就这样意志消沉,生活了很多年,现在巳经50多了,更没了斗志,现在找了一份几干块钱的工作做一年半载就又不想做了……过去的东西永远回不到现在,所以必须放下,才能轻松前行。一切都不是别人不接受!是自己放不下过去。


如如菊


休整待发,保持状态,只为更好的未来。

2011-2015,这是我和拍档的创业项目是互联网智能硬件。中间的过程不复述了,因为与问题不相关。随着技术和政策的发展,导致不能继续坚持下去,我们于2016年创业结束。

闲赋在家,没有合适的创业方向,钱倒不缺,只是闲着,心理憋得慌;也没出去找工作,只是自发弄一些小项目,保持着工作的状态。

2016年初,我有一位同学知道我没创业了,他很赏识我的业务开拓和带市场团队能力,邀请我去他公司任职部门经理,行业是互联网金融,一个我没接触过,但是又耳熟能详的行业。

识时务者为俊杰

行业前景、公司规模、人员配备、市场方向,都很完善,而且是我同学,信任度高,重点是我觉得要跟着风口走,利用自己的优势,做上升期的行业;至于黄昏落幕行业,首先也给不出高薪酬,其次也没有发展空间。

不是不可以接受部门经理,首先看行业空间。

我在公司算是部门经理(市场部),有一定的权限,也就大胆的放开手脚工作;虽然我对行业陌生,但是在坚持学习新行业知识,也迅速取得不错的成绩。

从3C分期到现金贷,再到银行与资产的资金撮合,也算是进入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半个专家。然后现在也融入了部分互联网金融的理念,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项目,发展还算顺利,融资洽谈中。

跨行业导致的岗位落差,需要注意4点:

  1. 心态调整:平常心对待原行业的落寞,坚信自己的实力,保持工作和学习的状态;

  2. 寻找风口:每年都会有新兴的行业,要保持产业的敏锐度,也要观察分析刚需性求,新兴行业远比老旧产业容易取得成绩;

  3. 快速融入:学习、学习、学习!书本、新闻、资讯、课程、行业前辈等等,各种渠道,初期一定要大量学习,让自己快速融入行业,而不是纠结自己岗位降了,心理不平衡。

  4. 做出成绩:你的实力 + 快速学习,就是为了创造岗位成绩。有了好的成绩,无论内部提拔,还是跳槽高就,你又会从部门经理,成长为总监,副总,甚至像我一样,找到刚需痛点,开始创业。

岗位落差不是你失败的借口;

成功者的素养注定东山再起!


白衬衣MR.罗15年成功创业 & 职场经验免费分享者线下实体 / 教育培训 / 人力资源 / 智能硬件 / 互联网金融谢谢你的关注

白衬衣MR罗


接受吧。我和你一样,说说我的类似的情况吧。

两年半以前,我是公司总监、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是公司副总级。这个公司我是资历最老的人,也是当时集团系统内最年轻的高管。

三个月后,集团有个项目筹备,让我任常务副总经理,我就同时兼着原公司职位,同时筹备新的项目。两个月后项目未成功启动。我继续留任原公司职位,但工作量少了很多。

七个月后,我被调到集团另一个公司任事业部部长,待遇和原公司一样。 半年后,我辞职,应聘到了一家新的公司,任事业部负责人,待遇比之前公司高20%。 两个月后,新工作因公司一把手涉嫌贪污受贿被抓,项目忽然停了,团队解散。我失业了。

两个月后我找到了新工作,到了一个客户的公司,任总经理助理,公司二把手。几天后我辞职了,因为工作时间与家里有冲突。

一个月后,我应聘到一家小公司任副总,两个月后我辞职了,因为不认同总经理管理方式。

半个月后,我到了一家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任总裁助理。 工作四个月后,我被一家很小的资本公司挖过去了,任董事长助理、兼事业部总负责人。

工作四个月后,辞职,到了一家公司任一个部门的所谓“院长”。

不到一个月,我离开了。到了现在的公司,一个部门的主任。 现在的公司是我只为最低的、工资最少的,但还是接受了,长时间的换工作,总会有各种原因不适应,想让自己安稳一下。

