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豆生长正长,在鼓夹期豆荚发生干枯,产生秕粒,请问是生了什么病,如何防治?

一叶障目是非分明


大豆生长中可以为害豆荚的病害有多种,但是由于没有豆荚干枯秕粒的图片,不是很好判断具体病害,不过近就你所述来讲,若真是所谓的大豆生长正常,叶片没有明显异样,只是在大豆鼓粒期间豆荚干枯,形成秕粒的话,80%是大豆的荚枯病为害引起。

大豆荚枯病是大豆生长中为害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在大豆开会结荚后至鼓粒成熟期间为害豆荚,造成豆荚干枯,形成秕粒或腐粒。大豆荚枯病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上或田间的病株残体上越冬,当田间温湿度适宜时,就会开始萌发并借助气流等侵染豆荚进行为害,尤其在大豆结荚期间遭遇连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过大,或田间密度过大,植株郁闭,通风透光不好时容易普遍发生为害较重。豆荚感病后一般先变为褐色,然后变为灰白色,上面会有密集小黑点,一般豆荚感病后多不能正常结实,而形成秕粒,而幼荚感病一般则直接脱离,即使豆荚为害较轻能够结实,一般豆粒皱瘪,无光泽,味苦。所以不仅影响产量还会影响大豆品质。

对于大豆的豆荚病一般田间零星发生时,即要立即选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500倍液的70%百菌清或70%甲托,或1000-1500倍液的百泰等药剂轮换交替喷施防治两到三次,七天左右一次,同时注意做好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保持田间通风透光等,利于有效控制豆荚病发生为害。对于豆荚病除发生后进行喷药控制外,一般在播种前选用福美双或先正达满适金等药剂进行常规拌种,或选用无病种子,合理轮作,大豆收获后清除干净田间植株残体,并合理密植,避免栽种密度过大,科学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也有利于预防减少豆荚病发生为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