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華為到底有多牛?

電商黑子


提及華為很牛,很多人可能最多想到的就是華為手機和子品牌榮耀手機吧,華為手機銷量加榮耀整體銷量在2018年穩居國內第一,華為P20和Mate20系列手機在DXO分數名列前茅,拍照很牛之類,除了這些,大多數人對華為其他的方面就沒有什麼概念了吧。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華為其他的牛之處。


國產芯的驕傲——海思麒麟芯片


說到麒麟就離不開說到海思半導體公司,它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自那時開始的十幾年間,該公司一直致力於設計生產ASIC。

正式成立後的海思團隊主要專注三部分業務:系統設備業務,手機終端業務,對外銷售業務。由於常年與通訊巨頭合作,海思的3G芯片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通訊領域的積累,也為後來海思soc的成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安卓系統興起時,其他手機廠商除了蘋果和三星,都在享受使用高通驍龍處理器的優越感之中,甚至使用高通驍龍旗艦處理器,還能被稱為一項黑科技。在2009年,海思麒麟推出了首款移動處理器K3V1,因為極高的性價比,其主要面對中低端市場,也就是說消費者口中常說的山寨機廠商,這個時期對麒麟的發展其實並無多大意義。


到了2012年,巴塞羅那MWC大展上,海思發佈了首款四核處理器K3V2,這款處理器在當時是業界體積最小的一款高性能四核處理器,也是繼英偉達Tegra3之後第二款四核A9架構處理器。這款里程碑般的處理器宣佈被華為當時旗艦手機Ascend D搭載。從今天來看,從未被商用的處理器突然使用在自家旗艦產品上,需要的勇氣著實不小。


雖然說當時的體驗非常糟糕,由於對ARM的公版架構缺乏打磨經驗,而且採用的IP以及GPU相對落後,外掛的基帶加上落後的製程工藝,導致功耗很差,發熱嚴重。


但是敏銳的高通已經意識到了,海思會是他們將來一個強力的競爭對手。當高通總裁找到華為合作,可以給華為優先供貨或者價格優惠時,華為的任正非拒絕了,當高通拿基帶專利和華為談判時,華為雖然做出了一部分的妥協,答應採購一部分的中低端處理器,用在中低端市場。一邊卻加強自己在芯片領域的投入,直到華為Mate7搭載的麒麟925問世之後,麒麟芯片開始大展拳腳。2018年8月31日,華為正式推出麒麟980處理器,全球首款7nm處理器賺足了噱頭,最高主頻高達2.6Ghz,全面升級的CPU,GPU,新的雙核NPU,再有GPU Turbo加持,甚至對比驍龍855,也是互有勝互。


無線通訊領域的霸者,5G領域的領跑者


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能推出制定5G信道控制編碼的標準,你說華為牛不牛?


16年11月,在3GPPRAN第187次會議關於5G短碼方案討論中,中國華為推薦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獲得認可,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

17年6月,由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中國5G研發試驗無線技術第二階段測試在北京懷柔進行。共有華為、愛立信、中興、大唐和諾基亞貝爾五大電信巨頭參與。經過測試,華為順利完成了中國5G研發試驗二階段全部測試項目,是唯一一家完成全部測試項目的廠家,也是完成芯片儀表廠家對接項目最多的廠家。


此外,華為終端產品線總裁何剛在微博還表示,華為在國家5G測試項目中,六大領域取得全面領先,引起行業轟動。具體六大領域包括:最高的小區容量、最低的網絡時延、最多的網絡連接數、最全的5G驗證頻段、最完整的預商用系統、最豐富的5G應用案例。


華為在5G研發方面的歷史和現狀,我們發現華為早在2009年就開始啟動5G研究與創新,2012年推出了關鍵技術驗證樣機,2013年投資6億美元用於5G研發,2015年推出系統測試原型機,2015年-2017年參與3GPP R15標準的制定,2018年將啟動5G商用。從標準的制定到5G通話的實現,這代表著華為的 5G 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華為已成為5G領域的領跑者!華為值得驕傲。


企業級路由交換,超越思科


華為2008年決定進軍企業業務,任正非2010年曾要求:“在雲平臺上要在不太長的時間裡趕上、超越思科,在雲業務上我們要追趕谷歌。讓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電一樣享用信息的應用與服務。”隨後,華為圍繞企業業務重點進行了多方位佈局。

2014年1月13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披露,其2014年銷售收入預計為2870億-2890億元,同比增長20%;主營業務利潤約為339億-343億元,主營業務利潤率與上一年持平,均為12%。


2014年華為三大業務均保持增長。受益於全球移動寬帶(MBB)基礎網建設起步、3G投資持續穩步上升和4G投資快速發展,華為企業業務收入較上一年增長約27%,服務超過100家世界500強企業,並與SAP、Accenture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在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進行聯合創新。該公司在全球已為客戶建設了480多個數據中心,包括160多個雲數據中心;其敏捷網絡及敏捷交換機S12700自發布以來,在數百家高端行業客戶中得到廣泛應用。

據報道,華為在2014年進入了莫斯科、里約熱內盧、班加羅爾等9個海外大數據流量市場,其4G設備成功進入所有中國省會城市。華為400G路由器也獲得了超過160家客戶的認可,與全球20家領先運營商開展NFV/SDN集成服務的聯合創新,被越來越多的運營商視為轉型期可信賴的戰略合作伙伴。


智見未來的華為雲


華為雲成立於2011年,隸屬於華為公司,在北京、深圳、南京、美國等多地設立有研發和運營機構,貫徹華為公司“雲、管、端”的戰略方針,彙集海內外優秀技術人才,專注於雲計算中公有云領域的技術研究與生態拓展,致力於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目標成為中國最大的公有云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

2017年3月起,華為專門成立了Cloud BU,全力構建並提供可信、開放、全球線上線下服務能力的公有云。截至2017年9月,華為共發佈了13大類共85個雲服務,除服務於國內企業,還服務於歐洲、美洲等全球多個區域的眾多企業。

華為雲立足於互聯網領域,依託於華為公司雄厚的資本和強大的雲計算研發實力,面向互聯網增值服務運營商、大中小型企業、政府、科研院所等廣大企事業用戶提供包括雲主機、雲託管、雲存儲等基礎雲服務、超算、內容分發與加速、視頻託管與發佈、企業IT、雲電腦、雲會議、遊戲託管、應用託管等服務和解決方案。


總結


除了以上幾個比較眾所周知的領域之外,華為在物聯網領域,AI領域等都頗有建樹,只不過都被上述亮點業務所掩蓋。所以你說華為牛不牛,反正我覺得是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