昨天,有一家我家附近的公司邀请我去他们那里做副院长,本来挺好的。但我知道那公司管理混乱,经常辱骂员工,小三当道。我拒绝了。

不用考虑或纠结我为什么辞职那么频繁,原因太多。谁也不愿意轻易换工作。

我只想说一句话,职位没有任何意义,是别人给你定的,说再说小一点,就是一个称呼。

除了我第一家公司的总监职位权力非常大之外,其他所有的职位都是虚的,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现在的私营企业,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永远记着这句话:在私营企业里面,职位,是老板给你封的,在他面前,所有他下面的都是员工,对他来说,所有的职位称呼都不在乎。 业绩,才是自己的。


田埂上的鱼腥草


如果拿得起,却放不下,只能说明这三年的副总经理还没有教会自己很多成长路上必备的东西。

一个头衔而已,没人会因为一个头衔真正的高看你一眼。职场讲究的就是利益关系。

01

岗位名称,不代表什么。环境不一样,岗位千差万变

曾经很多人猎头我,让我去做副总经理,我都没答应。

在我还是个经理的时候,就有公司打我电话,约我面试副总经理的岗位。

当时听到这个电话的时候,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心想,我只是一个经理而已,何德何能坐上副总的位置。

再接着听下去,结果是个创业型公司,卖医疗器械,刚刚起步。而我虽然是个经理,但是却是在一家大型公司,整体来说经验还算丰富。

我当时就拒绝了,结果后面还有不同的猎头给我打电话,推荐这个岗位。

不用去,我都可以想象得到所谓的副总经理,究竟要干些什么。

一个十几号人的公司,和一个几千人的公司,这岗位性质能一样吗。

说白了,我去到那里,说好听点叫做副总,说不好听点,就是个打杂、跑业务的。

所以不要看到职位从经理升到副总就高兴,从副总降到经理就难过,没什么,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02

找工作,找的是机遇、发展、薪酬福利,而不是岗位头衔

混迹职场,没有人是冲着头衔去的。我给你一个副总经理的头衔,却让你做经理的工作,拿小兵的钱,谁又愿意呢。

我们工作,无非是想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大的提升空间和更高的薪酬福利待遇。毕竟工作就是为了生活。

没人会为一个头衔而活。头衔并不饱肚子。

所以,如果一个部门经理,给到的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和副总经理持平,甚至还要好,那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

这就像很多大公司招新人,提供的都是些基础岗位。但招进去的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外面已经做到主管、经理级别的岗位了。

他们之所以愿意接受,肯定是因为现在岗位整体,要比之前更好。

网上不也有人经常问一些很稀奇的问题吗,比如“给你月薪10万,你愿不愿去深山工作”之类的。

这种问题下面往往会有这样的回答“在哪?我去。我可以做到你破产”。

虽然这是个搞笑的回答,但很显然,只要钱足够,其他一切都好谈。

03

找工作,本质上还是能力的问题,能力够了,相应的职位不会差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是从副总到经理,而不是保持原样,至少说明在现在的岗位上,个人能力还不足以胜任副总的岗位。

这样一想,就更没什么心里过不去的坎了。毕竟这个结果的产生,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导致的。

如果足够,就算这家公司不提供副总的岗位,自己完全可以再换一家,而没必要死磕着这里不放,内心还如此的纠结。

再强大一点,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那比副总不是更上一层了吗。

所以说啊,不要太过于纠结岗位名称了,只要这个职位在发展上,和自己的预期是吻合的,那就可以做。

如果实在是过不去那个坎,很简单,再换就是。没必要太委屈了自己。

我是 ,管理咨询公司COO,头条等多平台签约作者,擅长职业规划与心理辅导,专业书籍《从零开始学招聘》全网售卖。欢迎关注!为您解惑!

次等大叔


我在职场12年,一线家电品牌6年和一线建材品牌6年,我一样遇到了你这样的问题,从一个公司的产品经理到另外一个公司的普通业务做起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看待你这个问题的。

我07年毕业参加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家电行业,从基层做起,摸爬滚打6年时间慢慢成长成为了一个市场经理,经历了家电下乡的最好时间,那个时候我们的产品是硬通货,每年很轻松就能把钱赚到,但后来我慢慢发现不怎么赚钱了,身边人收入都不是特别高,我那个时候的职业敏感度还是很高,就觉得呆在原地不动可能未来就这样了,跟我当时的老大提出辞职,说心里话那个时候是很痛苦的,因为不知道未来不知道怎么样,但我知道我不能停留在原地!走的时候我跟我的老领导抱在一起哭得非常伤心,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辞职后经过朋友推荐来到了一个建材品牌,也是龙头企业,在当时别人也不知道你的水平,你也不懂产品和行业知识,就选择做了一个市场推广工作,当时就考虑两点,一是相信自己会做好,二是只要行业在高速发展,未来也一定会有更大机会!

所以建议换工作两个维度:

1.换行业不换工种,你是值钱的。

2.换工种,不会行业,你会得到更多锻炼机会,未来也是可期。

没有什么可不可以,成年人衡量好自己要什么,选择性出发!


越哥说职场vlog


难道你真心爱在领导岗位上坐着?是没坐够还是没操够心?不干老总了还要干部门经理?我真心服你了!

告诉你我的经历和现状吧,我从2002年在国企主动离职,在一家较有规模的公司做副总经理,一干就是5年多,后来因公司出现些问题,我离开,再聘到另一家民营企业做副总经理(不在本省),做了3年多,长期两地跑也是厌倦了,离职后在本市又聘一家全国连锁性服务性公司,一干又是几年,在几家副总岗位上都是负责行政、办公室、客服、售后及培训,说实话,除了体面和收入不错,那是真的累心累脑啊!上对董事长下对各部门经理,总之,没有静下来的时候!

自打从前年离职回来休养一段,但是,还真的闲不住,就又找一家民营企业,唯一的条件就是不做管理了,现在生活的绝对轻松,到点上班,到点回家,太舒服了!这可能也是对以前做管理劳累过度的一个补偿吧!

所以,哥哥劝你一句话,换个角度过人生,真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苍天老鹰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靠谱,从毕业在一家单位干了十多年,做了分公司总经理,35岁出来,现在一家单位做部门经理。

原来单位5-600人,现在单位3-4000人。收入略有降低,但是应酬几乎没有了,干活也顺心许多,效率也高了不少。加上内心也烦人叫“总”,从前弹丸大的公司,能有20-30个“总”,也是醉了…


一个大2


亲身经历,回长沙前为一个5000人海外厂的二把手,回长沙后,已经调整心态重新开始,因行业完全不同,本人大专学历在长沙动辙本科起步的市场下,放低身价是必须的。

很遗憾,本人心态是调整了,也甚至愿意从助理开始学习新行业,但机会仍不多,也有小公司老板非常欣赏我,加入后,才了解光是心态调整好,愿意吃苦学习仍是不够的,以往长久的工作环境造成的习惯是不容易,或者说还不够接地气吧...

如果有经济压力,不管是经理,主任还是助理,相信都能够坚持下去。如果是考虑未来的事业发展,还是找个有前景的公司,尽量不换行业,职位不应是重要关注点,薪水与未来职业前景才应是。

以上仅个人粗浅的经验分享。


静待枙子


不说做部门经理,只要收入能保证做业务员都乐意,任何抬头都虚的,人要学会拿起又放下。


我上家公司的一位朋友最早和我一起加入公司,一路最高也是做到副总经理,后来公司裁员和一些斗争,她被一撸到底,成了业务员。

但她也没抱怨,没想着要维持可笑的“尊严”,依旧踏踏实实在公司干。

由于之前是副总,各个部门关系都维护的不错,资源方面多少能争取到不少,降下来以后,她的综合收入不比做副总时差,操心的事情还少。


抬头和职位是空的,没有实质性权利只是一个负担。

我曾在一家公司负责全国销售管理、运营管理、客户成功管理,收入还没下属高,有什么用。

后来想通了,辞去了后两个职能,责任少了很多,影响力依旧在,没什么区别——公司很多高管都要让几分。


做人不要被职务吊着走,给个副总经理,下面没有骨干支撑又有什么用,只是空有抬头的光杆司令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